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周细兰 《学周刊C版》2019,(6):188-189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青少年依恋问卷"为测量工具对983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青少年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同伴依恋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青少年的依恋水平越好,其学业成绩就越好。(2)父亲依恋、母亲依恋能显著预测学业成绩,而同伴依恋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中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同伴依恋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对499名初中生和高中生施测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结果:家庭教养方式、同伴依恋和社交回避及焦虑之间有显著的相关;逐步回归和路径分析均显示,同伴依恋对社交回避及焦虑的预测作用最强,其次是父亲教养方式,而母亲教养方式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327名西南地区留守儿童施测心理一致感量表简版(SOC-13)、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中的同伴依恋分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性别差异显著,女生的同伴依恋、心理一致感均显著高于男生;(2)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信任、同伴沟通、同伴依恋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信任、心理一致感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同伴疏远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前者显著负向预测后者;(3)心理一致感在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因此,可通过调节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和同伴依恋水平对其心理健康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中学生父母以及同伴依恋的特点,并探索三者对社会适应的作用,本文采用《青少年依恋问卷》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527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同伴的依恋程度最高,其次是母亲依恋,最低为父亲依恋;高一年级学生对父母和同伴的依恋程度最高;女生对同伴依恋的程度较男生更高,而对母亲和父亲的依恋没有性别差异;同伴依恋受到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的双重影响,与父母有良好依恋关系的学生也倾向于具有较好的同伴依恋关系;母亲和同伴依恋对学生的积极适应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对消极适应具有直接负向影响;父亲依恋对积极和消极社会适应的影响要通过同伴依恋来发生,母亲依恋对社会适应的总效应最大,既可直接预测社会适应,也能通过同伴依恋发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中学生依恋与安全感对自尊的影响,并检验安全感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采用自尊量表、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和安全感量表(SQ)对7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自尊、依恋和安全感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自尊和依恋也存在显著差异。依恋和安全感均能正向预测自尊。安全感在父母依恋与自尊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是,中学生的依恋可直接正向影响自尊,也可通过安全感影响自尊。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生涯成熟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中学生生涯成熟度量表对750名高一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生涯成熟度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正向预测个体的生涯成熟度,还通过学习动机间接影响生涯成熟度;学习动机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生涯成熟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876名小学生的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小学生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各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儿童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对儿童的孤独感有较大的预测作用,但在不同性别、年级水平上又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运用素社会倾向量表、友谊质量问卷和同伴排名问卷,对318名中学生进行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的相关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友谊质量、同伴接纳存在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发现,同伴接纳、帮助与指导、冲突解决策略、肯定与关心对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大学生与父母及同伴的依恋质量与合作竞争倾向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父母与同伴依恋量表(IPPA)、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问卷(CCPS)对268名天津市某大学非心理学专业学生进行了施测。研究结果显示:(1)个体与父母及同伴间依恋质量包含的信任、交流维度与合作倾向呈正相关,疏远维度与合作倾向呈负相关;(2)个体与父母及同伴间依恋质量包含的疏远维度与竞争倾向呈正相关;(3)回归分析显示,个体与母亲、父亲及朋友的依恋质量对合作倾向有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法研究了1791名不同年级、性别、学校类型中学生师生关系与友谊质量的特点,结合同伴特征和问题行为分析了学校氛围对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探讨了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师生关系总体上重点校好于非重点校,初一、高一好于高二,在亲密性和支持性维度上,年级与学校类型、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2)中学生的友谊质量总体上重点校好于非重点校,高一、初一略好于初二,女生好于男生,学校类型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3)重点校拥有不良同伴的学生和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比例均显著少于非重点校;(4)师生关系与友谊质量各维度可以预测中学生社会适应过程中的自我肯定、自我烦扰和社会疏离感。