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新闻界》2014,(19)
伴随着台湾公共电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台湾公共电视评估体系也经历了以收视率作为标准、纳入收视质作为标准和由公共价值评量指标构建标准的三个发展阶段。台湾公共电视评估体系博采众长,从收视率为导向的商业电视评估模式下突围,发展出收视质的概念,最终确立了涵盖25项指标的"台湾公广集团公共价值评量指标",并体现出以法律法规作为根本保障、以公共价值为核心指标、以研究机构主导模式为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严哲泳 《声屏世界》2007,(10):26-27
东森幼幼台是台湾东森电视集团的一个亲子频道,也是台湾岛内最著名的少儿频道之一。根据A.C.尼尔森公司的收视率数据显示,从2001年起,东森幼幼台收视点数一直领先于台湾其它的少儿频道,在2005年,更是挺进全台湾收视率前十名。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而是东森幼幼台的工作者根据少儿成长规律,经过精心策划、设计、制作而来的。  相似文献   

3.
《视听界》2009,(2):17-18
作为国内首部以“边拍边播”形式引进的海外热播剧、《丑女贝蒂》在中国的克隆版、处于众多国内精彩大戏打压下的《丑女无敌》,自2008年9月28日放映后,收视率在全国同时段排名第二,28日、29日两日平均收视份额6.35%,10月20日收视率达到9.3,创下湖南卫视4年来最高收视率。而随着1月12日《丑女无敌》第二季的播映,“丑女”收视热潮被再次掀起。  相似文献   

4.
刘进 《新闻界》2007,(1):71-72,17
中央电视台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理念:“重视收视率、收视份额,但对收视率、收视份额不是绝对化,不是单一、片面追求收视率,更不是所谓的‘收视率为王’。央视作为国家台承担社会导向义不容辞,在去年的一年改革中,在‘绿色收视率’的指导原则下,倡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是央视上上下下大家都认可的一个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5.
近期的央视索福瑞收视统计分析显示,地域性正在成为影响观众收视的基本因素.从春节期间在全国热播的电视剧<走西口>的收视情况来看,其收视率高低旱现出明显的地域变化:越往北收视率越高,越往南收视率越低.这一现象说明观众对地域特色是相当敏感的,抓住了地域特色,也就等于抓住了牵动观众视觉的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6.
研究收视率,研究电视观众已是目前电视台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在收视对象的研究上,我们更多的是研究收视对象的成分构成,即节目做给谁看的。即便是权威机构提供的收视率调查数据分析,也是从收视群的组成成分入手,而对于收视对象的收视心理需求,即节目为何会受欢迎或为何不受青睐则研究的很少。但是在现实中观众的心理需求和收视率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对观众的收视心理需求进行研究,对提高节目的质量,提高收视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收视率的概念厘定 全球电视受众测量指南(Global Guide-Ines for Televiston Audence Measurment,缩写GGTAM)对收视率的定义是:根据抽样调查即收视率调查所估计的、某个特定时段和空间里收看电视人口占所有电视渗透人口的平均百分比.其中,电视渗透人口是指拥有电视收视手段或工具的人口(也有指所调查空间中的所有人口).通过收视率调查,获得样本家庭或个人在连续观测的各个时间段内是否收看电视,以及收看什么频道.它是为了检测节目的收视效果而采用的一种受众调查方式,目前我国的收视率调查以个人收视情况为数据样本.  相似文献   

8.
1999年的中国电视荧屏,似乎被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抢尽了风头,大江南北纷看还珠格格,街头巷尾争说小燕子、紫薇。台湾:两度推出,均列收视榜冠军之位;北京:步步高升,收视率直窜40%;上海:一路上扬,收视率超越45%;郑州:空前高涨,收视率猛攀46%…… 《还珠格格》火爆荧屏,炙手可热,激活了一度沉寂的电视剧市场。有人评价它是中国电视史上的一则传奇;有人称赞琼瑶笔调诙谐、幽默、清新、活泼,令人耳目一新;有人遗憾终未跳出港台闹剧的旧套路;有人戏称还珠格格恍若弱智格格;有人批评琼瑶的作品是一种毒品……虽然褒贬不一,尽管众说纷纷,但天南地北迭创的收视热潮,各电视台不菲的广告效益,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台湾有线电视的覆盖率为百分之八十,同时台湾电视全面数字化的时间订为2006年,有线电视挟着庞大的资金,在数字化的过程较无线电视有着先天的优势。(AC尼尔森收视率调查报告2003,在晚间17:00到22:59的黄金时段,有线台曩括平均62.3%的市场占有率)而数字化后频道增多,台湾有线电视有着庞大的收视户,在第二次电视革命的来临之际,如何利用此点优势来占稳数字电视的市场是本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谭宗琪  吕Die 《视听界》2002,(6):33-34
节目编排的依据有多种,如频道定位、宣传任务、节目生产能力等。而收视率之所以也是节目编排的依据之一,这是因为:节目编排不仅仅是电视台的主观行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播出的节目能够为尽可能多的观众收看。这就要考虑观众的收视行为、收视习惯等因素。而收视率正是可以告诉我们这些因素。那么,如何在编排节目时考虑收视率因素呢?  相似文献   

