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麓,本名陈允平,号西麓。他在世时,词名已然不小,时人将他和吴文英并称。虽然西麓词在词坛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及当时的王沂孙、张炎、周密等词家,但西麓词对后世词家的影响同样也是不小的。一是对清代浙派词人和常州词人的影响;二是在考证清真词的原韵上,对于佐证清真词、规范清真词之格律有一定的价值;三是历代词人词评家对西麓词有所偏爱,或称赏其词或品评佳句。  相似文献   

2.
周邦彦的咏物词,论数量不足二十首,不及《清真集》的十分之一.与北宋的词人相比,他咏物词的数量也不是最多,远比不上苏轼和赵长卿,但是它的成就却远远超过他们.在开以咏物为词题的风气,把咏物作为词作的重要内容,显出宋词自己特色的发展流程中,周邦彦的咏物词的成就与影响是不容低估的.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周邦彦的咏物词贬斥颇多:《清真集》“有许多是写景咏物之作.……说明了宫廷词人生活的空虚,只能把  相似文献   

3.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北宋末期词人。前人或称其人为“词中老杜”,或誉其词可“冠冕词林”。这种评价虽有溢美,但他在艺术方面,堪称北宋婉派之集大成者。清真的语言、描写、音律方面的功夫,深为前人所赞赏。陈振孙评他下字运意“多用唐人诗(隐木)括入律,混然天成”;王国维说他“言情体物,穷极工巧”;又云读清真词“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这些看法都很有见地。可惜前人对清真词的结构艺术,则较少全面论及。其实,清真在词的结构上独运匠心,惨淡经营,造诣很高。本文试就清真词的长调结构艺术略陈鄙陋之见,以就教于时贤。  相似文献   

4.
张孝祥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词人。他的情艳词或缠绵情深,或人性舒张;他的爱国词或情感如惊涛出壑,或意绪悲凉;他的山水词境界静谧而宏阔、心境空静而闲适;其他题材内容的词也是有感而发、意趣天然。其词章始终蕴含着坚定的爱国思想,表现出"肝胆皆冰雪"的人格,这对踵武而来的南宋中后期词家,特别是辛派词人的思想与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吴文英是南宋词坛上颇具争议的词人之一,历来词评家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为人们所公认,便是梦窗的词作充分吸收了前代文人,尤其是长吉、义山和清真的艺术成就,注重炼语造字、用典繁密、结构曲折,想象丰富,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南宋文坛上独树一帜,成为宋代婉约词的最后一枝奇葩,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6.
清真调,即周邦彦词.周邦彦乃北宋一代名家,但古今对其词的评价,都大相径庭.自南宋直至近代,词学界对他评价一直都很高.把他说成“集大成”、“词中老杜”;解放以后.在五、六十年代,周邦彦及其词作却遭到空前的批判和否定.论者或斥之为统治者的“御用文人”,甚至有的论者认为周邦彦在词史上起过反动作用.从艺术形式上肯定清真词成就和作用者也不多见.八十年代以来,对周邦彦及其《清真词》的全面评价渐次展开、有的论者充分肯定了他在词史上  相似文献   

7.
"沉郁顿挫"这个词用来评杜甫诗的风格和周邦彦词之风格是恰当的.但"沉郁顿挫"在两位诗人、词人的作品中却有不同表现一是由于人格、审美理想的不同造成杜诗在沉郁中包含更多的是对于国家与人民的忧患,而清真词的沉郁则更多的是对个人坎坷遭遇的感伤;二是杜诗的沉郁顿挫给人以警醒、深厚,清真词中的沉郁顿挫给人以失落、缠绵.由此可见,两人诗词中的沉郁顿挫之风格与人格有密切的关系,"文如其人"谓之不虚.  相似文献   

8.
秦少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大家,他的词情真意切,柔婉精微,含蓄蕴藉,韵律优美.他汲取了前辈词人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俗"则"终有品格",雅则"当行本色",后代词评家对他好评如潮.他的词对周邦彦、李清照等婉约派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集婉约大成的重要词人,其集大成主要在艺术上。他在吸取温、柳、秦、苏等优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形成了“富艳精工”的特有词风。通过具体词作的比较,分析清真词是如何继承发展温、柳、秦、苏等人的长处,成为一个集大成词人的。  相似文献   

10.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著名词人。精通音律,在宋朝中央音乐机构大晟府审定过古乐,并创制了大量新调,对词乐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著有《清真居士文集》,已佚。词都《清真集》,陈元龙为之作注,题作《片玉集》。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考察清真词在宋代的文学效应,即是考察清真词在宋代被理解和被接受的过程。无疑,这种可供考察的视角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从宋人对清真词的评价来考察;  相似文献   

