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个人知识和企业知识创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企业的知识创造分为个人、团队、企业和企业间环境四个层次,个人知识具有专用性、动态性、互补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企业员工是企业知识创造的主体,个人知识是企业知识创造的源泉。作为知识创造过程的三要素,SECI过程实现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换并形成了企业知识创造过程的基础,知识场的存在为知识创造活动提供了共享的场所,知识创造过程的投入、产出和中介因素构成了企业的知识资产,并为进一步的知识创造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另针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从个人知识角度来认识企业知识创造过程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构架—元素知识创造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毅 《科学学研究》2001,19(3):96-101
本文重点关注我国企业的知识创造机制。文章首先剖析知识的结构特征 ;然后 ,从知识的构架 -元素这一结构特征出发 ,提出构架 -元素知识创造动态循环 ;在此基础上 ,以杭州锅炉厂为例 ,对构架 -元素知识创造动态循环及其与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合作中基于知识位势的知识创造模型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党兴华  李莉 《中国软科学》2005,49(11):143-148
本文从知识位势角度出发,在网络环境及企业技术创新合作的背景下,以Nonaka SECI模型的认识论、本体论为基础,修正与改进SECI模型,构造知识创造O-KP- PK模型,论述了企业技术创新合作中的知识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4.
企业群体知识的创造与互动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总是在创造并利用知识,知识资本已成为企业的重要价值基础,企业中个体成员的创造性知识经过有效的互动,被整合为企业的群体知识,并通过企业间的知识流动,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就企业群体知识的创造过程和模型作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吉敏  胡汉辉 《科学学研究》2009,27(2):269-273
 在野中郁次郎(Nonaka)描述知识创造过程的SECI模型基础上,针对工程咨询企业知识活动的特征,建构了“ε型”动态知识创造的扩展模型:工程咨询企业知识创造的过程受到分别来自组织目标和组织知识创造现实因素的双向驱动力影响,企业知识创造活动是一个从组织目标出发、经个人知识活动实现组织知识创造的过程;同时,受知识创造现实因素的影响,会在组织实现知识创造的过程中,会对个人、团队、组织层面的目标进行不断的修正。结合江苏电力设计院的案例分析,描述了工程咨询类企业专用知识创造的动态过程。本文的结论可以推广至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  相似文献   

6.
 进行自主创新是中国企业为在全球竞争中获胜而进行的重要举措。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就需要进行知识创造,而在知识创造的各个阶段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知识产权风险。本文首先对企业自主创新中知识创造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区分,然后详细分析了在知识创造各个阶段企业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最后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中知识创造各个阶段的知识产权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知识创造螺旋机理模型论知识挖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玲 《现代情报》2005,25(10):166-168
知识已成为关键的企业竞争的经济资源,知识挖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知识创造过程的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角度进行研究,从知识创造的螺旋机理出发,指出了知识挖掘技术在从内隐到外显的知识创造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Lotus OA系统构架出发剖析了知识挖掘所涉及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8.
知识管理的维度与策略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不再依靠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传统资源创造价值,而是更多地依赖于知识,创造和传播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要素。企业中的知识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种知识的相互转化是知识创造和传播和源泉。人和技术是知识管理的两个重要维度,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就是要在这两个维度上做出选择。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信息化、人性化和综合化三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知识的企业观入手分析有关知识的各种讨论以及知识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从知识管理战略的角度阐述了知识创造竞争优势从而形成战略的机制,并根据企业内外三个区域的九种知识转移路径,构建知识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10.
 知识获取、整合、创造等知识管理活动对新企业建立持续竞争优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学习是知识管理过程的保障机制。构建了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新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模型。利用来自东北三省的290个新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获取和知识整合对新企业竞争优势具有显著正影响,组织学习对知识获取、整合和创造均具有显著正影响,知识获取和知识整合正向影响知识创造。但知识创造对新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未被支持。说明在强化知识获取和知识整合能力的同时,新企业急需提高知识创造能力,并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1.
心智模式是知识创造的思维工具,企业共享心智模式是为企业知识创造提供共有知识基础的认知系统.在借鉴心理学网格理论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共享心智模式背景下企业建立知识要素新连接的知识创造过程.我们得出的判断是,企业的实物要素与技术要素的连接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其实质是企业知识要素的连接,企业新知识在不断的建立连接中被创造出来.其内涵是企业的知识创造活动要有共有知识的背景,企业共有知识统领和支撑企业的知识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2.
智力资本理论对知识员工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娟 《情报科学》2005,23(2):175-178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或智力资本已成为组织创造价值的投入要素和核心资产。但在公司管理实践中明显存在一种“知识悖论”,即公司认识到知识的战略价值,但却没有战略性地来管理知识。本文对如何协调企业智力资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从而实现“一致性”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智力资本的一般理论;然后总结了知识员工的需求特征;第三,探讨了不同层次的智力资本管理;最后给出了知识员工管理的一个简明框架。  相似文献   

