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二战后的文学被称为"废墟文学",本文从二战入手,讲述德国在战中和战后的变化,由此介绍德国文学是怎样在废墟之上矗立起来的。《铁皮鼓》是当时战后文学的代表作,本文也将详细分析其中的隐含之处,来诠释废墟中的德国文学。  相似文献   

2.
关于战后劳资关系这是研究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及其命运问题所要涉及到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在这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总结起他们的观点,其实都始终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资本主义社会,劳资双方始终处于互相对抗、不可调和的矛盾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最终就是在这对矛盾的尖锐化中结束了  相似文献   

3.
蒋方 《怀化师专学报》1996,15(4):402-404
战后初期的日本,一代新作家崛起于文坛。他们冲破军国主义的期禁锢,纷纷提笔控诉法西斯势力的究兵黩武,揭露罪恶战争给日本民族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在形式上,他们摒弃“私小说”中常见的自然主义创作方法,大胆引进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技巧,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战争题材文学作品,形成了日本当代文坛影响巨大的一股创作潮流——战后派文学。著名作家野间宏(1915-1911)的中篇小说《脸上的红月亮》(1947),就是战后派文学中极富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战后派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战后科技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革命。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一段时间内的“快速增长”,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物质生活的深刻变化,对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重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必须对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中发生的科技革命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战后初期的日本,一代新作家崛起于文坛。他们冲破军国主义的期禁烟,纷纷提笔控诉法西斯势力的宪兵黩武,揭露罪恶战争给日本民族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在形式上,他们摒弃“私小说”中常见的自然主义创作方法,大胆引进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技巧,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战争题材文学作品,形成了日本当代文坛影响巨大的一股创作潮流——战后派文学。著名作家野间宏(1915—1911)的中篇小说《脸上的红月亮》(1947),就是战后派文学中极富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战后派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日本军国主义者悍然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6.
翁家慧 《文教资料》2007,5(12):87-90
内向的一代是日本战后第六批新人作家。作为战后派文学的最后一批纯文学作家,他们对战争的记忆是模糊的,对现实的描写是不正确的,因此他们的文学被认为是脱离社会的文学。其实,这和他们所经历的时代以及所体验的人生密切相关,正是由于动荡的时代和迷惘的人生,以及他们对时代和人生的特殊感悟决定了他们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一个充满矛盾、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的风云变幻的动荡的世纪。对于在文学上如同“喜爱”战争般的德意志民族来讲。20世纪的这一页记载了由它所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的覆灭,魏玛的诞生,法西斯的崛起和随之而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分裂和统一。这些重大的历史都发生在这个世纪之内。作为这百年历史的一个构成部分并且由它映照的德国文学。同样是德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原爆文学是日本在战争背景下产生的独特文学概念,原爆文学研究对理解日本战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有益作用。《长崎的钟》是日本国内最早的原爆记录作品,作者永井隆被称为"长崎的圣人"。本文试借用生态批评理论,从反生态思想角度解构对长崎战后思想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的《长崎的钟》。  相似文献   

9.
昭和时期,尤其是昭和战后时期,是日本女性文学史上的又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由于新宪法的颁布,女性得到了解放,女作家们开辟了自己的文学道路。富有教养及知性的女作家辈出。战后的女性作家无论在质还是在量的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绩。同时所涉猎的文学领域也很广泛,不仅是小说界,在短歌、俳句、随笔以及日记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女性作家。论文首先纵观战后动荡时期的女作家发展态势,然后从各个文学形式的角度分别介绍并典型分析女作家及作品。  相似文献   

10.
黄皙膜是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韩国民众文学的代表作家。1971年的《客地》被评价为战后韩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劳动小说。《客地》中所展现的文学重要性是游民劳动者在社会关系中为核心的多样化特征,《去森浦的路》就是这个问题的延续伸展。基于此,着重对作品内的归属意识以及主人公性格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黄晳暎是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韩国民众文学的代表作家。1971年的《客地》被评价为战后韩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劳动小说。《客地》中所展现的文学重要性是游民劳动者在社会关系中为核心的多样化特征,《去森浦的路》就是这个问题的延续伸展。基于此,着重对作品内的归属意识以及主人公性格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今日停诊》是日本著名作家井伏鳟二的战后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反映了二战后日本社会百废待举,财匮力尽,底层民众生活极端困苦的境况,表达了井伏鳟二对战后日本社会走向的担忧和对重生的深切希望。该小说牵扯到很多"死亡"问题,本文将探究《今日停诊》的死亡主题,透视死亡主题背后的深意,找出底层群众由死亡到重生所折射出的精神价值,揭示井伏文学中死亡主题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为解读井伏文学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3.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战后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大江文学是当代日本文坛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本文在简要介绍了日本战后文学的发展过程之后,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大江从50年代至80年代各个阶段创作的基本特点,以及题材、主题的转换情况,并对各个阶段的部分重要作品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14.
陶晶孙,中国现代文学家,其在日本的影响胜于中国。针对日本战后文学及社会对战争罪责的“暧昧”态度,陶晶孙在一本《给日本的遗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社会中的“暧昧”情结,批判了日本国民的劣根性,让日本学界汗颜和警醒。伊藤虎丸评价陶晶孙,说他的批评是从文化根底上,对战后日本进行的“全方面的思考”,是值得日本学界尊敬和信服的。  相似文献   

15.
三国戏对战后部分的呈现采用战后回顾的方式,这种规律的形成与戏曲文学形式的特质相关。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表现内容的呈现,要受其载体——舞台的限制。对于战争的整个进程,舞台的呈现具有很大局限性,观众得到的信息相对杂乱,不一定能在脑海中通过这些信息构想出战争的过程。因此,在战后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呈现整个战争的进行过程,就能使观众得到较为清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井伏鳟二是日本当代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 ,文笔幽默、含蓄、轻松 ,在故作滑稽的谐趣中 ,常常透露出无限的悲怆。他在战后所写的一系列具有反战倾向的作品中 ,揭示了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 ,军国主义思想对人的毒害 ;描述了战争的巨大破坏性 ,以及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的严重伤害和恶劣影响 ;反映了人们反对战争 ,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 ,集中体现了日本战后“战争文学”的特点和独树一帜的“井伏文学”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94页:“1973年底,中东国家在同西方国家的斗争中,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事实上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在1990年至1992年间。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18.
王坤 《成才之路》2010,(3):55-55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一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战后英国文学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  相似文献   

19.
韩国战后文学是指自1950年南北战争以来,反映战后韩国社会状况、人民生活和价值观念的文学作品,出现了孙昌涉、李范宣、宋炳洙,尹兴吉等代表作家。本文将以战后文学作品中的家庭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战争对人们家庭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以及作家意识在作品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问责"与"反思"是二战后德国文学中的两大关键词,但这种自我批判的态度也并不是自然而然地产生,它总是受到时代历史话语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记忆话语"的视角为德国战后文学清理出一条线索并将其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对这三个阶段重要作家和作品的简要分析勾勒出德国战后文学的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