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性与读书     
正"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是清末翁同龢为南浔张静江故居题的一副对联,翁同龢的这副对联包含着他读书观史、阅人处世的切身体验。正所谓,"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世事变迁,人生无常。家族如何福泽绵延,个人如何立身处世?作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的翁同龢,他治家的信条是"积德",是德性教化,而非望子成龙。"读书"是他心目中的"第一件好事",他将"读书"与"积德"并举,而非  相似文献   

2.
萧公权先生在《翁同龢与戊戌维新》一书中,对翁同龢支持戊戌变法的动机作了剖析,肯定“爱国的情操与个人的野心因而合流,促使翁氏做出如一八九五——九八年间的发现。”进而指出“当他实现雄心的前景看好时,他资助那些有适当条件或者献身于变法工作的人;但当这个好景失去时,他便迅速易帜。”本文认为将个人野心和爱国思想并列为翁同龢支持戊戌变  相似文献   

3.
关于晚清名臣翁同龢与戊戌维新领袖康有为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被世人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翁康二人关系甚密,是翁同龢向光绪帝推荐了康有为。在康有为的著述中亦可找到诸多翁氏"荐康"的相关内容,但在翁同龢的著述中,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事实究竟为何?通过对当事人及相关人物所记载史料进行分析研究,可推断翁同龢"荐康"之说不可信。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18,(1):49-52
为进一步推进对晚清名臣翁同龢书法艺术的研究,概述了翁同龢生平及艺术成就,继而提出问题,运用文献法、图版法对翁同龢书法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特点及成因进行梳理:通过科举需要及文人思想对翁同龢前期书法风格的影响,剖析了翁同龢前期以"馆阁体"为主的书法风格;通过取法、用笔、结构、章法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了翁同龢后期表现的尊碑崇古、用笔朴拙、结构跌宕、章法灵活的书风特点;最后,在梳理翁同龢书法风格的基础上探寻其书风形成原因,得出了晚清"尊碑重颜"的书坛发展导向及翁氏家族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翁同龢书法风格形成的两大重要因素。为翁同龢书法艺术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补充与尝试。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湘乡县有一所庙宇,庙门破败,菩萨的泥身也多处剥落,但求财问卦者仍络绎不绝。有一年正月初一,庙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尘处处堆,筋骨块块落;你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这副对联有深刻的讽刺意义,足可说明泥菩萨自身难保,何能显灵佑人。福建省莆田县某处财神庙,有好事者在庙门前题了一副对联,联曰:“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朝又拜,夕又拜,教我为难。”这副替财神诉苦的对联,语意浅白而意味隽永,对那些醉心于求财者,是一个辛辣的讽刺。福州鼓山之涌泉寺,山门弥勒座有副题联,…  相似文献   

6.
基于某种需要,将某副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使联意发生变化,营造新的意境,组成新的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用加减法制作对联要求联意不做作,不牵强,字生趣,意通神。这种对联多含诙谐、戏谑、讽刺意味。1.加字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写了多副春联均被珍爱墨宝之人揭走,最后只得撰一联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因联语不吉利才没有被人揭走,晚上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后各添三字,初一的早上,大家看到的春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王羲之仅在联尾续上“今日至”“昨夜行”,联意即由原来的晦气变成…  相似文献   

7.
翁同龢历任同治、光绪两朝帝师,并授为军机大臣,兼任总理衙门大臣等重任要职,是晚清政坛的关键人物,是值得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历史人物。2005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出版的"文献丛刊"中谢俊美先生整理的《翁同龢集》,收录了翁同龢书札,所及内容颇多,是研究翁同龢生平活动和晚清社会的重要资料,亦是全面研究翁氏家族的第一手资料。但其文字释读和系年错讹颇多。有鉴于此,对翁氏书札作进一步的修订和正误工作很有必要。本文选取国图藏翁同龢致其门生费念慈书札,重新释读、考证,纠正了《翁同龢集》释文的个别失误,对每通家书的系年及相关史事的考证,附于该通家书之下。  相似文献   

8.
宋晓东老师《讥讽袁世凯窃国的对联》(《中学历史教学》2007年第6期)一文引用了民围时期的半副对联:“由山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每况愈下。”此联语带双关,以地代人,借地势越来越低讽刺民同总统一个不如一个,是有名的绝对.至今未有人对出下联。作者在对此联作解释时说.“山”指孙中山,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城”指袁世凯,  相似文献   

