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媒体曝光率",是指个人、企业和机构等在各类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其一大明显特点是:"有用"但又"有限"。一方面,"媒体曝光率"十分"有用",因为通过在媒体上频频亮相,个人、团体或企业等能获得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另一方面,"媒体曝光率"又非常"有限",是一种珍贵的稀缺资源,因为媒体所能涵盖的报道范围受报纸版面容量和电视播出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只有少部分的人或事才有机会成为被媒体报道的对象。本文就"媒体曝光率"受追捧原因、过度追逐"媒体曝光率"的误区,以及如何理性看待"媒体曝光率"等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手机,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关于这一"24小时不离身、坐在马桶上都可以看新闻"的媒体的争论一直不休:最初说"内容为王",接着有人说"技术为王",后来又有人说"渠道为王"、"资源为王"。笔者思考的结果是:手机媒体要想获得像传统媒体那样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义乌商报社持续七年开办"商报讲坛",资深报人、新闻专家、社会专业人士在讲坛聊"新闻经",有效提升了采编人员的新闻业务素养,形成浓郁的报业文化氛围。同时,还提高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助推媒体自我"蝶变",使报社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不断推陈出新,在变革中提升办报质量。  相似文献   

4.
2012年5月17日,京华时报"全球首发"了"云报纸",报纸读者通过手机客户端拍摄报纸图像,经过"云计算",可查看图像所链接的视频等内容。对此,京华时报很"激动",认为京华时报是第一家将图像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标志着全新的云媒体时代正式到来,传统报纸的生产方式由此将发生"革命性"的转变,这将是"报纸开往春天的列车"。  相似文献   

5.
媒体的"法"力在于媒体具有强大的告知功能,它能使舆论对事物或者现象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关注态势,从而影响乃至左右大众的心理判断。马克思认为舆论是"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伏尔泰也称舆论为"世界之王",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日渐完善推动了"自媒体"这一概念的诞生。从"自媒体"到"自媒体时代",原先只能通过传统媒体进行传播的信息越发具有"亲民"的特性,这意味着自媒体时代下悄然转变的传播模式,正从根本上冲击着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媒体与政府间关系为研究对象,对二者间貌似广为熟知的关系重新解读,认为媒体与政府的关系长期为大家误读。提出二者间关系并非传统的"宣传工具"、"喉舌",亦非"伙伴",而是政府利用媒体传播准确信息,保障公民知情权,从而实现社会长治久安;而媒体则是准确传播和解读政府所发布的信息,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引导舆论,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吴国桢 《新闻窗》2013,(6):20-21
在新兴媒体异军突起的竞争压力下,平面媒体向全媒体、数字化方向转型,成为其在未来发展中最大的机遇和挑战。在全媒体框架下,报社不再是"报纸社",而是"报道社",报业也不再仅仅是"报纸业",而是从"报纸营销"转向"内容营销",内容从单一的报纸发布转向多样式、多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件发生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受众关注和参与。尤其是自媒体的出现,使更多的受众开始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而媒体为了争夺受众的眼球,在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求新求异,加大报道渲染力度。尤其是在一些舆情事件中,媒体的不恰当报道给原本受伤的当事人带来"二次伤害"。本文结合"小悦悦事件"和"杨武事件",分析媒体是如何产生"二次伤害的",以及如何避免产生"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10.
傅雪峰 《新闻实践》2010,(12):74-75
面对庞大的受众群体与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众多地市级媒体开始树起财经"大旗",在证券市场中精耕细作,部分媒体因此也声名鹊起。不过,相比于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快捷、海量资讯,省级媒体巨资投入与"腕级分析",地市报证券版的生存面临不进则退的困境,发展中的矛盾日趋突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化改革,新闻媒体逐渐将新闻事件当作一种"商品"来生产,就此引发了学者对新闻公共性的再思考,媒体的社会责任进而成为讨论的热点。"媒介事件"这一概念的提出,指明了新闻是一种"建构的真实",也为探讨媒体社会责任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对影视红人陈晓旭去世的报道构成了典型的"媒介事件",从中可以窥见当下重提媒体社会责任的必...  相似文献   

12.
张亮 《新闻实践》2011,(2):35-37
"围观改变中国",成了当下的流行语。它说明了网络热点对于社会舆论的巨大影响力。新的传播态势,让主流媒体面临着选择,似乎不参与到"围观"中,就会与社会热点脱节,而仅仅是参与"围观",又会被网络舆论所左右,丧失话语权和存在的独特价值。主流媒体要引导网络热点,  相似文献   

13.
"媒体干预",其实质为主观驱动式媒体监督。美国两次社会转型期中的"揭丑运动"是媒体干预的典范:19世纪末20世纪初报纸的揭丑性报道和杂志掀起的"黑幕揭发运动",护佑美国完成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水门事件"为代表的调查性新闻事业,为内外交困的美国社会注入一股强劲的力量。处于转型期中的美国媒体干预历史启示我们:我国媒体监督模式亟待转型,即由客观培育式向主观驱动式———"媒体干预"转型,以更主动的姿态捍卫媒体监督权,特别是对行政权力和垄断化的商业权力滥用的监督,这将关系到公众的长远利益和整个社会转型期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报道视角,更是一种进步的社会价值取向。面对巨大的灾难,媒体记者在第一时间传递信息,通报灾情的同时,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性化"视角传达媒体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每年的"两会",国内乃至国外媒体,都会给予高度关注。党报无疑在这一大事的报道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党报如何报道好"两会",值得研究。笔者认为话题式报道和从平民化视角传播是本次"两会"报道的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16.
陈焰 《新闻实践》2011,(5):55-56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异军突起,媒体比任何时候,都特别需要考量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以及由角色定位带来的社会责任。从2009年初开始,绍兴晚报推出了"爱心绍兴"、"风尚绍兴"等主题宣传系列,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经营",这些系列报道不仅成为报纸上的"绿色森林",更成为城市文明创建,构建新颖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09,(19):22-22
9月20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近百位海外华文电视媒体高层人士激起"头脑风暴",纵论华文媒体的"影像话语权"。以开放心态回应偏见温哥华多元文化电视台制片人丁果认为,"对于西方媒体的偏见,  相似文献   

18.
郭玥  谢百勤 《中国广播》2010,(10):13-15
在上海世博会激烈的"媒体大战"中,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通过"策划先行""创新模式"和"打造联合优势",为本届世博会的报道注入了全新活力。  相似文献   

19.
全国"两会"谢幕了。在媒体的高密度轰炸下,"两会"的各项内容议程、国家出台的大政方针、高层的人事布局甚至反对票数等等都坦露在大众面前,这是媒体的贡献。然而一些媒体"蜂拥而上",追"名"逐"星"未必是件好事。2010年,参加全国两会的刘翔不仅在会场外遭遇各路媒体的围追堵截,甚至连上厕所都被记者逼到门口一侧的墙边,无奈开起了临时发布会。  相似文献   

20.
改造广播     
单文婷 《视听界》2010,(6):18-18
从诞生之日起,广播已经走过了90年的风雨历程。曾经,家家户户一只小喇叭,几千万有线广播喇叭一齐传递频率讯号,形成一道独特的时代景观。21世纪,媒体格局翻天覆地。广播在众多强势媒体的夹击之下举步维艰,从"一枝独秀"到"弱势媒体",甚至一度被贴上了"药品大卖场"的标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