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贴近生活,调动学习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回归生活,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搜集积累素材,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2.
化学是来源于生活的自然基础学科,人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再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生活”,这是学习化学的目的。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把化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身边的物质。在教学中有案例很能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生活化,即在科学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联系生活讲科学,科学问题生活化,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实验所熟悉的事物材料。小学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科学教学要在科学教学中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景,使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科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事物之间均蕴涵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从而使学生一见到来源于生活实际的科学问题就倍感亲切,学起来也兴致盎然。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正>我认为课堂教学应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要注重他们的实际生活体验。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如何让数学走进生活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化学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备课入手,让教材内容生活化。从教学入手,让数学课堂生活化,从作业入手,让知识应用生活化。  相似文献   

7.
郁祥民 《考试周刊》2010,(47):82-83
在新一轮数学教学课革中教师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数学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8.
丁蓉 《南昌教育》2005,(12):20-21
当代的许多语文教育大家,从叶圣陶到刘国正,都主张语文学习不能让学生局限于课堂,而应引导他们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语文学习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和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拓宽数学知识的应用渠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教师开头的导入十分重要.好的开头导入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这样学生学习兴趣高,效果好.下面就来谈谈一些走近学生生活的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练习题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创设广阔的空间,发展他们的智能。如果让练习走进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达到练习的目的。例如:调查老师的年龄:  相似文献   

12.
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运用数学,无时无刻不与数学接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数学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数学,将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探索,去理解,去感悟,真正体会数学的价值。一、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本身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又充满新鲜与好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在教  相似文献   

13.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数学生活化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教学,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是在他们身边,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14.
张克娟 《学周刊C版》2010,(7):149-14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来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那么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及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的中学数学的任教研究,发现大部分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浓厚,在他们印象中数学就是一门枯燥、乏味、晦涩的课程,带着这样低落的情绪走进数学,他们怎么能将它学好?面对这种现状,笔结合在教学中的体会,并以典型的实例分析,认为教师只有多关注数学的实用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让数学走进生活,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教师的教学技巧,让生物学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实际生活的生物教学能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使学生感受自己生活在真实的生物世界中,把自己和生物学融为一体,然后将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领悟出生物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齐翠兰 《辽宁教育》2010,(10):49-49
如果数学教师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数学教学使数学与生活脱节,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让数学走进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理念下,探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从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教学、用生活经验理解物理概念、用生活现象辅助理解物理规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课堂演示实验素材来自于生活、课堂练习素材源于生活的课堂教学设计,使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联系学生关注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愿学、乐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