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发育的少年长跑运动员其最大摄氧量要比无训练的同龄儿童高20%—30%。但这些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否受最大摄氧量以及其它因素的限制,至今仍鲜为人知。芬兰学者S·桑德堡等人对少年长跑运动员(男性,12—16岁)和同龄的一般少年儿童进行了观察对比。他们将受试者分成两组:运动员组为34名长跑运动员,训练年限为2—5年。另一组为一般少年儿童组,56名。两组的身高与体重都无显著性差异,但运动员组的体脂百分比较低,安静时心率较低。年龄为16岁的少年,后两个指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16岁的少年运动员其心容积的绝对值以及相对值(心容积与体表面积的比值)均大于一般儿童组。肺活量、时间肺活量以及最大通  相似文献   

2.
人体是由脂肪和非脂肪两种成分构成.脂肪是反映身体营养状况的指标,一般以测量皮下脂肪厚度进行定量.非脂肪成分主要是骨骼、肌肉,它的重量等于体重减去脂肪量,称为去脂体重.去脂体重更能真实地反映运动器官的发育状况,对评价身体健康和运动机能水平具有较大的意义.国外对一般人和优秀运动员皮下脂肪厚度的测量及身体脂肪百分比有过报导,如美国、日本等.在我国对局部地区儿童少年皮下脂肪厚度有过调查,对游泳、足球运动员皮下脂肪厚度有过测量,但对速滑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的研究、未见有资料发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长白山夏季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肺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过21天和31天的高原训练之后,男女运动员的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最大吸氧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另外,经过31天的高原训练之后,回平原的第16天时最大吸氧量提高最明显。经过21天的高原训练之后,回平原的第31天时最大吸氧量提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梁洪涛  张博 《冰雪运动》2007,29(3):17-19
结合多年从事速滑专项运动的实践,对少年速滑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训练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要依据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来提高少年速滑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从全面发展少年速滑运动员身体素质、注重专项技术训练的实效性和心智训练等方面,探讨了少年速滑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对运动员进行机能水平评定的目的在于了解对员的机能状况,通过不同时期的测定,可作为对训练效果进行评定的客观依据。心血管系统机能评定的常用指标有:脉搏、血压、台阶试验、联合机能试验、Wingate试验。呼吸系统机能评定常用指标有:肺活量、五次肺活量试验、肺活量运动负荷试验、最大通气量、最大摄氧量。评定身体工作能力常用指标有:PWC;,。、库伯12min跑、血乳$。其亡指标还有:反应时、无氧阈、心电日、血色素、体脂率、尿蛋白、血辛水平等。可选用哪些指标作为机能评定的基本指标?  相似文献   

6.
一、目的众所周知,速滑运动成绩,主要取决于运动技术和身体水平。为了提高我国速度滑冰的运动水平,除了对高水平的成年速滑运动员加强科学训练以外,对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和生理机能水平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阐明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身体工作能力并间接推算最大吸氧量。为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二、试验方法本文受试者为齐齐哈尔市重点体校速滑等级运动员10人(男、女各5人)。平均年龄男13.8±1.09岁,女14.2±0.4岁。500  相似文献   

7.
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男子运动员身体成分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实验测试方法,对吉林省男子短道速滑与速滑运动员进行身体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长期短道速滑与速滑训练对身体成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二的共同点是都能有效地减少体脂;瘦体重相对增大;BMI指数接近于正常人的标准,不同点在于速滑运动员在瘦体重、瘦体重与身高比率及基础代谢率等3项指标均较短道速滑运动员变化幅度大,呈现出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运动人类学证明了人的形态多半能决定他的机能能力,不同运动项目对人的形态指标有不同的影响,所以形态特征与运动项目有着高度的依存关系。我国对速滑运动员形态研究的文章很少,尤其以形态学研究选材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以速滑运动员十四项形态指标来研究和探讨男、女速滑运动员的选材年龄及阶段选材方法的划分,以供实践中依形态选材时做为参考,为本文研究的目。调查对象与测试方法在黑龙江省体育研究所的主持下,一九  相似文献   