11.
词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涌现了大批优秀的词人和词著,在烟波浩翰的词人和词著中,陆游和他的词似乎不值一提.一般人认为他的诗歌代表了他的全部创作,故后人一般评他的诗,称他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但我认为,他的词虽少,仅有<放翁词>一卷,但抒发爱国热情可与诗歌相辉映.如果说,陆游的诗大多是表达了金戈铁马、许身报国的豪情壮志,那么,他的词则更多地是抒发了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怒和词人不甘屈服的高洁之气.这一切集中体现在他的隐居词中.  相似文献   

12.
蔡伸是南渡时期著名词人,有词集《友古词》,其词深受清真词影响,笔致雄健,清新淡雅,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是南渡词坛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蔡伸词也显露出较为成熟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3.
南宋词人姜夔的词在清代的命运可谓非比寻常,先由浙西词派的推尊,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而后的常州词派则对其大加贬斥.郑文焯是常州词派后期"变革型"的一位词人,他变革的其中一点就是学习姜夔的词.其词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均可见对姜夔词的接受之迹.  相似文献   

14.
李慈铭词学思想与创作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学者,也是同治时期颇具风骨的词家.李慈铭的词学批评涉及到清代词学中一些核心论题:其一为清代词学的南北宋之争,他推崇唐五代北宋词,对南宋词人,尤其是姜夔颇多批评,并直接影响到胡适<词选>的论词观念;其二是对词人性情与学养关系的讨论,在清代词学批评中,浙西词派重视格调之醇雅,常州词派强调比兴寄托、胸襟学养,但却忽视性情之抒写,纳兰性德、郭麐等虽倡导性灵,但却忽略学养,各有偏至.因此,李慈铭提出根植学养与独抒性情的结合具有重要的词学意义.他的创作实践了其论词主情、独抒性灵的思想,或写漂泊之苦,或咏家园之思,或感慨时事,均能将胸襟与识见、性情与学养完美结合,颇具风骨.因此,对李慈铭的词学思想与创作进行探讨,对学界更为细微地观察晚清词坛创作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晏殊作为北宋的重要词家 ,受南唐词特别是冯延巳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 ,但他的词也并非完全是走的南唐的路线 ,从他的词中我们亦可看到他并未脱离花间词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在观念上 ,他象花间词人一样把词当作是酒边宴前的佐欢工具 ,并没有把它当成独立的抒情文学 ;在具体内容上 ,他的许多词虽有南唐词的情致 ,但并不缺乏对男女情事的专注  相似文献   

16.
1.青莲居士——事白,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仙”。他的诗清新俊逸,壮大奇伟。2.香山居士——自居易,中唐时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的“诗魔”。其诗平浅精纯,雅俗共赏。3.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文清新朴素,平易畅达,其散文的美学风格是“六一风神”。4.东坡居士——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词风“刚健含婀娜”。5.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词人,以苦吟著称。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诗风平易。6.清真居士——周邦彦,北宋词人,他善于创新调,他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7.邗沟居士——秦观,北宋婉约派词人,词作含蓄蕴藉,幽约曼妙,饶有情致。8.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著名词人,主张“词别是一家”。她的词沿袭婉约派传统,又兼有豪放派之长,被称为“易安体”。  相似文献   

17.
咏花题材的词在船山词中占了不小的比重,词人借助对这些花的吟咏,抒发了他深深的黍离之痛,并寄寓了身世飘零之悲。本文通过对其具体词作的解读,分析船山咏花词的情感内涵、艺术表达及其词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元好问词艺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元好问不仅是金元之际首屈一指的诗人,也是一位卓越的词人.唐圭璋先生的《全金元词》辑录其词作凡三百七十余首,这与他现存诗的数量(一千三百六十余首)相比是少的,但与其同时代的词人相比,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高他人一筹.他的词,在内容上曲折地反映了金元之际的社会生活,抒发了亡国的哀思;在艺术上,“乐章之雅丽,情致之幽婉,足以追稼轩”①.清人翁方纲说:“苏、黄之后,放翁、遗山二家并骋词场,而遗山更为高秀.”②放翁与遗山二家词,孰优孰劣,姑且不论,但元好问确为金元时期器识超拔的词人,他以豪放的山水词、婉丽的言情词,给金元词坛增添了光彩.惜前人对他词作的艺术成就很少提及,偶有所述,也多为浮光掠影,本文试图就此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高冉 《文教资料》2008,(25):7-9
姜派乃南宋词坛风格宗尚姜夔词风的一个流派,在南宋词坛影响极大,但历来对姜派词人的构成却颇有争议.本文通过探讨历代论家有关姜派词人的评判.确定该代表词人为姜夔、张炎、王沂孙和周密.  相似文献   

20.
《清真集》是以羁旅行役词名世的.它们内容较为繁富.意蕴颇为深广,不仅生动地叙写了词人一生的主要历程,而且真实地表现其思想风貌.词风先是淡远清妍,接着是凄咽怨断,继之以沉郁顿挫,最后为萧飒颓唐,则反映词人思想与性格的变比、技艺演易的轨迹.指斥周词是“亡国之音”、羁旅行役词是表现了“灰暗的情绪”,并不符合词作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