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数列的递推关系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反映数列中相邻的两项(或几项)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递推关系的分析,可进一步认识数列的具体特征,从而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在解决与自然数有关的概率问题中,往往要研究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前一次(或前几次)事件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关系,其本质特征就是数列递推关系式,本文试图通过对概率问题中较为常见的递推关系的探究,给读者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6.2 概率     
《中学生数理化》2010,(4):43-45
知识梳理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要求同学们能根据事件的特征,确定事件的类型,即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要正确了解概率的意义.对一个简单的随机事件,要学会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用列举法(包括列表和画树状图)计算事件的概率.能运用概率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中数学中的概率问题,主要涉及到四种类型: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铊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由于概率在理论与实际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几年高考(新课程卷)每年都有一道解答.题.由于概率问题的思考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在刚接触时很难掌握其要点,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第三学段“概率”的学习提出了如下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2.通过试验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知道大量重复试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的估计值;3.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华东师大版第三学段教材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安排了“概率”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5.
概率问题是新课程增加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学生们易于接受,同时,试题难度不大,但却恰能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备受命题人的青睐,而尤以不确定事件的概率问题为最多.对于求不确定事件的概率问题,即是:如果 A 是不确定事件,则有0相似文献   

6.
概率问题是新课程增加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学生们易于接受,同时,试题难度不大,但却恰能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备受命题人的青睐,而尤以不确定事件的概率问题为最多.对于求不确定事件的概率问题,即是:如果 A 是不确定事件,则有0相似文献   

7.
统计与概率是中考必考的知识.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分值占15~20分.统计内容中,要求能根据具体问题正确选取抽查方式,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能根据统计表、统计图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极差、方差的求法.概率问题中,要知道什么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掌握求概率的常用方法,并能够利用概率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或设计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8.
典型生活事件按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事件,积极典型生活事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效果如何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选取150名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任教师38人.通过调查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的积极典型生活事件对初任教师的影响不同,这种影响存在个体差异;(2)经济问题对初任教师的影响最大;(3)教师个体、群体和学校应该重视对消极典型生活事件的管理,从不同方面形成问题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毋庸讳言,古典概型问题的核心就是对基本事件的确认.在此基础上,运用分类或分步原理求解基本事件总数及指定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则是影响学生解题的因素.由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古典概型)概率的求解即等同于排列组合知识的应用,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0.
《独立事件积的概率》一课是上海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独立事件积的概率与之前学习的古典概率和几何概率(等可能性事件)、互斥事件和的概率是三类典型的概率模型,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这三种基本形式,是处理概率问题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途径,更是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良好素材。  相似文献   

11.
互斥事件是一种重要的概型,这类问题常常有多种解决方法,如直接法、间接法等,一题多解能够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下面就通过抛掷问题中的两例看看互斥事件的常见解决方法.例1同时抛掷两枚骰子,求至少有一个5点或6点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m/n.分析事件发生的概率关键有两点:一是要弄清楚我们关注的是哪个或哪些结果,二是要弄清楚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在利用画树形图或列表法求概率时,应注意列举各种情况时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3.
概率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且有逐年升温之势,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主要考查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相互独立事件.要求同学们能熟练运用排列组合相关知识、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等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基础练习     
《数学教学通讯》2010,(10):28-29,57
准确地对生活中的事件作出判断,正确地运用概率的意义、列举法(列表法、树形图)计算概率,用频率、面积比估计概率。 准确把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解析式,图象及性质(开口、对称轴、顶点坐标及增减性).  相似文献   

15.
概率是高中教材新增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师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如何确定随机事件基本事件的总数及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并常常犯一些错误.求随机事件及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关键是正确地运用排列、组合知识求出基本事件数.实际上,我们主要是根据问题要达到的目标来确定随机事件基本  相似文献   

16.
概率统计是近年高考的热点,注重对四个基本公式的考查,以大题呈现的形式居多,其试题与教材及学生现实生惹实际紧密联系,题目往往立意高、情境新、设问巧.近三年来大致出现过三种类型:一是课本中出现加以概括的;二是与横向学科联系的;三是赋予时代气息的.在教学中,应充分研究大纲、考纲,使学生做到:(1)五个了解,即了解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2)五个会,即会用排列组合基本公式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计算事件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概率是高二(下)第11章紧随排列组合后的内容.它的学习是建立在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解概率题:①当基本事件的概率未知.则需要依据排列组合的知识先求出基本事件的慨率;②当基本事件的概率已知,则需要用不同事件概率的计算原理将所求事件的概率转化为基本事件的概率.不论哪种题型都以排列组合的2个原理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章概述】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即随机的);会区分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有大有小;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通过试验获取事件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19.
“随机”、“可能”、“不一定”等词汇,正随着新课程悄然进入小学校园,这标志学生从小学就将在学校数学中进入随机世界。在原有的学校数学体系中,概率要到高二年级才进行教学。在中学,概率是作为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来进行编排,重点是学习概率的基本定义与计算公式,灵活地判定随机事件的关系(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并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概率。由于其应用性强,密切联系生活,因此在高考中所占比重正逐步增加,概率在高考中的分数比是概率在教学中的课时比的2.4倍(分数比是12/150=1/12.5,课时比是11/33=1/30)。  相似文献   

20.
要解决话题中的问题,我们首先要透彻理解“概率”这一概念。众所周知,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根据事物是否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我们可将其分成截然不同的两大类:一类是确定性的现象,包括必然事件(概率为1)和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另一类是不确定性的现象,如果事物间的关系是偶然的,就把这种现象叫做偶然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