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法考察湖南省4所高职院校412名学生的亲子依恋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以及积极自我图式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高职大学生的亲子依恋、积极自我图式呈显著的正相关,亲子依恋、积极自我图式和学习倦怠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高职生的亲子依恋能够负向、显著地预测其学习倦怠水平;积极自我图式在亲子依恋、学习倦怠之间起了部分中介作用;在中介模型中,从直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来看,母子依恋对学习倦怠的直接影响相对更大,父子依恋通过积极自我间接地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的比例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取学习障碍初中学生和与其对照的普通初中学生18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表和访谈提纲对初中生进行访谈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习障碍初中生的交友范围整体比普通初中生广,部分同伴来源于网络和社会上的青少年;绝大多数的学习障碍初中生同伴社会圈子较小,同伴数量也明显比普通学生少;学习障碍初中生更喜欢找比自己年龄小者作为同伴;学习障碍初中生选择同性同伴的比率高于普通初中生,同伴结构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漳州市三所中学434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运用《情绪智力量表》和《学生学习自我控制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高中生的情绪智力不存在学校、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差异;2)高中生的学习自控力存在学校和年级的交互作用;3)情绪智力与学习自控力具有中等水平的相关;4)高中生的情绪智力、学习自控力与学业成绩都达到中等程度的相关,学习自控力对学业成绩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focuses on development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behaviour of students in the first year of the lowest level of secondary school in the Netherlands. Students from low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including ethnic minorities, are overrepresented at this level and their motivation has often been reported to be quite low. Furthermore, the percentage of dropouts is highest at this level: three times higher than in more academically oriented levels. 735 students filled in a questionnaire at the start, the middle and at the end of the school year. Development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behaviour was best explained by the degree to which students intrinsically valued school work.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智障儿童学习活动支持程度的特点。通过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序列的智障学生在基本学习活动、自我决定活动、健康与安全活动所需支持程度差异不显著;不同家庭社经水平的智障儿童在自我决定活动、健康与安全活动所需支持程度差异不显著,但在基本学习活动上差异显著;不同智力水平在基本学习活动、自我决定活动所需支持程度差异显著,但在健康与安全活动方面差异不显著;不同适应行为水平的智障儿童在自我决定活动、健康与安全活动所需支持程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中学生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和策略之间的关系及其年级变化,采用自编"学习者可控因素"问卷对504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观念与策略之间的关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动机影响观念和策略,观念也影响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自编的《琼南地区黎族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对新课程背景下琼南民族地区的1042名黎族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琼南民族地区黎族中学生学习动机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且在性别、年级、学校类型等方面存在自身的特点和差异。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由于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身心健康和幸福体验普遍不高,这一现象受到了社会、学校和家庭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很多针对减负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政策和措施已经开始施行,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研究利用网络调查问卷对来自我国东部某省的14021名高中生进行调查,选用分段回归模型(PRM)探索学习动机和学习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阈值。数据结果显示,学习动机比学习压力对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程度更大;高学习动机下的高中生更能够感受到主动学习带给自己的幸福感;对于高中生的减负需要具有差异性,才能够切实提高学习压力较高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学习动机和学习压力对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非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其关系中存在阈值,因此需要重点关注学习动机、学习压力未达标的高中生的学业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李强 《考试研究》2021,(2):3-13
浙江省2019年初中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的再挖掘,揭示了初中学生学习品质的发展水平、结构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学生学习动力、一般领域学习策略以及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和科学探究策略中等偏上,自主学习习惯及语文阅读策略相对薄弱。学习品质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性相关,学习动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特定学科的学习策略,再次是自主学习习惯。教师教学和家庭教育等因素能通过学生个性品质对其学习品质产生影响,也能通过对学生一般领域学习品质和特定学科学习策略的影响来影响学业成绩,这与2018年浙江省小学生学习品质评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tudy,and it is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effectively.Therefore,teachers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ies for stimulating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This present thesis investigates 63 students who are from class 1 grade 1,class 2 grade 1 and class 3 grade 1 in NanJie country junior middle school in LinYing town LuoHe city by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And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source of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for the purpose of putting forward strategies of motivating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type of moti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