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育是促进人的社会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科研要想正确反映、揭示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现象本质和变化规律,就必须融入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也就是说,教育的实践性决定着教育科研的实践性的特征。所以,实践性是教育科研的本质规定和根本法则。教育实践性就是立足促进人的社会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关注教育主体活动与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教育哲学漫谈”之四。回答“教育是什么”,即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哲学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分析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着眼,在阐述教育内部的和外部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概括地提出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通过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并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试论主体性教育的目的观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试论主体性教育的目的观张天宝北京科技大学高教所一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①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必须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并为之服务,但这是以教育的育人功能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超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的超越价值黄崴教育是发展人的活动。人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改变环境,又在改变环境的过程中改变自己。这里所强调的是人能动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把实践看作是人与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双向建构的过程──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  相似文献   

5.
杨武 《江苏高教》2001,(1):49-51
本文分析了教育中人的主体性与社会制约性的二个层次的基本含义及其基本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控制了其实践价值,理清了教育活动中个人、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教育活动中个人、学校、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人类生存角度看教育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类生存角度看教育的本质●白世国以“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育本质,是目前教育学中最普通、最流行的一种界定,亦是众多教育学教科书中使用的观点。然而,今日重新审视这一教育本质的命题,似乎值得进一步探讨。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界定...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实践活动的丰富,以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的社会实践已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扩大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符合当代教育和社会实际。从认识论角度阐述教育过程的间接性、选择性、有序性、激烈性、削弱性;从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说明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并进一步从教育的目的、个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实践论证“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教育必然具有道德要求的缘由 教育必然具有道德性,是社会道德规范和人的本性在教育活动中的集中反映。从教育的本体功能上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就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道德指向性。教育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挖掘人的内在潜能,解放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提升人的地位,这是其最终目的。这就体现了教育的人道精神,体现了教育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教育就应具有人道、理性和公正等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直接意义是人——教育的实践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又回到了实践年代,实践的涵义从亚里士多德到现在,经历了曲折的变化。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实践的核心是善的活动,是人对人的活动,人对自己的活动,实践是一个伦理学概念。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岁月,实践又发展了新的涵义:人对社会的活动,人对自然的活动。没有伦理学教育是不可能的,因为教育实践必须是善的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对人的改造是直接的,教育对社会的改造、教育对自然的改造都是间接的。在社会发生分化的这个年代,教育的许多功能已经被社会新领域分担,强调教育实践的对象是人,是对本真教育的恢复。教育应该集中于人,不能对教育赋予过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时代又回到了实践年代,实践的涵义从亚里士多德到现在,经历了曲折的变化。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实践的核心是善的活动,是人对人的活动,人对自己的活动,实践是一个伦理学概念。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岁月,实践又发展了新的涵义:人对社会的活动,人对自然的活动。没有伦理学教育是不可能的,因为教育实践必须是善的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对人的改造是直接的,教育对社会的改造、教育对自然的改造都是间接的。在社会发生分化的这个年代,教育的许多功能已经被社会新领域分担,强调教育实践的对象是人,是对本真教育的恢复。教育应该集中于人,不能对教育赋予过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的实践性——来自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华 《教育学报》2007,3(4):19-23
实践在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中具有特定的涵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对它的实践性的理解应超越与理论相对的简单判断,从实践自身的内涵以及它与理论和生产的相互关系中,可以将教育的实践性理解为:教育应该以其自身为目的;教育不是生产,但离不开生产的技艺;教育不是理论,但理论是最高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2.
吴结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4):12-17,121
创价和代价是人类实际活动中的两极,两者互为依存,共为一体,即创价本身意味着付出、舍弃、牺牲。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始终是追求创价的实现。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必然要经历代价的支付、体验、反思和调控。然而,不是所有的代价都是正面指向创价的实现,代价的支付量与创价的回报量也未必呈正比。代价合理性研究的目的就是鉴别和区分必要的、合理的代价与非必要的、不合理的代价,以便做出合理的选择和有效的调控,确保高等教育发展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支付获取最大的创价回报。  相似文献   

13.
论有意义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研究不是一种学院化的职业,本质上不是为了一种知识体系而完成、实现自己。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是指以教育的方式来研究教育。为此,应该意识到教育研究本身所蕴涵的实践本性,教育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生活世界是教育研究的家,是教育研究的生命所在,应该在教育研究中达成基于这一实践本性基础之上的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14.
唐卫军 《成才之路》2020,(3):132-133
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新型的教育课程,它以锻炼学生生活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教育目的,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巧妙设计综合实践的相关主题,让学生在一系列实践教育中不断进步、快速发展,用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教育问题的“实践性学习”强调教育实践在教师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培养师范生教育胜任力的一种新型模式。在教育理念上,“实践性学习“强调“知行合一”,侧重“做中学”,认为职前教师教育仅仅传授教育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供教育实践机会,在“实践场景”下让他们尽早进入专业领域,参与教育实践活动,才能掌握了教育的程序和方法,获得教育胜任力。  相似文献   

16.
The BERA initiative on promoting Close-to-Practice (CtP) research raises new challenges for action research, particularly as uncertainties about the standing and rigour of action research were expressed in the report of the education panel for the 2015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REF)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work of tackling these challenges is essential in advancing CtP research, and it discloses, in turn, new possibilitie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some pioneering developments in action research and analyse the difficulties it has experienced in securing parity of standing with other forms of research. We argue that action research is more than, and sometimes other than, a social science. We seek to show that if action research is to be recognised by credentials that are its own, and judged by criteria that are proper to it, not only does it lose any lower standing. Rather, it becomes a major pathway, with deep roots in the critical traditions of Western practical philosophy, through which the defining purposes of education itself, as a distinctive human practice, are ascertained and affirmed, pursued and appraised.  相似文献   

17.
刘德品 《成人教育》2012,32(5):44-45
生态教育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发展终身教育提供了实践指导,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为发展终身教育提供了实践背景,也对教育的生态化发展提出了现实的社会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必须顺应社会生态化发展的需要,以构建区域教育生态系统为抓手,不断深化教育的生态化改革,大力发展终身教育,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普及, 终身教育愈来愈成为许多国家与政府的重要教育指导思想和实践行为。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用创新的思想积极主动地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需要, 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民所需要的优秀教育资源相对来说是稀缺资源,造成了择校风严重。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充分的共享优秀的师资资源和教学资源,是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在我市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活动,来探讨有效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实践是高校实践育人的第二课堂,是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及教育引导方面具有天然的功能优势,关乎思想道德建设及教育引导的成败。新时代赋予了高校社会实践新的使命,也提出了新的教育引导任务。着重分析高校社会实践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及其影响因素,解析高校现行社会实践活动及思想政治育人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提升高校社会实践的成果转化及教育引导实效,进而全面提升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成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