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8,(12):45-46
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是对国家应急能力的一个考验,也是对媒体报道突发事件能力的一次检验。此次抗震救灾报道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后的第一次重大灾难报道,在这场突发性特大灾难事件报道中,政府和媒体都在信息公开方面有着同样空前的透明与快捷。记者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政府也在第一时间尽最大可能公布灾情与救援信息,的确如境外媒体评价的那样:“此次地震发生后,  相似文献   

2.
彭波 《传媒》2009,(12)
(本刊讯 记者彭波)2008年以来,随着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公布,中国传媒业大环境日益公开、透明.同期我国经历了南方雪灾、大小矿难以及汶川地震等一系列灾难.多难兴邦,中国媒体也在各种突发性灾难中历练着自身的应急能力,汶川地震报道就是<条例>公布后的一次成功实践.但由于灾难报道的特殊性以及媒体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中国媒体的灾难报道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聂祎 《新闻前哨》2008,(12):37-39
要实现灾难报道的正常、健康发展,灾难信息公开的法制化至关重要。惟有从法律法规层面保障了政府对于灾难信息的公开透明,才能实现媒介对于灾难全方位的、准确及时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5月12日,汶川地震举国震撼,巨大的灾难对于媒体同样是一场考验.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媒体获得空前报道自由度的同时,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就灾难报道而言,这一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当媒体突然面对灾难中大量的、公开的,新鲜的甚至是真假莫辨的消息时,能否把握住报道的平衡,检验着报人的思辨能力、媒体的认知高度、新闻操作手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面对汶川大地震这一重大灾难,媒体报道第一次有了有关信息公开的法规的支持。这与以往有很大不同,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国内灾难事件的报道采取了比较严格的管理,送审、“宁慢勿抢、准确第一”、报道内外有别等原则,使得灾难报道谨慎有余而透明不足。  相似文献   

6.
2013年的"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全国媒体开始跟进报道,形成了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的一次灾难报道高峰.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从2008年至2013年,中国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不断观察和积累报道经验,形成报道规范,完善报道理念,有了值得我们更进一步观察和总结的地方. 灾难报道,既无先兆又无脉络,却是公众知情权、媒体报道能力、社会责任、政府信息公开等内容在媒体层面上的一次集中体现,也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媒体成熟度的表现.在芦山地震后,我国媒体展现了在专业性、人性化和公益讨论等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5月12日,汶川地震举国震撼,巨大的灾难对于媒体同样是一场考验。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媒体获得空前报道自由度的同时,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就灾难报道而言,这一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当媒体突然面对灾难中大量的、公开的、新鲜的甚至是真假莫辨的消息时,能否把握住报道的平衡,检验着报人的思辨能力、媒体的认知高度、新闻操作手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媒体对于这次地震的客观、积极的报道,得到了包括以灾难报道见长的西方新闻界的赞誉。从媒体介入后,对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推动作用来看,中国媒体对灾难报道的模式得到了肯定,“总体上看,这场灾难依然是政府信息公开史、传媒灾难报道史、公民慈善凝聚史上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中国立法史上第一部保障公民知情权、建设“透明政府”的专门法规.标志着我国各级政府将迈向一个信息公开的时代。汶川大地震是我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后.国家发生的第一件重大公共灾难事件。此时,政府信息公开也面临着大考。本文通过对“汶川大地震”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传播情况的研究.探讨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在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危机事件应对中的作用以及需要改善和握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08,(7):9-9
汶川大地震,使中国媒体实现了对灾难报道的重大突破,让受众看到了新闻开放与记者使命感的高度结合,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水平及能力。 政府第一时间发布灾情,地震救灾信息的公开透明,堪称有史以来最快、最全面,充分保证和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1.
随着<1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我国对于自然灾难事件的报道日趋透明.从雪灾到矿难,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从吉林水灾到舟曲泥石流,大量的煤介报道不仅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而且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是媒介权力的实现过程.本文重在探讨自然灾难报道放开后媒介权力的实现问题,认清媒介权力的性质和媒介权力实现的意义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与以往灾难、灾情报道不同的是.这次四川汶川地震的报道,作为国家级媒体的中央电视台,信息发布非常及时.信息的透明度很高,内容丰富和全面。本文主要从信息公开的角度,分析央视这次灾难报道的特点与效果,以及汶川地震报道对今后灾难新闻报道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新闻人铁肩担道义的使命感被空前激发出来。这次灾难的信息公开,有媒体称之为伟大的透明与中国的成人礼。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也是对整个中国新闻界的一次精神洗礼和专业锤炼。  相似文献   

14.
新闻事业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政治土壤的培育,我国对灾难新闻的报道理念,经历了一个从政治逻辑主导向遵循新闻事业规律的回归演进之路。而执政理念的开放包容与政府信息的逐步公开正是新闻专业主义回归的原因,汶川地震等事件表明了今天的政府在灾难面前信息共享以及危机管理方面的成熟,媒体更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传递信息满足民众需求的功能,承担起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新闻事业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政治土壤的培育,我国对灾难新闻的报道理念,经历了一个从政治逻辑主导向遵循新闻事业规律的回归演进之路。而执政理念的开放包容与政府信息的逐步公开正是新闻专业主义回归的原因,汶川地震等事件表明了今天的政府在灾难面前信息共享以及危机管理方面的成熟,媒体更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传递信息满足民众需求的功能,承担起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政府网站的汶川地震报道文本进行内容统计和报道内容分析,同时配合报道内容进行地震报道受众抽样调查,二者结合分析发现政府网站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错位,信息表现媒介单一,互动性较弱等,因此应加强政府网站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技巧,突出以错位求定位并实行整合传播的信息公开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张越  王勇  赵永彬 《今传媒》2023,(4):107-109
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平台在为信息传播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网络谣言的大肆传播,这在灾难事件中表现尤为突出。灾难事件作为重大公共性事件,对人民群众来说是非常关注的,但是,在事件公开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模糊以及公众缺乏甄别能力,容易出现信谣、传谣的现象,也是重大灾难事件中谣言容易产生和传播的原因之一。谣言的传播对社会而言,易引发社会恐慌;对当事企业而言,会损害企业声誉;对当事人而言,也会造成“二次伤害”。因此,网络谣言的治理,应从政府、媒体和公众三方面着手,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公开是民主社会的重要特征,积极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各国政府的共同义务。在现代社会中,政府的信息公开很大程度是通过大众传媒来实现的。本文通过新闻媒体对2003年"非典"疫情和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报道比较,来展现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六年来的变化,以期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际操作运用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曹菲 《青年记者》2014,(2):43-44
如果说2008年的汶川地震,对于多年未曾经历巨灾报道的新闻媒体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那么2013年的芦山地震则是对新闻媒体灾难报道能力的检验。五年间信息传播渠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博、微信等以其及时、快捷、图文并茂等特性,已然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做好灾难新闻的报道,发挥传统媒体在内容方面的优势?本文结合《南方日报》的报道实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从“三鹿”奶粉事件反思媒体责任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鹿”毒奶粉迄今已经发生了数月,但是因这一食品安全问题而引发的社会危机,足以引起我们对政府信息公开和媒体责任的思考,特别是政府信息公开执行力度不够,不仅严重影响媒体对事件的介入和报道,造成许多相当负面的效应,而且也直接或问接地削弱了国内外公众对我国政府的评价,削弱了奥运会形成的正面效应。本文通过分析“三鹿”毒奶粉事件中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前后相关报道的特点和效果,阐明政府信息公开在处理社会危机中的作用,探讨媒体如何突破报道社会危机的困境,为今后政府和媒体处理类似社会危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