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堪称语言之精华,是语言中对民族文化最为敏感的部分,直接反映出一种文化现实,并体现出文化的特点.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所以我们要在翻译英汉习语时特别注意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使文章翻译的更通顺合理.  相似文献   

2.
韩新冰 《海外英语》2014,(13):163-164
对于每一个民族来说语言就是它的文化积累,不管它的语言是什么样的形式。因为每一种语言其实都是使用该种语言的社会群体的思想特征、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载体,能够体现出该民族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倾向。翻译作为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必然会受到社会和文化两种因素的影响。该文举例说明了社会和文化两种因素对翻译实践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试从语言与文化。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浅谈维、汉成语中体现出的不同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格以及两种语言中成语的翻译,说明成语与民族文化、民族风格的密切关系以及成语的翻译方法在民族语言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上,更表现在其文化特色上.翻译中,常常会出现两种语言文化的"杂合"现象.把握杂合度,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把握好杂合的度,有助于弘扬不同民族文化,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它受到文化的影响,语言反映文化.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不尽相同,在语言上就会反映出这些差异.而成语是语言的精髓,因此它们更集中、更独特地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本文将主要讨论成语的特点,英汉成语之间的差异以及在成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翻译理论家戴维·贝娄斯在2011年提出了向上翻译和向下翻译的概念,用来解决描述不对称翻译关系的流动性方向概念,因为在后殖民翻译视域下,不同民族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不对称和不平衡性得到集中体现.本文从后殖民的视角,对向上与向下翻译这组新概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后殖民翻译对接受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对译者主体性与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探讨不同民族、国家如何在不对称的语言、文化之间实现更好的交际.  相似文献   

7.
徐晓婕 《考试周刊》2007,(50):136-138
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作为语言精华的成语更是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英汉成语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共性,更显示其个性。成语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英汉成语的互译已成为翻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翻译时,不仅要体现原语成语的涵义,还要准确传达原语中蕴涵的文化色彩,最大程度体现原语中的"神"。  相似文献   

8.
李奕 《当代教育论坛》2008,(11):107-109
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讲解,更要重视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提高.因为不同的文化环境对语言的使用会产生负迁移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语用失误.大学英语教育中文化教育重要体现在知识文化、观念文化、词语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翻译中,译者面对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很难完美地再现原作的内容和风格.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造成了翻译之难,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可译,即可译性限度.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性,才有翻译的必要.差异性是翻译的缘起,差异性不可避免,与翻译共生;翻译中要保持差异性,翻译的价值在于体现差异性;尊重语言差异性有利于吸收外语的长处,给本国语增添新的质素,扩大本国语的"界域",提高本国语的表现力;尊重文化差异性有利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补和融合,增强文化活力,发展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徐琳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5):58-59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也是文化的传播过程.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翻译具有制约作用,如不同的文化赋予了动物、颜色、数字、成语典故等不同的内涵意义.所以,翻译者在翻译时不仅需要具备双语能力,更应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民族的语言,在修辞方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英汉语中比喻的异同对比,揭示出英汉语比喻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表现在对喻体的选择上,而不同的语言对于喻体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民族审美观、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不同的民族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国家的开放程度都在不断的提升,不同区域间的文化相互渗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他国或者是其他语言地区的文化,对其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从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文学翻译不仅仅是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要将语言背后所体现的文化语境进行展现。简言之,真正的翻译工作,需要将文化语境和文学翻译话语进行系统的构建,这样,翻译所能体现出的文化内涵才会更加的生动。本文就文化语境和文学翻译话语构建进行基本的探讨,旨在寻找二者构建的重要因素,从而为翻译的进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韩爽 《海外英语》2023,(5):16-18
习语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的瑰宝。它们意义深刻,韵律丰富。此外,它们不仅是人民智慧和智慧的载体,也是语言和艺术的反映。简而言之,习语早就被称为意义深刻、形式精练、声音悦耳的高度浓缩的百科全书。因此,学习和翻译习语无疑是很重要的,这样人们就可以更方便地相互交流,掌握更多国家的文化和习俗,更好地使用语言。然而,习语的翻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和语言,这些文化、历史和语言共同构成了习语的多种基础或深层含义,这无疑阻碍了对习语的良好把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翻译中追求动态对等是有帮助的。该文主要探讨习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以实现习语在翻译中的整体特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民族的语言与文化各具其特色,人类要彼此交流,必须通过翻译的途径来实现。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其特点同样体现在广告的翻译中。国际广告的翻译显然不同于其它文体的翻译,译者需具备语言、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心理学、市场经济学、广告原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翻译时也须注意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地域养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其词汇(lecixon)、句法(syntax)、意域(register)和语体(style)等各个层次上都传达着一定的文化意义。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相反,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也必定会在各自的语言中得到体现。在汉英翻译教学中,如何对待和处理两种语言所表现出的中西文化差异,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篇章在不同的文化心态上体现着明显的民族特征。要准确表述和传播其他民族的文化,增进交流和沟通,必须提高翻译的质量。而影响翻译质量的要素很多,语境是其中一个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意象在翻译中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不同民族的语言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意象。翻译作为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应尽可能完整、准确地体现出原作的文化意象,传递出其文化内涵。本文探讨了英汉民族中一些文化意象的表现形式及意蕴,揭示了翻译中因处理不当而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文化意象翻译的方法,以达到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体现着不同民族的认知特点和文化心理状况。在汉英语言中,颜色词“红”与“red”在联想意义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形象意义和文化意义上。本文以《红楼梦》中“红”的使用及其翻译为主要语料,辅以汉英语言中“红”和“red”的惯用短语搭配,对比归纳出其差异的表现和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亲属间的称谓语是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但是在汉英翻译中.往往因为它们反映的是不同的文化氛围和意蕴.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的确有爱莫能译的困境。本文从亲属九族之间的相互称谓语的翻译逐一分析文化翻译中的局限性,以期证实在跨文化语际交往中,语言与文化有着很大差异,跨文化翻译很多时候只是一种美丽的神话。  相似文献   

20.
翻译从表面看是语言交流的活动,但实际上深受思维和文化的影响。各民族因为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及历史背景的不同而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并在各自的语言中得到了反映。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翻译活动中,我们必须注意文化在翻译中的介入。本文主要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论述思维和文化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