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术套路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的身体柔韧性与灵敏度训练对于武术技巧的发挥和表现至关重要。文章探讨了身体柔韧性与灵敏度在武术套路训练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相应的训练方法。身体柔韧性的训练包括拉伸训练、柔软度训练,而身体灵敏度的训练则涵盖反应速度训练、冲刺训练和平衡性练习。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提高武术套路表演的流畅性和精准性,同时提升身体的防御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
徐言平 《中华武术》2007,(11):54-55
身体训练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与手段,全面提高与改善运动员的形态、机能、健康和素质水平的训练过程。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它是高度竞技能力的决定性前提,是高速度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多年来,少年儿童武术训练实践证明.只通过身体训练来提高运动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行一些专门训练加以补充.才能促进专项运动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大家在武术专项训练中已总结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基础功练习方法.如:  相似文献   

3.
李俊卿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1):80-81,84
针对少年儿童的生理特征,探讨了在武术训练中,如何使少儿掌握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技巧,从而达到内外兼修、提高少儿训练的效果,并有利于少儿身体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4.
田祖国 《青海体育科技》2000,27(2):34-35,22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套路女运动员和北京市常人身体形态指标的对比研究,探讨武术套路女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特点,为运动员选材和科学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古老的武术运动将有望成为奥运会新的正式比赛项目,世界范围的学练中国功夫的热潮正在不断升温。但有人认为,练习武术会导致青少年身体发育迟缓,成为矮个子。这种观点虽未经证实,但却带有相当的普遍性。本文试图通过跟踪调查和统计学处理等研究手段,从而得出客观的答案。一、研究对象和方法以郑州大学第二附小1至4年级参加武术训练的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跟踪调查一年。测试内容:身体机能—安静时脉搏;身体素质—60米计时跑和1分钟仰卧起坐;身体形态—身高研究方法:先对报名参加武术训练的50名学生…  相似文献   

6.
许多传统的武术都强调姿势的训练,因为它可以增加身体协调、平衡的能力和对目标攻击时机、节奏的把握能力等,这样身体内才可爆发出最大的力量。随着时间的增加,姿势训练可以提高习武者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使他能在自身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熟练地使用平时所学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从身体哲学视角出发对武术文化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身体哲学角度来看,人的根本差异性在于人的身体,这是人的本源。身体是武术起源的基础和发展的灵魂,因为武术的产生首先满足的是个体身体的需要。武术的博大精深也从反向证明了身体的差异性。形神统一与身心合一是武术修炼的哲学基础。武术现代化、国际化最终要解决的就是全世界人类身体的不同,武术改革最终要直面的是身体的不同,武术最终是要回归于身体,因为身体是武术发展的永恒终点。  相似文献   

8.
好消息     
柔韧素质训练应该有一整套周密、科学的方法。柔韧素质训练是整个习武过程中最枯燥无味的,身体各关节超限制活动、韧带被强迫性拉长给练习者带来很大痛苦。许多爱好武术的人,因过不了这个关而放弃了训练。武术是玩不得一点虚假的,你不重视它,它就忽略你。  相似文献   

9.
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训练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有氧耐力、无氧耐力)与运动能力(力量、速度、灵敏和柔韧等)以及专项技术训练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实施有效的控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少儿业余武术训练(以下简称:少儿训练)和专业武术训练是有很大不同的。这里我们只探讨业余训练方面的课题。业余武术训练针对广大爱好武术的少年儿童,为他们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在推广普厦武术运动的过程中,发现和选拔那些具有一定天赋,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突出的少儿运动员,加以一段时期的训练指导,作为向武术专业运动队和大中专院校输送和推荐的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1.
温博 《体育世界》2009,(8):48-49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深受广起人民的喜爱。普及武术运动,促进全民健身,学校武术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武术运动中对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智能训练、意志品质训练的要求较高,特别是身体训练,它将是柔韧、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素质训练,这些素质是完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少年武术教学与训练,除了遵循一般的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外,还要结合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与训练。本文通过对少年武术教学与训练的实践,浅谈一下在少年生理、心理等雳面座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少年儿童武术训练初期的现状 武术运动中对身体、技术、心理、智能、意志品质训练的要求较高,这些训练是完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对于少年儿童的武术教学除达到以上目的外,还要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使学生既要学好武术,练好身体,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还要使他在个性、意志品质、武德等方面得到提高。家长与学生提出既要学好武术,又不要吃苦的矛盾,是如何发展少年儿童武术教学的关键。要练好武术没有较强的意志品质是难以完成的。大部分少年儿童学习武术是抱着喜欢的态度而来的,对武术并不了解,对武术运动中的方法、价值等更不清楚。  相似文献   

13.
1、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 少年儿童与成人不同,有自身的生理特点,因此在少儿武术的教学与训练中也应该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与训练的方法,有利于少儿武术的成长。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  相似文献   

14.
武术意识是武术工作者常用的名词,尤其在武术教学、训练、竞赛中的应用更为广泛。现笔者根据武术教学、训练的经验体会,从武术套路的攻防动作和心理学的角度,谈谈武术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只重视发力、放弃力量训练是在沙滩上盖大楼从这一篇文章开始,我们来探讨身体训练。身体训练在武术里就是俗称的练功力,通过各式各样的训练来提高武术技击所需要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我们先来谈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6.
身体是武术教育的核心和载体,今天武术教育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没有处理好武术中的"身体"而引发的问题。传统武术的传承关键是将身体传承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通过身体的内在变化,从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和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理解。从身体角度来看,身体的自我参与是武术教育的原点,身体的自我感悟是武术教育的切入点,身体的自我肯定是武术教育的内在动力,身体的自我养成是武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从身体角度去反思和认识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不但有助于武术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且也有利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象形武术——一种用身体表达的动态文化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符号学、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对承载符号而又能创造符号的身体进行解读,阐释身体符号的文化学特征,进而阐明武术的象形是身体表达的动态身体文化符号,从而揭示武术象形文化的特质,为认识武术的内涵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个案分析法对武术套路世界冠军马灵娟的选材特征和多年训练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马灵娟身体条件基本不符合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标准,但仍能取得巨大成功,说明武术套路对运动员身体条件的要求并不高,身体上硬件条件对运动员的成功不起绝对性作用。从马灵娟的成功可以分析出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成功更加注重训练的系统性、运动员对待武术套路训练的态度、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心理稳定性。希望通过对马灵娟多年训练的特点和成功经验的分析,为武术套路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进行多年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武术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及其训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涉及许多学科领域。本文试从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角度分析武术运动员必备的身体素质,以及各项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原则与方法,并对不同训练阶段各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安排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任鑫 《当代体育科技》2020,(7):23-23,25
武术项目侧重于技能展示,更加具有表演性质。武术运动员在日常的武术表演过程中应该掌握一定的武术技能和套路。同时,在日常武术练习中,因为武术表演具备一定的空间感,因此,相应的稳定性与身体平衡性的训练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协调性训练对于青少年武术套路技术的相关影响和意义,然后探讨了提高青少年武术套路技术的具体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