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李军 《山东教育》2004,(25):40-40
当新课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时,带来了新的教学观念、教学理念,激起了教师们参与课程改革的极大热情,并积极投身其中进行认真地实践和探索。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选取和使用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认为,在新形势下选取和使用教学内容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高林生教授曾说:“语课就是要带领学生走进课,享受它的情与趣。”该教例中,老师别具匠心地引领学生在深入感悟每首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诵读这两处,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这哪里是学生在读书?分明就是学生在表达心中的真情。正如一位小语教学专家所言:“理念正,则课堂正;理念新,则课堂新;理念亮。则课堂亮。”学生之所以能在诵读中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逐步实现了融合,数学课堂教学也开拓了崭新的视角。"真实、扎实、朴实"成为现代课堂的追求:目标拟定——多维翔实,环节预设一精雕细琢,情境设计——新颖奇特,课堂评价——恰时多元……但当我们走进课堂时,发现看似活力无限、丰富多彩的课堂背后却折射出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如强劲的东风吹进了课堂,走进了师生的生活。为了打破“要发言,先举手”这一课堂陈规,一年前,我尝试着让自由式回答这一举措走进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无须举手,就能自由发言。刚开始,学生觉得十分新鲜有趣,发言积极性普遍高涨,个个争相发言,沉闷的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但随之也产生了许多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优化课堂”是指通过把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化、生活化、综合化、活动化和实践化,摆脱以往语文课枯燥乏味、“教师讲得头昏脑胀,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被动局面,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能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这既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也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走出低谷、实现优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新课程提出了全新的、具有时代精神的教学理念。这些新理念是否落实到课堂,体现于课堂,直接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深化课改的关键是:怎样引导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探索新策略,把新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让新理念走进新课堂?其培训的有效模式是什么呢?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张军 《现代教学》2006,(4):27-28
随着二期课改实验的不断推进,新的课程理念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实践与反思中,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如今的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然而,我们也发现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之间的距离,陈旧观念和传统行为产生的惯性,在一定程度上仍影响、干扰着新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呼唤实践性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个理念满天飞的时代。很多教师能说出许许多多的课堂教学理念,但当我们走进他们的课堂时,却往往并不能从课堂上找到那些理念。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9.
教育理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思想依据,同样,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育理念的外在表现。新课标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挑战:即要迅速转变教学观念,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比如:教学  相似文献   

10.
王艳 《青海教育》2011,(4):26-27
一、新老教师都要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新课改首先要走进教师心灵深处,才能走进课堂深处。我们说走进教师心灵,就是激活教师的内在需求,使教师积极主动地进修学习;走进课堂,就是贴近课堂教学的实际,用新课程理念灌注课堂。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生物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和权威,而应走下神坛,走进学生,完成由传统型教师向具有现代意识教师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2.
职校生对德育多不大感兴趣,而教师大多空对空讲大道理,远离学生思想实际,结果是学生听课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低质低效。新一轮公共课程中德育教材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但如何让课堂“活”起来、“乐”起来,让德育理念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键在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力求做到“五化”:即教学内容生活化、德育课堂开放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语言生动趣味化、学生评价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时代必然到来,它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数字化高等教育需要全新的理念,在发展数字化高等教育方面,需要确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理念,追求人人受教育的平等机会的理念和走多元化高等教育发展之路的理念;在具体形态的理念方面,需要确立教育家居化、课堂虚拟化和资源软件化等理念。  相似文献   

14.
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为师生带来快捷与方便,为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这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又赋予它新的内涵和功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步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课内外沟通、师生交流的凭借与桥梁,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工具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邵艳丽 《现代语文》2007,(1):106-106
语文是百科之母,学习语文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理念的统帅下,语文学习也必须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通过电视学习语文,获得写作素材、学习写作形式,不失为一种便捷而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06,(6A):11-13
19个课堂同时开放,19节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反映新课改理念的研究课同时呈现,700人左右的观摩怀揣着各自对二期课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预想,分别走进这19间教室。教室的前后左右被挤得满满当当,观摩专注的目光、寻思的神情、疾书的笔头为课堂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课堂评价理念应该具有素质文化视野,因为课堂评价要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进行,课堂评价理念应该基于文化,整个社会文化应该走向以素质文化为核心。素质文化视野中的课堂评价理念主要有:以素质发展为核心导向;师生共同成长;自主;个性化;走进崇高。体现课堂评价新理念的评价操作要领主要有:注重课堂评价的完整性;注重有效交往思路;形成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的完善机制;研制和使用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标准系列;采取走进崇高的一系列举措。  相似文献   

18.
课堂评价既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理念的缩影。恰当、真诚、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情感的催化,学生个性的张扬。在新课程理念的冲刷下,许多“讽刺打击”、“漠不关心”等消极评价逐渐销声匿迹,然而,一些打着“多元”、“开放”旗号的“无错化评价”开始粉墨登场.并有泛滥之势,当引起我们的足够警惕。  相似文献   

19.
人说名师是大树。作为一棵小树,有幸近距离仰望闪动在大树枝叶间的精彩:大师的神韵,大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大师独特的教学理念……大师的课堂是那样冷静而从容、质朴而清新,没有丝毫上公开课的的紧张和造作。走进其中,有如进人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20.
叶楠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少教师站在关注生命的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课堂生成,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景观。但目前有的教师忽略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东西,教学处于静态化、程式化.一次次失去了培养学生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