13.
高锡荣  杨娜  万倩 《现代情报》2016,36(11):8-15
基于SECI知识螺旋,构建了企业知识生成“风暴眼”模型,并将模型作了系统动力学表达、训练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良好的环境下,企业可以有效吸收外部知识并在内部进行知识转化循环,从而产生巨型的知识生成风暴。但当环境恶化或者企业知识存量以及知识转化能力下降时,知识生成风暴就会减弱甚至消亡。结果显示,创造知识的企业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并防止已有知识的流失,才会走向并保持卓越。  相似文献   

14.
SECI模型在网络化组织中的拓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组织知识创造的多层次性分析入手,在参考野中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组织内个体知识向网络化组织内部企业知识创造演进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SECI模型进行了拓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相似文献   

15.
李浩  韩维贺 《预测》2007,26(3):26-32
本文构建了一个跨部门知识管理与相关多元化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建模(SEM)进行了大样本分析。通过假设检验,验证了知识管理能力对相关多元化企业绩效的显著促进作用。同时验证了知识创造、组织和转移过程能够促进知识管理能力,并且信息技术平台通过支撑知识管理过程,间接促进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复杂理论的知识创造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毅  吴贵生 《科学学研究》2005,23(1):101-105
本文把复杂理论与知识创造相结合,提出基于复杂理论的知识创造机理。文章运用这一机理分别对促进知识创造的正例和抑制知识创造的反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在影子系统和合法系统的作用下,清华同方核技术公司占据了创造性空间,获得知识创造;而不适应性学习的存在、影子系统和合法系统对创新的规避,致使成都某电缆公司不能占据创造性空间,从而抑制知识创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上海、浙江、北京、江西等地几百家公司高层管理人士的研究问卷调查,对隐性知识创新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隐性知识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企业界如何促进隐性知识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创新量与储备量的多寡决定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尤其需要高度重视。文章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分析知识获取型跨国并购情境下,母子公司需求与意愿对母公司知识创新与储备的积极影响。研究发现:子公司知识转移意愿对关系资本与认知资本有较高的灵敏度,母公司知识需求意愿对结构资本有较高的灵敏度;子公司知识转移意愿积极影响母子公司间知识转移量,母公司知识需求意愿积极影响母公司知识吸收量。同时,知识转移总量与母公司知识吸收量的提升有助于母公司知识创新量与储备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与知识管理活动尤其是知识共享的结合,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管理背景的知识创新与共享模型,探讨社会网络的联结特性和结构形态如何对知识创新与共享的实现过程产生促进作用,最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对知识管理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进行了量化分析,从而找出人与人之间隐含的知识分布特点与共享规律,并对如何提高社区知识共享效率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促进网络结构的优化和虚拟社区的集体智慧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回顾,构建了集群企业网络嵌入、知识转移、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浙江杭州软件产业集群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企业为调研对象,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集群企业网络嵌入对知识转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集群企业网络嵌入对知识创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集群企业网络嵌入并不直接影响技术创新,而是通过知识转移与知识创造间接影响技术创新;集群企业知识转移并不直接影响技术创新,而是通过知识创造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技术创新;加入高新技术集群类型这一控制变量后,各变量间影响关系的检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