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杜弋鹏 《山东教育》2004,(31):63-63
童谣:贴近小学生的德育语言童谣,清爽,明快,是诗歌,似音乐,蕴涵着时代信息……面对社会上出现的“灰色童谣”,北京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的老师开始酝酿将《北京童谣》作为校本课程引进学校。1993年,学校启动每周一节的《北京童谣》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教材。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更多优秀的、  相似文献   

2.
《宣武教育》2008,(1):1-6
宣师一附小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2002年,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将新童谣作为校本课程引进课堂。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源于我校的新童谣在北京市党政领导以及专家学者的指导下,不断深化,逐步发展为新童谣文化,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新童谣文化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引起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关注并专门批示:“北京此事办得好,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三贴近’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构建新童谣文化的过程,也是新童谣文化实践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实施的过程。在新童谣文化实践活动中,我校从新童谣校本课程开设,新童谣课题研究,新童谣校园文化打造三个方面进行尝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琼岛春阴游北海,太液秋波映国槐,玉泉趵突品泉水,居庸叠翠看云台,西山晴雪梨花灿,蓟门烟树盼雁来,卢沟晓月迎远客,金台夕照聚贤才。”这是宣师一附小编写的校本课教材《北京童谣》中收录的一首童谣《燕京八景歌》。童谣这口耳相传的口头文字珍品,记载了生活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人民对时代反映的最强音。作为诗歌的一种形式,它既富于哲理、具有文学性、又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唱、能说、能游戏,被孩子们喜闻乐见。我校将童谣引进课堂、引进校园、引进孩子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积极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体系。童谣引入是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思路,对于丰富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童谣引入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价值,接着以福建三元区为例,探索了小学音乐课堂引入童谣资源的具体策略,思考了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程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重视,同时很多学校都开始着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融入区域特色音乐文化资源,提高校本课程的丰富性,在音乐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文先阐述了开设泉州闽南童谣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接着从立足文化保护传承、结合闽南童谣特点、依托重要民俗文化、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利用好新媒体技术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初中音乐有效开展闽南童谣校本课程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杨楚闻 《教师》2020,(13):101-102
文章就开设闽南童谣音乐校本课程的必要性,以及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展开了细致的论述,以期为闽南童谣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登明 《教育》2013,(9):41-41
北京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结合《北京童谣》校本课程开展“唱健康童谣、做有益游戏”主题教育活动。校长杨英介绍,所谓“童真教育”就是尊重儿童自然生命状态,顺应儿童天性,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研究,善待个性差异,关注儿童真实的发展需求。图为该校学生在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9.
童谣依托于广阔的农村地域,孕育于广阔的农村生活,彰显出浓郁的风土人情。农村学校教师可以依托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收集、整理与创新农村童谣,形成体系化的校本资源,蓄积课程创编和资源运用的有效经验,助推农村学生核心素养的生长。本文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寻童谣的内涵中生发劳动意识,在把握童谣意蕴中强化审美体验,在理解童谣主题中绽放“创新之花”,在关联童谣信息中历练探究意识。  相似文献   

10.
邵琪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12):125-126,129
所谓阳光童谣,就是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对儿童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童谣。它以其自身的快乐性、生活性、闲暇性、多样性等特点天然地成为小学德育的新路径。因此,应以阳光童谣为载体进行小学德育,并构建阳光童谣所寓含的小学德育内容。在实施方面,具体可以采用使阳光童谣课程化,开设阳光童谣校本课程;将阳光童谣融于学科教学之中;组织丰富多彩的阳光童谣活动,巩固德育成效;创建阳光童谣氛围,形成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来实施基于阳光童谣的小学德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阳光童谣"抑制"灰色童谣"。  相似文献   

11.
林萍 《学周刊C版》2010,(3):34-36
闽南童谣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独特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本人所在的学校因地制宜.编写了闽南民间音乐乡土教材,进行了闽南童谣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阐述了闽南童谣的艺术特性.深入探讨开发闽南童谣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五颗星,照天空,天安门,在正中,齿轮麦穗红绸绕,看见国徽挺起胸!”这首活泼明快的童谣,是北京市向社会征集的近2万首童谣中的一首。借鉴北京市宣师一附小等学校的经验,2004年6月24日,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联合发起了征集新童谣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市1600所小学及1430所幼儿园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了这项活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征集新童谣19436首。经过精心筛选、编辑、加工、润色,有400多首优秀作品被选进了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新童谣》一书,这些健康向上、童趣盎然的新童谣已经响亮地传遍了北京市的校园。为此,中央领导对北京市采用新童谣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教育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灰色童谣”一度在中小学流传,让老师和家长们颇为忧虑。北京市宣师一附小从2003年夏天开始,就发起了用健康童谣代替“灰色童谣”活动,率先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北京童谣》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教材。在课堂上,老师教给学生更多优秀的、积极向上的、风趣幽默的健康童谣,并指导学生在吟唱中学习童谣的写法,鼓励他们自己创作充满儿童情趣、反映校园生活、富于时代气息、弘扬高尚情操的现代童谣。在“我与童谣”系列活动中,老师们充分挖掘童谣诵、唱、写、画、演、编、用等特点,使这门课程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结合,让童谣丰富的内容、简短的文字、精练的语言、活泼的形式成为大人与儿童沟通的媒介,成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本期刊中刊我们推出《新童谣在这里唱响》,旨在通过介绍北京市宣师一附小“健康童谣进校园,唱响师生共同发展的主旋律”的经验,使“童谣”这一德育新途径引起更多的人们关注,并期待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学《理财与生活》校本课程是针对我校小学生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理财意识、理财能力和良好理财品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形成和实现个体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经过近几年的《理财与生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取得了富有成效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提出了“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学会理财,在理财与反思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理财教育理念;设置理财课进行实施。《理财与生活》校本课程成为我校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制出了《理财与生活》校本课程标准、校本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等课程产品;构建了《理财与生活》校本课程开发、使用与评价的有效操作体系;构建了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模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已经成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管理已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我校通过学习、调查、研究与反思,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了以《形体》与《学科学、爱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经过  相似文献   

15.
付仲玲 《新疆教育》2012,(12):93-93
校本课程评价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保障机制,又是一种更好的导向机制,如何更好地把握校本课程评价,选用有效的评价是当前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一个主要课题。我校校本课程《经典·生活·人生》已经成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出了相应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童谣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同时还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让幼儿学习吸收。本文首先探讨其童谣的概念及重要性,其次指出幼儿园童谣课程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促进幼儿园童谣课程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工作者日益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并逐渐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幼儿园课程资源.民间童谣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本土特色,可以成为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本文对民间童谣的选择、在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等作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我校进行校本课程《京剧文化教育》的开发实验,至今已一年。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了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同时也为不同规模的学校提供了形成办学特色的平台。正如高自忠主任所说:校本课程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凸显在我们面前,认知校本课程,走进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实践中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童谣以儿童的视角反映世界,以儿童的口吻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我校开发“传唱童谣”校本课程,组织学生传、记、唱优秀传统童谣,创编新童谣,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传唱童谣,耕耘心田,”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学生在琅琅的唱童谣、诵童谣声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品行的熏陶,发展了语言,丰富了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0.
时代的不断发展,为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近年来,我校按照“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目标,坚持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原则,从小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儿童特点的德育途径。特别是“以童谣为载体,探索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系列教育,得到了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支持,他们亲自指导教师把童谣教材化,编写了《学写新童谣》教材,使课程得以顺利实施, 并向学校各方面辐射,形成了我校新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