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民间叙事视域的角度来看"十七年"小说,我们发现,虽然小说创作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立场,但由于作家亲身经受了大众自在状态情感和理想的熏陶,深刻体验了民众中原有的、分散的、感性的个人道德标准和感情体验,从而对以往小说叙事视域进行了弥补与突破.在此之上,又以其创作实践中对民间精神风貌的整体关注和对民间和谐醇美审美本真的由衷倾向,实现了民间叙事视域的建构,表现出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2.
《说岳全传》作为清初英雄传奇小说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延续了"按鉴演义"的基本创作模式,另一方面又加入了很多民间叙事色彩较浓的材料,使得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文学色彩也有所增强。民间叙事作为一种下层文化,其内容必然反映着民众心理、民众思想和信仰。与民间叙事作品结合非常紧密的最小事件——母题,在本书中也有着鲜明体现。钱彩、金丰正是巧借"因果报应"这一宗教观念为叙事框架,重新排列众多叙事母题,从而在突出小说"忠奸斗争"主题的同时,又对人类的生存模式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领军人物,其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与喜欢。余华准确把脉时代特征,及时更新自己的创作风格,从早期的先锋文学到后来的民间叙事,无不体现他对创作风格的灵活掌握程度。他的民间叙事以自下而上的视角体察民间社会,站在底层人物角度思考创作,在对苦难、对命运的赤裸裸揭示上形成了其多元的叙事艺...  相似文献   

4.
狄青和狄家将的故事从两宋发端,历经元、明、清,被改编成戏曲、小说等,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清代,狄青故事进入创作繁荣期,出现了四部以狄青和狄家故事为题材的章回小说。这四部小说融合历史史实、民间传说、话本以及讲唱文学中的叙事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狄青故事进行了再创作,作者大量采用了民间叙事的手法、方式,使这四部小说都带有程式化的叙述模式、类型化的人物塑造以及传奇性的情节描写,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叙事色彩。  相似文献   

5.
沈从的小说《边城》,无论是其开篇,收束,还是其情节模式、结构方式、叙事风格都鲜明地内蕴着中国传统民间学叙事特征,但绝不是对传统民间学叙事模式的简单摹拟。《边城》的叙事天然溶进了作家对人生变幻莫测的现代性哲学性的思考和体验,律动着作家带有独特个性印记的互渗性创作思维,使读在阅读时不自觉地自行消解了作品中既有的民间学叙事模式,这实际上是作家对传统民间学叙事模式进行现代性言述之使然。  相似文献   

6.
刘庆邦来自民间,关注民间底层人民生存的尴尬、人性的裂变,创作了大量底层叙事小说。刘庆邦的小说坚持民间叙事立场,直面底层社会真实,贴近底层人物灵魂,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文人叙事与民间叙事是张炜小说中并立的两种叙事形态。民间叙事在其创作中成就更高,其浓郁的浪漫传奇、大胆的夸张、神秘诡异的民间故事已经成为张炜小说的标志性身份。人与动物精灵灵与肉的结合、恒定的故事结构、无边的灾难与激扬的逃离是构成张炜民间叙事形态小说的三个最重要的元素。在苦难的岁月,因为与永恒宽厚的大地相拥,无数卑微的生命绽放出耀眼夺目的异彩。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故事新编》中民间叙事策略的现代开掘入手,从民间叙事角度观照下的历史选材和民间故事叙事结构的大胆扬弃两方面具体分析鲁迅在创作中对传统民间叙事艺术的灵活运用及超越创新的表现,侧重探讨民间精神和民间文化对鲁迅人生观及艺术创作观的积极影响,探寻鲁迅先生以民间叙事艺术为策略建构历史题材小说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无论是其开篇,收束,还是其情节模式、结构方式、叙事风格都鲜明地内蕴着中国传统民间文学叙事特征,但绝不是对传统民间义学叙事模式的简单摹拟。《边城》的叙事天然溶进了作家对人生变幻莫测的现代性哲学性的思考和体验,律动着作家带有独特个性印记的互渗性创作思维,使读者在阅读时不自觉地自行消解了作品中既有的民间文学叙事模式,这实际上是作家对传统民间文学叙事模式进行现代性言述之使然。  相似文献   

