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镇化背景下,县域教育普遍面临"城挤乡空"难题,制约着教育均衡发展。弋阳县采用疏堵结合的系列办法,通过制定《弋阳县城镇学校招生(含插班生)工作方案》,规范城区学校招生,保障城乡学生有序流动。办好农村孩子家门口的学校,让弋阳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良好的教育,最终实现了城区学校全面"瘦身",农村学生大量"回流"。为化解县域教育"城挤乡空"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弋阳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何谓有温度的教育呢?济南市教育局副巡视员方辉有很深刻的思考:"教育的核心是人、关键是爱,有温度的教育就是要提供最适合的环境,换句话说,打造有温度的教育,实际上就是要做‘眼中有人、心中有爱’的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让每个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切实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获得感,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需求,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导向。"2018年7月,我校顺利通过了济南基础教育阶段"新优学校"的申报。所谓"新优学校"就是把学校建成为老百姓身边值得信赖的"家门口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统筹城乡的教育发展;城市支援农村,首先要支援农村教育",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宝根说。汶川大地震使西安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受损,学校安全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这次地震将作为公益性的教育事业,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学生上学的安全、环境问题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议事日程。地震发生以来,我们在  相似文献   

4.
缘起与追寻真正的教育要关注儿童、研究儿童、适应儿童并发展儿童。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应该成为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及归宿。因此,无锡新区实验小学一直在检视当下的课程和教学现状与学生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在努力探寻有效发展学生的学校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5.
当下,全社会都在关注教育,关注着教育质量。而提到教育质量,往往又离不开考试的分数,似乎分数就代表了教育质量,代表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很少有人从学生自身发展来思考教育,衡量教育的质量。作为教育工作者,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观尤其重要,因为我们要思考的是,要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这样两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一句是"为了学生的一切",还有一句就是"360行行行出状元"。前一句是说学校要以学生为本,从为学生发展来研究教育工作,而后一  相似文献   

6.
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是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所在,也是政府发展教育的基本价值导向。徐汇区政府一直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作为当前教育发展的迫切任务,从关注南北均衡进一步发展到关注街镇均衡,从关注硬件建设到更加关注内涵发展,从建峰填谷到建高原、攀高峰,通过各种举措,努力建设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坚持不懈为区域居民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发展,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徐汇区域内各街镇内部优质教  相似文献   

7.
正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其核心思想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学校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的广泛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学校要消除歧视、反对排斥,并提供优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倡导平等教育,重视人自身的内在需求,关注人自身价值与追求的实现。由此可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8.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已被教育界奉为圭臬,然而,它在实践中却常常遥不可及。究其原因在于:现代学校的学生是以集合体的方式作为教育对象的,教学以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为依据,课程以人类知识体系自身逻辑为标准;至于适合与否,往往是教师或其他成年人根据学生之外的标准所作的判断,而非学生自己的抉择;这里的"教育"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并非是可操作的东西。事实上,争论者忽略了教育不过是一种课程的功能,不能被直接提供,而必须基于可行的课程来实现。因此,"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含义模糊不清,无法实践。就其本质而言,它应该转化而表述为"为每个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丰富课程"。为此,在物质丰富时代,政府也有意愿为教育投入大量资源的条件下,学校应该而且能够打造"课程超市",实行选修制与学分制,丰富教学方法,改变评价方式,从而把选择的主动权交付给学生,由学生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课程组合,真正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素养与基础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牛塘中心小学吕荣法校长请我对他们学校"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进行点评。当晚,我坐在书桌前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我觉得,自己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样的发展才真正称得上是学生的"自主发展"?"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哪些东西?搞清楚这两个问题以后,才有资格对牛塘中心小学的"创造"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0.
价值追求是区分新优质学校与其他学校的根本点。新优质学校在综合时代要求和自身理想的基础上,凝练了核心价值追求,那就是坚持回归教育本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养培育及精神品格成长;坚持提升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强调学校主动发展,坚持在常态条件下,学校主动探索,走内涵发展之路;强调为人民办学,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11.
陈梦九 《湖南教育》2011,(10):51-52
1994年,联合国世界特殊教育会议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举行,会后公布了《萨拉曼卡宣言》。该宣言提出了全纳教育的基本原则: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每个儿童都有各自的特性、能力、兴趣和学习要求;学校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全纳教育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由于它关涉社会公平,以及学生的权利,成为了国际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其所包含的民主、平等、  相似文献   

12.
追求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各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共同的价值导向。但由于各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目标具有阶段性特征。近年来,美英等经济发达国家在均衡发展政策层面高度关注每所学校和每个学生。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在实现了适龄儿童"有学上"的目标之后重心开始下移。学校、课程、学生、教师作为教育系统运行的四大载体,是均衡发展政策重心下移过程中应关注的四大要素。  相似文献   

13.
爨伟 《天津教育》2005,(11):28-30
目前,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所关注的焦点。在这个大背景下,我校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之一,努力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加系统的完善自我、培训提高的机会,以期以专业水平与高品质服务赢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信赖与认同。既要让每个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也要让每个从事学校教育的教师在工作中同样得到发展。只背‘一切为了师生的共同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校长又该为教师发展提供怎样的支持,搭筑怎样的平台以达到学校自身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校要求关注"学习起点",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将知识点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聚焦于不同的"学习起点",维护每个学生的成长利益。我们是一所普通的学校,规模较小,但地处原卢湾的中心城区,设施设备满足了学生、学校发展的需求;我们有一群普通的教师,没有名师、学科带头人,但每一个教师都能心系学生,爱岗敬业,为学生的发展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还有一群普通的学生,自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影响学生的所有"节点"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是教师。一切教育理念和思想、教育内容和形式,都是通过教师实现的。作为校长,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引领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始终如一地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服务。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是千差万别的,有其独特性。所以,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而应该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尽可能少一些缺憾,我们的学校才会越来越让人民满意。——浠水县实验中学江思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民主、文明的进步,以及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创造性越来越受重视,人的个性化发展空间也在扩展,传统的学校教育日益受到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此,学校教育如何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洵阳路小学:将"每个人都有发展可能"变为现实洵阳路小学的教育发展轨迹全面诠释了教育转型要求下学校应有的自觉行动。学校关起门来探索了十多年,校长心无旁骛,教师耐住寂寞,以"学生喜爱"作为办学的最大目标,对小学教育的功能和意义作了深刻的思考。在实践层面,学校紧紧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一教育的主渠道,不断探索适合每个孩子个性发展、符合每个孩子成长需要的教育方式,在文化上根本改变了教师的行为习惯,同时让教师获得了应有的职业幸福感,学校也最终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充分认可。  相似文献   

18.
前沿观点     
《广西教育》2012,(36):24
教育的使命是"发现"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2012世界未来教育论坛上发言认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应该是发现,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与个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个性和诉求,学校必须创造多元的产品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不一样的课程,把看上去差不多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一样,变得越来越像他们自己。因为,未来属于有不同特质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学校特色建设其根本旨归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本质。学校特色建设理所当然地要高扬人性教育的旗帜,体现人性教育的特质。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我们要努力构建让学生生命律动的多彩特色课程,让课程真正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展示台"。  相似文献   

20.
《上海教育》2013,(7):11-12
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是每一个父母的最大心愿,同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推出一系列均衡发展、内涵发展改革举措的意图所在。回顾刚刚过去的2012年,“新优质学校”“家门口的好学校”成为了贯穿全年的热词。自2012年3月本刊推出长篇纪实通讯报道《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洵阳路小学的“新优质”之路》开始,“寻找家门口的好学校”系列报道即成为我们寻找、挖掘、宣传就在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