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荆州科普工作服务人水和谐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昌琪 《科协论坛》2009,(12):42-44
科学技术普及,实质上就是不断地用科学文化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普工作既要结合实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强科技意识;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普宣传工作是科协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不仅能够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而且能使广大群众在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应用科技,使科学技术为现代文明生活服务,从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解决我市科普宣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全市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安达市科协组成调研组对我市科普宣传工作情况展开调研。  相似文献   

3.
许若谷 《今日科苑》2011,(21):129-133
<正> 科普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科技工作包括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这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方面。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激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必须作为国家的长期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打下最深厚最持久的基础。"重庆广电纪实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重庆市科普基地,也是重庆  相似文献   

4.
陈礼华 《学会》2013,(9):57-60
贯彻落实《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和"福建省科普先进区"为载体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不断地完善组织网络建设和科普设施建设,发挥广大科技与科普工作者的作用,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蔡奇泉 《科协论坛》2006,21(5):31-32
科普是以提高公众科学化素质为目的的科技传播事业及活动。实践证叫,科普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先进化建设、实现人与社会全面进步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必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李正兴 《科协论坛》2006,21(7):26-28
科普是一门学问,是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实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全民终生科学教育。它包括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技术技能的推广: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使公众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相作用.具备参与有关科技公共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科协论坛》2013,(5):16-16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为推动科普文化创作,通过摄影艺术手段与科普的结合,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一步营造科普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科普文化建设,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促进科普与文化艺术的结合,促进公众参与理解科普,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8.
黄丹斌 《学会》2001,(12):26-26,28
现代科普的迅速崛起,使各地呈现如火如荼的科普高潮,科技集市、科普一条街、科普村等如雨后春笋,遍及神州大地.但笔者从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关于公众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技术的态度调查>的几组数字中,特别是"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停滞不前,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众的比例依旧是0.3%,而美国和欧共体却分别为6.9%和4.4%".由此可看出,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和外国相比,望尘莫及,同时与"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要求的差距又何其远.每一个科普工作者,都会对目前我国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其在"科教兴国"中作用低微的现实忐忐不安.  相似文献   

9.
《学会》2022,(1)
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之创造的科技成就不仅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奋斗的结晶,更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因素。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普及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一体两翼"不平衡、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科学技术最新进展快速响应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进一步做好科技创新成就科普展示工作值得关注。该文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为例,梳理其展示概况,分析展示特点,结合科技馆展览展品展示特点,思考并提出科技创新成就科普展示的建议,以更好适应新时代科普要求。  相似文献   

10.
罗平  秦伦  陈华 《科协论坛》2013,(7):43-44
党的十八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科协紧紧围绕服务幸福社区建设这一工作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创新科普工作方式,在充分发挥区域科技资源优势,构建科普宣传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快速获取科普知识的路径,开展丰富多  相似文献   

11.
科普进企业     
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是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实践活动。科学技术普及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更是企业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企业职工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渠道。科普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以来,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要求、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大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指导我们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掼,一切工作都要体现和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以提高国民科技素质为宗旨的科普工作,是社会主义物质明和精神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我们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面对新形势,我产务必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切实加强科普工作。  相似文献   

13.
苏和顺 《学会》2001,(6):30-30
近几年来,福建省龙海市科协充分发挥科技群团优势和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把加强科普工作摆上科协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把科普教育看作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加速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措施,提高了人们的科学知识水平,培养了人们用科学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快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正>"十一五"期间,云南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立足创新,着眼发展,不断拓展科普渠道,创新科普形式和手段,丰富科普内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社会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科普工作局面,使云南科普事业得到了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有效提  相似文献   

15.
今年初召开的中国科协六届五次全委会议提出,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要以不断提高公众科学化素质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工作,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平台,提高科普事业发展能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努力促进我国精神丈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变革力量。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动摇和拆除封建迷信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在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努力提高精神生活的水准...  相似文献   

17.
王晓聪 《学会》2007,(8):59-61
<正>随着城镇社区事业的迅速发展,在新形势和新特点下,如何进一步强化社区科普工作,已成为我们社会大科普工作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且紧迫的课题。一、必要与需求科学技术普及是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的科技传播活动。它的根本任务是把人类已经  相似文献   

18.
科普教育基地是指具有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功能,面向公众开放的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场所,是推动科普工作沿着社会化、经常化和规范化思路开展的重要载体,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本文对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成效进行了总结,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人类思想解放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工作者是科技知识的载体,应在创新先进生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方面有着神圣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科学技术普及(简称科普)工作是科技工作的组成部分,它跟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发展经济、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及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科普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普工作如何面向21世纪?1科普工作要面向生产,面向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