10.
张炜是一个大地的歌者,他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民间立场,蕴含着多样化的民间审美形态,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品格。然而,张炜的民间立场并不彻底,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写作者,他无法摆脱知识分子情结,其明显的知识分子叙事视角与真正的民间立场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作者在企图重建道德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和进行精神启蒙的时候,难免流于空喊,亦唤不起人们的同情和响应,劳而无功。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的概念在学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对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和莫言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两位大家,尽管在对民间生存状态的认识、对民间的价值立场以及对民间叙事的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他们都在其小说创作中利用了丰富的民间资源.  相似文献   

12.
山东作家张炜是一个大地的歌者,他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民间立场,蕴含着多样化的民间审美形态,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品格。然而,张炜的民间立场并不彻底,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写作者,无法摆脱知识分子情结,知识分子叙事方式令其与真正的民间立场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作者企图重建理想道德主义和进行精神启蒙的时候,难免流于空喊,唤不起人们的同情和响应,劳而无功。  相似文献   

13.
余华是20世纪80年代先锋小说创作群体的中坚力量,他擅长以零度情感叙述事件,作品风格阴郁又充满死亡和宿命。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他在创造上进行了深度的调整,开始逐步从先锋叙事手法转向民间叙事。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两个重要文本——《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它们体现了余华颠覆自己以前的创作,并建立民间叙事立场的努力。本文即从这一点出发来解读两部小说。  相似文献   

14.
以民间戏曲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是重要的、多方面的.首先,民间戏曲的大量引入和穿插,改变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叙事节奏和文体样貌.其次,贾平凹在审美观念上也受到了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化形态内含的世界观、艺术观的影响,作品以生活写实的方法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人鬼同在、魔幻神秘的艺术世界.第三,贾平凹在文化立场上也受到了民间大众的情感倾向、道德观念等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中自觉地建立了一种民间立场、民间视角.  相似文献   

15.
迟子建在创作中始终与民间生活坚持着不懈的心灵对话,而民间固有的生命力和民间化的复杂性根底激活了她的艺术想象。使其能够立足于“现实的民间”,用生命的体验和化想象营造出一个意境幽远、富有诗意的“学的民间”,真切地呈现出了民间的世俗性与精神性对于小说创作所共同具有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川籍现代作家李劼人在其创作中呈现的独异性不仅是无人替代的,也是不可复制的。这不仅表现在作品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还体现在他小说叙史的民间立场,这种独异性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作家的巴蜀意识、市民体验,还有异质文化浸染的融合。近年悄然兴起的新历史主义的小说创作潮流,关注大历史背后的芸芸众生的叙史方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李劼人的小说叙事立场,借此探讨其对当代文学叙史的意义,真正把李劼人的叙史内涵转化为重建中华民族学术文化整体格局的珍贵资源。  相似文献   

17.
虹影的精神与艺术世界透视——从《饥饿的女儿》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端的生命体验,使虹影的生活和创作游走在多重的两极之间:生与死、爱欲与孤独、逃离与寻找、宿命与意志、虚构与真相,这几组内在张力在叙事艺术中的相互作用.使虹影的小说创作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赵树理与民间文化的内在联系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而对其所酷爱的民间戏曲上党梆子则关注不够。其实,无论在人物塑造,还是在文本框架安排以及叙事方式上,上党梆子等民间戏曲都对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民间叙述者是叙述民间社会的主体。《无风之树》、《檀香刑》、《丑行或浪漫》这三部长篇小说在民间叙述的相同目标下有各自的叙事特征。在构建和想象民间社会的过程中,小说不仅从语言风格上以方言写作为自觉,在进行民间叙述和叙事策略的选择上有着民间叙述者的确立和凸显,并通过第一人称叙事和叙事人称的转变完成对民间社会的想象和建构。  相似文献   

20.
在小说《蛙》中,莫言延续了《檀香刑》中的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对话,借此凸显出民间叙事的优势。小说民间叙事的特点表现为:提供另一种历史文本;展现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在面对政治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时,民间叙事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左右为难,这正是莫言的民间叙事无法规避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