11.
肖键 《新闻界》2006,(4):100-101
中央电视台在2006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央视认为绿色收视率是一种能够形成品牌持续增长的收视率。其概念的中心原则是:不唯收视率,重视收视效果,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强调倡导先进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追求绿色收视率的媒体,既要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抵制低俗,坚守品位,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维护和增强媒体的品牌价值。①收视率指标是评价媒介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是指媒体或某一媒体的特定节目,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特定对…  相似文献   

12.
国外电视节目模式本土化改造的成功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受关注的东方卫视第二季《中国达人秀》终于在今年7月10日盛大落幕,并创下收视奇迹:上海地区收视率达32.6%,收视份额为72.6%;全国25个城市收视率为5.9%,份额32.6%,毫无悬念地成为全国收视冠军,刷新了《中国达人秀》第一季全国收视5.7%的记录。从今年5月1日开播以来,第二季《中国达人秀》就一直是全国观众关注的热点。自学成才  相似文献   

13.
戚晓通 《声屏世界》2006,(11):57-58
近年来,一些电视剧和娱乐类节目因满足了受众的收视心理、契合收视需求而频创收视高峰,引得有些人颇有微词,说什么“追求收视率导致节目庸俗化和媚俗化”,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因为“据我所知,某些收视率数据并不准确,比如央视科学教育频道的社教类节目,格调高雅,社会反响非常好,但收视率却不理想。”①庸俗和媚俗倾向是不是仅仅由追求高收视率造成的很难说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并非所有庸俗、媚俗的节目都能带来高收视率。收视率就是一个数据,单纯无辜的数据怎么就成了“万恶之源”?数据不会说谎,说谎的是使用数据的人。理解一:“绿色…  相似文献   

14.
收视率是电视节目收视状况的客观评判标准。片面强调收视率的作用、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收视率和过分夸大收视率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都极其有害。本文对如何辩证地看待收视率的作用以及制定科学的考量标准、促进电视收视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探讨。在不久前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  相似文献   

15.
徐立军 《视听界》2013,(5):124-124
月初,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受众研究委员会在哈尔滨召开了一年一度的会员大会,大会聚焦“电视传播的全媒体测量”主题。索福瑞公司以“CSM全媒体收视率的实现”为题,介绍了其运用Virtual Meter音频匹配技术和视频加码跟踪技术,监测并集成包含电视端直播收视率、电视端时移收视率、PC端网络视频收视率(在线直播、点播、其他各类剪辑视频)和移动终端网络视频收视率(在线直播、点播、其他各类剪辑视频)在内的全媒体收视率,从而实现视频节目和视频广告受众的跨屏跨平台分析。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2012,(5):16-17
事由:日前,电视剧版权运营人王建锋爆料,某公司明码标价地向他兜售收视率,声称只要付费,就能相应提高其正在卫视播出的30集电视剧的收视率,甚至可进入全国收视前十。而其免费赠送的两次“服务”,的确实现了收视率的乾坤大逆转。  相似文献   

17.
一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在2006年初明确指出:“中央电视台在实施频道品牌化进程中大力倡导‘绿色收视率’,重视收视效果,但又不唯收视率,  相似文献   

18.
寰球传媒     
世界:北京奥运开幕式收视创新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吸引了全球目光,在多国收视率也创历史新高。据各国媒体和调查公司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日本的平均收视率为37.7%,瞬间最高收视率约为48%,超过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在西欧各国的收视率都达到了20%左右;在全美收视率达18.6%,创非美国举办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最高的纪录,被称为"一个不可思议和值得纪  相似文献   

19.
陈晓洲 《视听界》2010,(4):71-74
“61号令”立竿见影,各级电视广告量减少,广告收视效果的改善迹象也清晰地呈现出来。GSM媒体研究采用测量仪调查的22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市场中,电视台播出广告时长同比减少25%,观众停留在广告段收看广告的时长增多9%,广告收视率与节目收视率的比值从52.3%上升为80.5%。观众的收视习惯是造成广告收视率差异和收视效果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收视率分析只是对收视情况的客观描述和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失误。 1、结论武断。收视份额受诸多因素影响,不可单纯以收视率数据断定观众需求。将收视率与其他因素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本身以及对联系形态的探讨也是推测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