9.
翁同龢与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在交往中的信函成为研究清末政治斗争、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的宝贵文献材料,但2005中华书局出版的《翁同龢集》对集中收录的翁同龢致张謇文稿的系年考订有多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是副大有讲究的对联。此联原来是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楹联,且原本无联句尾处两虚字,为“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洪承畴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后来,他叛国降敌,遭人唾弃,便有人在原联句尾添此“矣”、“乎”二字,其意即大相径庭,成为一副绝妙的讽刺联。  相似文献   

11.
1.“鬼计本多端 ,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 ;军机无远略 ,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副对联的作者站在什么立场上?讽刺什么事情?2.“身无半亩 ,心忧天下 ;读书万卷 ,神交古人。”(左宗棠自题联)此联是左宗棠十五岁时所写 ,体现了其怎样的抱负?3.“文章西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左宗棠自题联)你能说出对联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吗?“经济”两  相似文献   

12.
鑫鑫 《学习之友》2009,(3):58-58
高二语文教材上有一篇议论文是毛主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文中毛主席引用明朝解缙的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以此讽刺那些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我在给学生们讲解这副对联的同时,也介绍了解缙的其他两副对联。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可以看出,他们对对联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13.
一副对联,片言只语着墨不多。然而在这一狭小空间之内,如果为着某种目的对词句巧作变化,有时便可生出无穷的意趣。添字。明蓟江总督洪承畴于松山之役降清,后充任清廷鹰犬镇压江南义军,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贰臣”。据说,其人变节前,曾撰一述志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变节后,有人于联下各添一字云: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各添一个虚词,顿改原联意味。改动后的联语,对洪氏深受崇侦帝知遇之恩,却背主求荣屈身事敌的无耻行径,讽刺得入木三分。删词。韩信墓前原拟的一副对联是:“十年生死一知己,六尺存亡两妇人。”…  相似文献   

14.
<正>基于某种需要,将某副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使联意发生变化,营造新的意境,组成新的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用加减法制作对联要求联意不做作,不牵强,字生趣,意通神。这种对联多含诙谐、戏谑、讽刺意味。1. 加字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写了多副春联均被珍爱墨宝之人揭走,最后只得撰一联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传统的地缘、学缘和业缘关系,海虞翁氏和庞氏构筑起绵延数代的通家之谊。本文通过对《翁同龢日记》的文本梳理,从政事交流、文人唱酬、家族往来三个方面,重点考察翁庞两家核心人物翁同龢与庞钟璐的交谊,从一个侧面了解翁同龢的人生事业、思想理念、处事为人及志趣爱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个对联的王国,千百年来不知产生了多少对联,在浩如烟海的对联当中,号称“千古绝对”的对联就有不少。把它们收集在一起,集中地加以欣赏,不也是一大乐事么?烟锁池塘柳,茶烹凿壁泉。这副对联的巧妙,除了一般的对称外,上联的左偏旁,下联的下半边,都含“金、木、水、火、土”五行。上联句子清丽雅致,简直就像是五言诗句;下联句子相对而言要差一些,下联据说是北大一位阎姓教授所对,他把五行分置于底部了,其中“凿”字繁体下部是“金”字,整联不失趣味。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远避迷途,返还莲迳达逍遥。这副对联,巧在上联11个字,都用“宀…  相似文献   

17.
翁同龢不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在书画诗文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文化艺术家。就其绘画领域而言,翁同龢既有以王翚、王原祁为中心的绘画收藏,也形成了"正统"、"尚古"、"深厚"的绘画美学观,并且落实于以"藏"养"作"的绘画实践。在绘画中摆脱世俗烦恼、净化心灵,成为翁同龢陶冶思想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讽刺联是对联的一种,主要用于讽刺丑恶事物,谴责反动统治。借助讽刺联,可起到其他文体难以起到的作用,而得辛辣、谐趣之妙。我们看看下面的对联:  相似文献   

19.
1.“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末民谣)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乎。”(讽刺贪官联。清代,某地有个贪官,过年时贴出这样一副春联:“爱民若子;执法如山。”有人在其上下联上各添了一行字,改成了此副对联。路人皆拍手叫好。)  相似文献   

20.
1944年至1947年这段时间,西安莲湖公园里曾设有一“奇园茶社”,门上贴一副对联: 奇乎?,不奇,不奇亦奇 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这是一副十分奇巧别致的对联,对联把“奇园”二字四次嵌入,提得突出,喊得响亮;更为奇特的是,有问有答,答得巧妙,含意深邃。游人至此,品茶吟联,细心玩味,反复吟诵,但不解这副对联含义。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