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言词汇主要以单音节为主,我们往往把对文言虚词的关注放在单音节虚词上面,而忽略了复音虚词,其实一些常见的文言复音虚词对于理解文章是至大重要的。下面我们以文言文Lfl一些常见的复音虚词为例,谈谈文言复音虚词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文言的特点是单音词占优势。虚词也是这样。不过,也有双音和三音的虚词,并且为数并不少。就笔者初步搜集的材料来看,就有两百多个。文言复音虚词是古代汉语语法的重要内容,它与现代汉语构词法也有密切关系。现代有些复音虚词就是由文言继承、发展而来的。可是文言语法论著有的语焉不详,有的就根本否认。于文祖先生在《〈词诠〉重印说明》中,批评了自刘淇、王引之、杨树达以来的文言语法书的“一个明显的缺点是只注重单音词,忽略了复音”。他说:“其实,古书中的复音虚词很多,很值得研究,应该和单音词同  相似文献   

3.
陆希致 《新高考》2011,(2):20-21
在高三备考课内外文言文或参加模拟考试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文言固定格式。同学们只能依据上下语境来大致推断其意义,不能做到确切的解释,以致丢掉了宝贵的分数。其实,文言固定格式,是指那些用法和结构较为固定的习惯句式。而在实际的备考活动中,我们还常常将那些由虚词与虚词、虚词与实词以及虚词连用形式组合而成的复音虚词一并归入其中,统称为文言固定格式。  相似文献   

4.
复音虚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表示一个概念,不能拆开解释的虚词。复音虚词的产生是为了适应语音的发展和表达的需要,并使语句排比整齐完美。复音虚词产生于古人的直接造词,或由实词虚化而来,或由单音虚词复合而成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复音虚词的发展,讨论了复音虚词与短语的区别、复音虚词的构成与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6.
今文《周书》共有复音虚词36个,其中复音副词14个,复音助词9,复音连词8个,复音代词3个,复音介词2个.在深入分析这些复音虚词的语法作用、语法意义、词性构成的基础上,探讨了今文《周书》复音虚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从词汇构成的角度考释了《宋书》中的复音虚词30个,指出复音虚词是《宋书》词汇研究的组成部分,其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双音词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汉译经作为最初出现的译经,在时间、空间和语体维度上均具有极大覆盖性,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从复音虚词的界定与产生入手,以安世高译经为例,对安世高译经中复音虚词的类型与构成展开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安世高译经复音虚词的特点及成因。通过这一个案分析,以期为东汉译经复音词研究提供参考,亦可借此进一步探寻古代汉语复音虚词的运用特点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一、对文言词语的准确判断1.掌握文言虚词的规律。如“之”字,它的规律藏在它的特定位置中,不同位置就有不同的意义与用法;“盖、夫、其”等虚词若在句首,则应考虑是否有实义;“于”只作介词,其义取决于所引出的内容等等。同时,要注意文言虚词中的三类特殊现象。一是兼词,主要有“诸、焉、盍”;二是连用,如“其可怪也欤?”要注意连用时所表达的语法意义的侧重点;三是复音,如“然则”“已而”“虽然”“以及”“何况”等,意义一般比较固定,但也有部分多义现象,如“于是”“所以”等。2.重视文言实词的推义方法。①根据语…  相似文献   

10.
汉语研究史上曾经把虚词叫做:词、辞、语词、语辞、语助、助语、助词、助辞、语助词、语助辞、助语辞、助字、虚字。“虚词”这一名称,到清代才产生。复言虚词是虚词的重要组成部分。顾炎武和刘淇称之为“重言”,王念孙称为“复语”,杨伯峻叫做“复词”,一九六○年北京大学中文系五六级语言班编的《汉语发展史》叫做“复音虚词”。单音虚词和复音虚词都可以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前人对复音虚词不大重视,没有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同义聚合现象表现明显,三百多个复音虚词,同义词有四十几组。其中有四组同义聚合词关系表现得最为突出,它们是表示时间短暂的复音时间副词、表示频次的复音频度副词、表示肯定揣测语气的复音语气副词和表示总括范围的复音范围副词。通过与《高僧传》《搜神记》两部作品的比较,《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聚合现象表现得更加突出,《高僧传》次之,《搜神记》相对较少。总体看来,中古汉语的复音虚词同义聚合现象已突出,与中古时期复音构词法的进一步完善及语言表达的愈加复杂性、精密性有一定关系。同义词繁多容易造成记忆负担,因而《世说新语》复音虚词中的同义词被保留下来的很少。  相似文献   

12.
文言虚词相对文言实词来说比较少,与文言实词相比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文言虚词的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就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是文言虚词的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文章中会多次出现;三是文言虚词的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才能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汉语中,“于是”究竟是一个复音虚词还是两个单音词?高中语文(“必修”本)第二册第七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指出:“文言中有些原为两个单音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另一个是实词),发展到白话变为一个双音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如果用现代语意去解释就会错。例如,‘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的‘于’是  相似文献   

14.
陈智 《广东教育》2005,(12):38-39
文言虚词是构成文言语句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掌握得不好,就会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产生负面影响。高考考纲要求考生掌握的虚词不多,但由于虚词用法灵活,要弄透弄懂也不容易,因此有必要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5.
清代袁仁林的《虚字说》在我国虚词研究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书中用联系和比较的方法对虚词类聚条析、运用音韵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虚词、重视研究复音虚词,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帆 《考试》2004,(6):4-6
相对于文言实词而言,高考《考试说明》规定必须掌握的文言虚词要少得多,但文言虚词词性多变,用法灵活,想轻松驾驭它绝非易事。这里略谈一下虚词的考查形式和辨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题目,而从答题的情况来看,都不够理想,其原因是文言虚词因依附的句子的变化,意义和用法也发生变化,考生就感到难以把握。其实判别文言虚词的用法也不是没有办法,下面的几种方法,就可以快速地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8.
《文言复式虚词》例句译文拾误段苏红楚永安先生的《文言复式虚词》是自1986年出版以来一部不可多得的文言语法专书,他在文言虚词的领域里作出自己辛勤的耕耘与开拓。正如他所说的“从搜集材料到成书定稿,历时六、七年之久”。我们暂且避开那些千余条的复式虚词条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上古到近古的语言事实为材料,从语文发展角度分析了古汉语复音虚词产生的原因、产生的途径,并系统介绍了更音虚词的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近年来,文言文虚词的考查日益受到重视,众多的模拟卷、高考卷根据新"考纲"精神将原先的对人物形象的考查题改为文言虚词题考查,就是对文言虚词采用直接考查的办法进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除了对"考纲"规定的"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进行学习之外,还加强了学生做文言虚词题能力的训练。在文言文虚词教学中,笔者遭遇到的最大尴尬就是"虚词多解",即课文中同一处虚词的用法,不同资料、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