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将文字化为心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只有静心读书,静心思考,在脑海中将文字化为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因此本课设计中,特别强调学生边读边在脑中“画画”,边读边在脑中“放电影”。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片段一:感受“面在体上”、“面从体得”1.从“体”上找“面”。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长方体,能不能从上面找到你认识的图形?(一位同学上台演示.边说边摸。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从一个面上揭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让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3.
同步点拨 [学习目标导航] 1.经历观察与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4.
一、激发认触冲突,初步感受三角形边的关系 课前谈话.缪兵老师以温和的语气请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袋、数学教材、作业本和笔摆放整齐,一边说着“同学们要注意啊,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却可以看出你是不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边巡视检查。随着上课铃响起,师生互相问好后,上课了。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近年来,我们奔着这目标,边学习,边借鉴,边摸索,渐渐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6.
任小平 《甘肃教育》2006,(9B):50-50
一、引发兴趣灵活思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依此,我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例题和习题的选择,来引发出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学一年级数学“连加应用题”。我出示例题:“同学们做操,小明前面站3个同学,后面站5个同学.这队一共站几个同学做操?”先让学生根据题意上台,边听“健康歌”边表演.以下学生边看边数,每人轮流.明确答案。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经历知识发生的情景,初步掌握8、7、6加几的各种计算方法。2.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难点:理解和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小棒、幻灯片或实物投影仪、磁铁黑板等。学具准备:人手20根两种颜色的小棒,每种颜色10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兴趣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唱歌曲《火车司机》,边唱边玩。老师作司机,先上8名乘客,小“乘客”牵着“司机”的衣服后面成为“小火车”,“火车”绕教室“开”…  相似文献   

8.
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后,在涉及其对应边成比例的题目中,若两三角形有公共边,则问题往往围绕“线段的比例中项”提出,或求证,或求解.此时,学习者如能在图形中快速的找出相关线段并正确地列出关系式,无疑会给自己的学习带来莫大的方便:既能品尝问题得到解决的喜悦,增加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又为其他项目的学习节省时间,有助于高效学习.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许多同学有这样的感受:“下了很大的功夫,成绩却不尽人意”,“上课虽然听懂了,课下做题却无从下手,没有思路”.于是.很多同学,感觉学物理太难了,不得已“弃理从文”.实际上.许多同学的物理成绩上不去.并不是单纯的能力问题,而是由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那么高中生应具备哪些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呢?下面谈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改革、创新是加快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我认为“感受—发现”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培养创新人才。一、如何施行“感受———发现”学习方式的教学1.何谓“感受性学习”?感受性学习就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习中,教师以确定的方式把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不必进行任何独立发现而只有感受,领悟。例如教师把一个数学公式、定理或化学、物理某一规律明白地告诉学生,学生不必独立发现、创新,只有理解、牢记,以便在将来某一个时间可以运用它。但感受性学习和机械性学习不是一…  相似文献   

11.
据《西部商报》消息,一位60多岁的老教师张老师,为了唤起学生的节约意识,将学生扔进垃圾桶里的饼子拣起来当着全班80多名同学的面吃了。这是发生在某学校里的真实一幕,笔事后让班里同学谈时这件事的感受,一些同学边写感受边低声哭泣,他们大多以“震撼”、“沉重”、“影响一生”来形容这件事。  相似文献   

12.
谢晓凌 《福建教育》2005,(8A):27-27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文本学习”,还应是“体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被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就是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具有亲历性、独特性等特征。阅读教学的体验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发现、活化语感,即通过模拟展示、想像、辨析等感性的、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进入”文本的情境,“触摸”作者的心灵,与文本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情绪感受,意义感悟、价值判断等。  相似文献   

13.
活动目标 1.感受“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两者视听觉对比形成的动静交替及诗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 2.体验“热闹”与“安静”所带来的不同情绪,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认识两首诗中的生字,正确读写“蓑”“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运用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相似文献   

15.
1.自主阅读,借助资料,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意思。2.反复诵读并借助想象,着力体会“醉”与“无赖”的情味。感受这首词内隐的情绪,引发与词人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下午的语文课上.全班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做着作业,忽然,传来了吴康炸雷似的喊声:“红红流鼻血了!”我扭头一看.果然见坐在他后面的红红向后仰着头,红肿的鼻孔中确实有少量鲜血在流出来.吴康则惊慌失措地站在旁边。我快步走到他们跟前,边掏出自己崭新的手帕给红红擦拭着流到嘴边的血,边严厉地责问吴康:“怎么回事?是不是你干的?”在我的记忆里,这个来自河南民工的子弟,自己不认真学习.成绩差也就算了,还要经常破坏课堂纪律,影响别人的学习.是个典型的“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阐述了怎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凸现“经历学习过程”、“在体验中获得经验”这一“课标》中的新理念。从经历主动建构的过程、体验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和形成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数学学习过程三个方面进行了陈述,并且通过一些具体事例的描述论证了以上的观点.表述了“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的观点,以期推动课改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通常是教师教学的标准,而首要的“听”便是教学过程中训练的重点。听知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调查表明,“会听”的学生更加“会”学习,听知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懂得听取老师上课的知识点,知道该听什么,该记什么,能够边听边记,边听边学。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生命是文化。感受文化是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通过“文化感受”大大拉近与英语学习真实状态的距离。“文化感受”,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尽可能地营造英语言文化氛围,有效、快捷、准确地掌握英语言的规律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文化感受”使英语学习成为一种积极、动态、良性的知识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都知道,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角边角”、“角角边”、“边角边”或“边边边”;对于直角三角形,还有“斜进直角边”.不能应用“角角角”,也不能应用“边边角”.但是,面对~个具体命题的条件,到底应用上述哪一个公理或推论来证明呢?这是部分同学感到困惑的问题.为此,本文介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应证它们的夹边或其中任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然后应用ASA或AAS证全等.例1如图1,/A二ZB,/C=/D,AE=BF.求证:rtACF。thBDE.分析在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