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正>云南大理历史悠久,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极富特色。在本土文化中,“风花雪月”具体代指地域内四景,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风花雪月”作为大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核心意象,不仅凝聚着千年以来绚烂的本土民族历史文化内涵,还寄托着当地人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人生哲理和生活追求。  相似文献   

2.
区域推广是促进创客教育长足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区域创客教育发展进行梳理,本文认为创客教育区域推进应立足本土文化,从教育需要出发,凝集政府、基础学校、高等学校、企业的合力,实现殊异性统一的目标愿景。基于对武汉市创客教育联盟之整体概况、教师发展和学生培养等三方面的剖析,从“促学”的微观视角,构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通”为基础的课程聚合、项目聚合、空间聚合和结果聚合为保障的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双环式聚合型区域创客教育发展模式。该模式旨在由个体到群体的泛化创新和由学习化创新到生活化创新的渗透过程中培养个体的创新品格,并通过坚持理性-人文性的文化发展向度、完善“缺陷-成长”的师生发展支持系统、打造“聚合能”的学习场域的推进机制使之落地,形成具有延展性与生命力的多元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民族中小学课程缺少对民族本土知识的关照。民族中小学教材和课堂教学中本土知识的缺失,致使民族中小学学生学业困难,成绩偏低。本文在分析民族中小学课程中存在着设计理论困惑、“本土知识”缺场和本土知识课程研究被“悬置”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中小学课程中本土知识导入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开发利用熠熠闪光的湘西本土艺术教育资源是其教育发展的主体需要和现实要求。在浩如烟海的湘西土家族山地文化资源中撷取最有利用价值的部分并将之提炼为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内容,对其甄别筛选是关键。湘西土家族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资源的利用应以坚持“面向本土、来自本土”,培养具有传承、发展、创新本民族文化艺术意识和审美能力的一代新人为指导思想,以土家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为基础,以主题单元活动和主题网络要素发散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和印尼是二战时期中国文人作家的主要流寓地。流徙文人郁达夫、胡愈之、王任叔、沈兹九、杨骚等知识分子在异域空间的流转中,以群落文化的认同进行国族身份的体认,并重建战时的文化格局。海外抗战宣传的使命促动这批流离文人,不仅在精神指向上重申了“个人”与“民族”、“小家”与“国家”、“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以“想象的共同体”的文化启蒙,召唤华侨同胞及异族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在崇高的审美追求中彰显浪漫倾向和英雄主义情结。南渡文人在跨界的流徙体验中,生成边缘人的双重身份,其文艺实践既表现出对故国家园的怀乡之情,又在乡关何处的追寻中折射出“在地性”的本土色彩,由此形成超越的“第三空间”的文化重构。综之,战时中国文人在异邦生成的流亡文学,作为中国海外抗战的重要一翼,拓展着中国现代文学在域外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就是要以文化育人。通过教育,让学生从骨髓里得到先进文化的渗透,使之变成永古不变的精神、气质。因此,我认为学校管理必须从“文化”的高度来经营,让学校成为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场”,让学校中的每个人都在这个“文化场”中浸润和熏染。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界对新生代乡村教师的认识主要从出生年代、工作场域、性别结构、户籍来源等社会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缺乏更深层次的特质分析、文化考察和伦理观照,存在一定的逻辑缺陷和价值缺憾。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审视,承载鲜明代际特征的新生代乡村教师不仅是“在乡村从教”的中坚力量,还是“为乡村而教”的价值践履者,更是改造乡村的公共知识分子。新生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应在此基础上优化行动路径,具体包括:精准识别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代际特征,构建政策支持的瞄准机制;高度重视新生代乡村教师的地域融入,涵育安心从教的场域合力;唤醒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使命担当,重塑“一村之师”的新乡贤角色。  相似文献   

8.
周如俊 《吉林教育》2005,(12):18-20
我们知道,物理学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场”的概念,有重力场、电场、磁场,这些“场”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能量。这种能量是一种位置能,即“势能”,把这种场也称之为“势场”。“场”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奥妙之处在于物质之间无须接触就可以通过“场”的作用、将力和能量传递过去,从而在眼看不见手摸不着的情况下物质实现了相互问的力和能量的传递,打破了“眼见为实”的思维定势。这就是物理学中“势能效应”。同样学校也存在着一种“场势效应”,即由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校园文化和环境、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和社会舆论氛围等形成的“学校文化环境场效应”,它是学校的一种气势,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校园心理现象,是一种学校精神、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在校内形成强大的素质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0.
文明本土化与大学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我们这个世界,秦朝人早已说是一“家”①,西方人近年来说是一“村”②,正在形成世界文明。文明底起源,就是当初各地土著创造的文化,这些本土文化,为数甚多。在中国,“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③,这八百诸侯,也就是八百个本土文化底代表,若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