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针对邢台当前农民增收相对缓慢的问题,从八个方面就农民增收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是与“三农”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文章以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空间尺度,构建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与农民增收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以研究高职教育对农民增收的有效性。结果发现,长三角农民增收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分异格局,农民增收的棘轮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固化了这种空间格局。高职教育对本地及邻近城市的农民增收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据此,长三角地方政府应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农民增收中的人力资本积累功能;高职院校应加强对长三角“三农”发展的服务能力及辐射能力建设,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增值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服务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关于农民增收的理论繁多,本文应用制度生命周期理论,通过对我国农地制度变迁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分析,认为农地制度创新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变量。传统农地制度的低效运行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要求修正和完善农地制度。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农地制度的创新在延续其生命周期的同时也增强了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休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增收与市民增收相比,其内涵有独到之处。影响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包括:产业结构、产业链条、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投资、农民素质等,针对以上因素进行研究,休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才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5.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的来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些年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农民增产不增收。为改变这种状况,要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农民增收政策;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转变农民增收方式;建立农村股份合作机制,加大农民增收力度;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河南农村教育对农民增收的影响这一角度,分析了河南农村教育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农村教育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及河南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扭转了连续多年下滑的局面,创造了自1997年来的新高,这与中央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支农政策,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保护和提高是分不开的;要实现农民的长久稳步增收,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分析了近两年中国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的原因,同时也指出了实现农民长久增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最后对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出了自已的思路与构想。  相似文献   

8.
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就承德地区农民增收面临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差,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贫困人口增收难度大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多项利于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十五”计划纲要中指出:要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增收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农民增收减缓是不争的事实,山区农民增收与沿海或发达地区的相比,减缓幅度更大。山区农民增收减缓成因有一定的相似性。文章以福建山区农民增收减缓为例作成因分析并提出增加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贵州农村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世纪发展,劳动力技能的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本文从贵州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劳动力技能提高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而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加快贵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三农”问题仍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从生产力这一决定性因素来理解,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物质资本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民素质。由于农民整体上受教育程度较低、技能缺乏等原因,导致其收入增长缓慢。本文总结了贵州农民技能培训的有益经验,揭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农民技能培训机制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浙江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以丽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欠发达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农民培训面临的问题多,农民增收难度大,农村发展任务重,因此需建立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联动、分类培训”的全覆盖农民培训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农民收入的动态关系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5.2006年江苏省的相关数据,对教育与农民收入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教育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教育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教育与农民收入任何一个的变动将会对另一个和自身产生影响,其中,教育的变动对农民收入和自身会产生较强的正向冲击,即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3)近期农民收入的变动对教育产生正向冲击,远期农民收入的变动对教育产生负向冲击。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取得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总收入水平,同时打破了景区内农民传统的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以紫云山风景区从事乡村旅游农民的收入结构变化为例,详细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民收入结构、促使收入结构趋向多元化、促进新型收入结构出现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市场化过程中为解决农户个体生产与大市场间的矛盾应运而生的。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化解农村经济社会矛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政府政策支持及服务和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产品相继出现了流通不畅、价格下跌的情况,农产品"卖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给农民收入的增加带来严峻的挑战。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结合起来,利用科学技术指导农产品的生产、组织及其加工,以提高农业的信息化、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以及智能化水平。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解决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我国农民的收入,使"三农"问题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并以湘潭市的数据作为参照,对比分析了湘南地区农民收入来源和消费结构现状;针对湘南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消费的影响因素,从提高农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基础设施、构筑与完善农村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分析,从科技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城镇化、转移富余农村劳动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新形势下,区域性党报在做好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喉舌,发挥好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外,还要突出农民报特色,服务好全省"三农"工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广大农牧民增收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国家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不同群体影响的差异,文章运用2002—2012年财政支农数据,建立财政支农对五等份分农村居民收入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发现,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效应要强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平均每户整、半劳动力和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人口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为负效应,财政支农对五等份分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由中等收入群体向两极收入群体递减,但五等份分农户个体效应限制了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能力。因此,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不仅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而且可以缩小农村内部差距,同时应注意政策对不同群体影响的差异,要建立专门针对农村20%低收入群体的脱贫攻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