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是对国家应急能力的一个考验,也是对媒体报道突发事件能力的一次检验.此次抗震救灾报道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后的第一次重大灾难报道,在这场突发性特大灾难事件报道中,政府和媒体都在信息公开方面有着同样空前的透明与快捷.  相似文献   

2.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不仅是关乎民众生命与财产的巨大灾难事件,而且是重大的突发新闻事件,它不仅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与危机管理能力,同时也挑战了媒体的报道速度与能力.这场大灾难的报道在报道理念上有所突破,既体现了"抗震救灾"的传统宣传理念,又强化了凸显事实的新闻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危机公关理念.  相似文献   

3.
即使再苛刻的学人也不会把近来井喷式的震灾报道研究看作是应时之景. 中华民族以至整个人类付出数万人的生命、数十万人的残伤、数百万人的伤痛和数千万人受灾的代价之后,无论是作为族类角色还是作为社会责任的担当者,学术生产者都应本着对于族类、国家、民族、杜会负责的态度,面对这场灾难,面对灾难之后的种种社会现实.震灾报道、学术生产密切相关,使我们对中国社会的未来有了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两年有余,但这场灾难对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创伤却一时难以消弭,灾区官员就是其中一个群体.在2009年齐鲁新闻奖评奖中,笔者采写的"冯翔之死"报道获得了突发事件类铜奖.勇气、灵活、坚持、价值观是支撑这篇报道最终成功的几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今年春节开始爆发的非典型肺炎,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一场世界性的灾难.在这场灾难中,社会公众从极度恐慌到逐渐镇定,有关部门从拼命掩盖到主动报道,大众媒体从视若无睹到全面报道,其中,政府的危机公关处理意识及手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今年春节开始爆发的非典型肺炎,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一场世界性的灾难.在这场灾难中,社会公众从极度恐慌到逐渐镇定,有关部门从拼命掩盖到主动报道,大众媒体从视若无睹到全面报道,其中,政府的危机公关处理意识及手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今年春节开始爆发的非典型肺炎,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一场世界性的灾难。在这场灾难中,社会公众从极度恐慌到逐渐镇定,有关部门从拼命掩盖到主动报道,大众媒体从视若无睹到全面报道,其中,政府的危机公关处理意识及手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次非典的蔓延无疑是一场公共安全与公共卫生的危机,也是一场全人类的危机,但从这场危机的处理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从中领悟成功的危机公关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同时它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人类文明带来了精神灾难.遗憾的是,这种精神灾难在电子媒介环境中愈演愈烈.而广告通过不断重复和强调技术主题,创造了对技术力量的信仰,同时也不断加深着这场灾难.  相似文献   

9.
"5·12",-个让人难以忘却的日子,汶川8级强震造成的生命与财产损失震惊中外.这场罕见的灾难发生后,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各媒体紧急行动,打破常规,在第一时间对灾情进行客观报道,策划实施了一系列救助赈灾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尤其是在突发性的灾难报道中,情感介入不仅无可避免,而且功能巨大.在同情的作用下,传播主体的情感介入加强了社会团结,凝聚了民族精神.然而,传播主体的情感管理也必不可少.通过情感管理,传播者调整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使得"同情"更加合宜,既被新闻当事人又被广大受众接受,从而保障情感的正向功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媒体要做好灾难报道关键在于主角的正确选择.在"以人为本"新闻理念的指导下,灾区群众是整个灾难报道的灵魂角色毋庸置疑.但灾难新闻的完整性体现在从灾难发生--灾难救援--灾后重建--灾后反思的全程报道中.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报道主题.因而,媒体不仅要找准每个主题下的主角,同时要根据灾难事件的进展适时转换主角.在这一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报道中各个主角之间的关系转换,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做好突发灾难的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灾难新闻具备极高的新闻价值,但报道难度也相对较大,容易在新闻伦理方面出现问题,目前主要有采访干扰救援、消费灾难、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等.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灾难报道的伦理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缘起:重庆"井喷"事故报道 2003年12月23日22时左右,地处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川东北气矿一矿井突然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截止到12月30日,共有234人在此次恶性事故中罹难.面对这起严重的突发性灾难事件,新闻媒体的职责和第一反应就应是以最快的速度、以最充分的报道形式,把灾难的详细情况告之受众,以满足社会大众的知情权.就这一点来说,国内的不少新闻媒体确实做到了,而且不少媒体还意识到对此次事件不能仅满足于或停留在笼统的、概括式的消息报道上,而是力求用现场报道的形式,以详细的细节描写来凸显这场灾难的真实情状,从而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然而,在对国内一些主流媒体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少数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的过程中,就操作层面而言却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由于这种现象在时下新闻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值得业内人士深思.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灾难事件报道经验的不断总结,媒体的灾难报道模式也逐渐成熟.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其中之一便是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困境如何化解.本文从美国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理论入手进行分析,探求新闻从业者如何更好地参与灾难报道,兼顾多方平衡.  相似文献   

15.
在去年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内地和香港新闻界所表现出来的快速反应、报道及时的专业能力以及顽强拼搏的职业精神,受到了社会舆论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检验了内地媒体人及时、连续报道突发事件的能力.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报道中所折射出的新闻伦理问题,似乎从未如此集中和突出.本文试图基于新闻伦理角度梳理内地和香港新闻业界对于汶川大地震报道的相关反思,以"局外人"身份审视华文媒体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困境,力求探讨新闻工作者如何在灾难报道中实现新闻"为个人、为社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2008,(4)
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震猝然降临四川汶川。在这场人与灾难的较量中,广播电视媒体经受住了考验.承担起大众传媒的职责,也完成了广电媒体真正意义上的本体回归。它不再是大卖场、大秀场、大剧场。它打破了原来固守的报道标准和框框,转换了报道思维和叙述方式,实实  相似文献   

17.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8,(12):45-46
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是对国家应急能力的一个考验,也是对媒体报道突发事件能力的一次检验。此次抗震救灾报道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后的第一次重大灾难报道,在这场突发性特大灾难事件报道中,政府和媒体都在信息公开方面有着同样空前的透明与快捷。记者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政府也在第一时间尽最大可能公布灾情与救援信息,的确如境外媒体评价的那样:“此次地震发生后,  相似文献   

18.
任冬梅 《今传媒》2009,(9):95-96
灾难性事件作为突发性新闻,其社会关注度极高,也是各家媒体竞相报道的重点."5·12"汶川大地震更是对国内媒体灾难报道的一次考验.灾难报道极易对受害人及相关人员造成伤害和二次伤害,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此,灾难新闻的报道应该"以人为本",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曹璐  万梅 《中国广播》2005,(3):20-25
2004年末发生的印度洋海啸瞬间吞噬了近30万人的生命。这场人类突如其来的浩劫震惊了全球。灾难像一面镜子,检验着多极化世界格局中从首脑到平民各阶层人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全球化责任,以及面对人类灾难的应急对策、应变能力。面对这场浩劫,当今似已不居强势的广播媒介,在全球性的防灾、救灾、减灾活动中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前沿性作用。广播媒介,特别是主流广播媒介在灾难报道中的理念和定位  相似文献   

20.
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媒体对于这次地震的客观、积极的报道,得到了包括以灾难报道见长的西方新闻界的赞誉。从媒体介入后,对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推动作用来看,中国媒体对灾难报道的模式得到了肯定,“总体上看,这场灾难依然是政府信息公开史、传媒灾难报道史、公民慈善凝聚史上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