9.
长期运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长期运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影响,采用美国产身体成分分析仪310e对吉林省8名男子速滑运动员的瘦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率、身体水分、身体水分占瘦体重的百分比等几项生理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长期速滑训练能有效减少体脂,瘦体重相对增大;BMI指数接近于正常人的标准;身体水分占瘦体重的百分比偏低,有轻微的脱水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王丽平 《冰雪运动》2000,(1):5-5,12
以具体的实验,阐明了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身体工作能力,并间接推算出其最大吸氧量,为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世界各国体育界十分重视运动员心脏功能的研究,现已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速滑运动是一项以耐力素质为主的运动项目,心脏功能则是反映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的重要生理指标。经过大量查阅有关用超声心动图研究速滑运动员心脏形态与功能变化规律的资料,得知我国在此方面研究公开报导甚少,国外这方面研究也不多见。因此本文采用超声心动图这一较先进的实验手段,对男速滑运动员左室形态与功能十二项指标相关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共目的在于揭示男速滑运动员心脏形态与功能各指标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深入地研究速滑运动员心脏形态与功能的变化规律,提供参考数据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青年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成分及跟骨超声参数的特点及相关性进行研究,为其科学运动训练提供有关体成分及骨代谢方面的资料。结果显示:短道速滑运动员体重、体脂率和瘦体重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差异显著,与体育类大学生相比差异不显著;短道速滑运动员跟骨超声参数T值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和体育类大学生;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瘦体重与T值呈显著相关,瘦体重是决定跟骨超声参数的主要因素。得出长期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对黑龙江省青年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跟骨超声参数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维持和增加瘦体重及制定适宜的运动训练方案,对促进黑龙江省青年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骨健康,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防治运动性损伤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和去脂体重随耐力类型不同而有差异.优秀男子长跑运动员体脂百分比为3至6%,平均数X=4.7%)去脂体重较低.职业橄榄球后卫等队员体脂百分比较低,(平均数X=8.1%)但去脂体重却较高.体脂成分的比例随运动项目耐力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和一般人比较,大多数经过耐力训练的运动员体脂都较低.速滑运动员为全年训练,一年中均有  相似文献   

14.
少年速滑运动员柔韧性训练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了少年速滑运动员柔韧性训练对运动能力获得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多年的训练实践,对少年速滑运动员柔韧性训练的原则与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组建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系统化科学训练试点队,物色97名参选对象建立了研究的样本。从研究对象所检查、测试的51项指标中,选出身高预后、(去脂体重/身高)×100、时间肺活量、血清睾酮、60米跑、305米跑、纵跳、反复横跳、燕式平衡、神经类型10项指行作为初选队员的指标,并阐述了这些指标的意义。以骨龄分组用标准百分法和与其相近似的方法制定出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的标准,以此初选队员。同时对制定指标标准的应用等问题做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通过24名男女少年速滑运动员和20名男女少年田径运动员最大吸氧量的直接测定结果与间接测定结果的比较,研究了最大吸氧量间接测定法的准确性。为少年运动员训练中的一些方法学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连续递增负荷的踏车运动,报告了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通气无氧阈及相关生理参数。从数学、最大吸氧量百分利用率、绝对和相对有氧代谢能力三个指标探讨了男、女间最大吸氧量、无氧阈指标的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18.
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生理检测与剖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现代科学仪器,对11名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心功、肺功、肌力、体脂百分率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检测。为评估运动员机能水平、发展潜力、梯队建设提供多方位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9.
以连续递增负荷的踏车运动,测定了34名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在不同工作负荷时的通气量、吸氧量、心率、最大吸氧量、无氧阈、氧脉搏曲线和呼吸当量曲线,确定了最大氧脉搏和最佳呼吸效率点及生理参数。探讨了最大氧脉搏、无氧阈、最佳呼吸效率点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为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测量与评价方法对少年女子赛艇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机能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少年女子赛艇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各项指标均属良好,运动员个体之间差异较小,身体形态与机能素质各指标呈高度相关,说明身体素质与机能素质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具体指标包括四肢体态、身体成分、血色素、肺活量、最大无氧功率、最大摄氧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