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朗读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朗读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材料.因此,教师应加强朗读的有效教学,使学生学会朗读技巧和方法,从而读出语感,读出童趣,读出心声,读出真情.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寻找朗读规律,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的情感,使学生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相似文献   

3.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谈了五种朗读指导策略,即自主感悟,读出强调;想象画面,读出意境;联系实际,读出体验;进入角色,读出情感;恰当评价,读出进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灵活选取一种或多种策略综合运用,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从而提高学生朗读质量,使学生从朗读中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4.
宫翠茹 《考试周刊》2010,(25):48-48
在朗读训练时教师运用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而情景的创设,又能使学生情景交融,让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就能较准确地读出作者的心声,既达到朗读训练的预期目的,又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5.
一、加强朗读 ,培养语感朗读是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读出音韵 ,读出意境 ,读出情味。我在教低年级学生朗读时 ,运用儿童喜欢的方式———朗读加表演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如教《一粒种子》 ,我指导学生双手合掌 ,举过头顶 ,把自己当做一粒刚发芽的种子 ,边读课文 ,边做“挺一挺”、“钻出泥土”的动作。通过四次不同幅度的“挺一挺” ,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种子发芽的过程 ,更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语言的趣味性。最后 ,“啊 ,好个光明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笔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朋友》一课,整堂课中窦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个性,读出情感。  相似文献   

7.
陈日翠 《考试周刊》2012,(53):112-113
朗读作为阅读的一种形式之一,是英语教学中的基本一环。朗读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重视朗读教学,通过对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读出语感,提高理解能力;通过多读,读出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标点符号具有表示停顿、提示语气、表达情感等作用。借助标点指导朗读,对于学生读好课文具有积极的意义。课堂中,借助标点符号指导学生朗读,能让学生读出语言的节奏美、语气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9.
自由诗的情感和表达大多变化幅度较大,选择适合自己声音的诗歌,深人意境,把握基调,读出形象和情感,才能感染听众。朗读不仅是一种语言交流,更是一种语言宣传。朗读者是作品的解释者,只有对作品产生真情实感,才能运用朗读技巧把诗人的无声语言化为自己的有声语言,更好地把诗人的情感传达给听众。  相似文献   

10.
朗朗书声,能读出文中回肠荡气的韵味;抑扬顿挫,能读出文中慷慨磅礴的气势;音域高低,能读出文中悲欢离合的情感.加强朗读,以声传情,这是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对语言情感的常用方法.指导的要点是: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方式,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和指导。低段语文教学中有相当多的对话阅读,可是稍有处理不当,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读得口干舌燥却仍读不出故事的生动和趣味。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次对对话的情感朗读进行思考、实践和反思,总结出以下教学策略:一、探究文本(提示语和标点符号),读出情感言由心生,所谓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朗读,把人物语言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相似文献   

12.
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的培养,又主要是通过朗读实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然而,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却一直是语文教师觉得棘手的事。他们常常为了使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而煞费苦心。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语文教师如果在指导朗读中善"变",就会给语文课堂增添妙趣,使语文学习更富有诗意,文本解读更有深度。  相似文献   

13.
朴禾 《文教资料》2012,(5):43-44
朗读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可以再现语文的美。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美,读出情感,读出领悟,读出见解,读出写作的欲望,将朗读能力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通过朗读将美感带入语文课堂,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通过朗读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要重视默读和朗读,有些诗文还要求学生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们读出自己特有的情感体验,在读中打开思维的窗口,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读中积累语言、体验情感、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读出感悟,获得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只有主动地读,才能读出疑问,才能读出思考,才能读出情感。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离不开琅琅读书声。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态度;通过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读出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朗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点:误区一:朗读=有感情地读  相似文献   

17.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我国的语言教学都非常重视朗读。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源远流长,“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人人都知道的名言。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注重朗读,可以让学生领悟语言之美,可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情感、联想与想象能力,提升学习兴趣,积累语文知识,发展学生智力,陶冶美好情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重视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朗读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朗读,让朗读展现语文教学的精彩呢?笔者认为,教学中可以通过品词析句,读出画面;创设情境,读出情感;示范朗读,引起共鸣;尊重个性,读出味道。  相似文献   

20.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人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