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竹梅 《辽宁教育》2003,(7):126-127
一、教学思想 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常常可以在孩子的自娱自乐中见到他们模仿动物的叫声、动作和神态,在他们的眼里,动物永远是可爱可亲的.为此,我提出:课堂教学应充分注意学生的特点,使教学的活动方式适合他们的心理,与他们的爱好一致起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如在模仿动物的叫声中体会声音的高低、长短;通过对动物动作的模仿,使肢体动作进一步协调发展;在对动物生活的体验与模仿中、在画小动物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动物与人的关系问题,使他们感悟到要爱护动物、珍惜生命,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本课需要1课时.  相似文献   

2.
杨颖 《儿童音乐》2007,(12):71-74
教学思路:学生喜欢小动物,爱看它的憨态,乐意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叫声,课堂教学充分注意学生的特点,使教学的活动方式适合他们的心理与他们的爱好,在表演和游戏中学会知识:在模仿动物的叫声时了解声音的长短;通过对动物的动作模仿,使肢体动作进一步协调;通过对歌词的创编,使思维敏捷开阔,得到发展;在对动物生活的体验与模仿中,使他们感悟到要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3.
小花猫     
适合年龄:18个月-3岁洗澡、刷牙、洗脸、梳头……都是孩子必须学习的生活习惯,如何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做这些事情呢?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觉得好像是在玩游戏,这样他们就不会厌烦,当然也就不会排斥。准备材料:CD音响、CD碟片、柔软的刷子或牙刷、各种动物图卡、吸管、瓦楞纸等。数学目的:1培养孩子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2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来发展孩子的观察力。3替换动物名称及叫声、动作、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4利用简单物品为歌曲伴奏,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像力。5增进亲子感情。  相似文献   

4.
〔课堂描述〕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师:你们都喜欢哪些小动物?能模仿它们的叫声或动作吗?(学生自由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模拟叫声,引发兴趣 1.师模仿动物叫声.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动物,听听叫声,猜猜它们是谁?(师模仿几种动物叫声,学生猜) 2.生模仿动物叫声.你们能学学动物的叫声吗? (模仿后教师或学生猜) 3.揭题.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今天我们和小动物交朋友.(板书:小动物)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可爱的动物》,让学生感受音乐是怎样表现各种动物的动作、叫声、形态等特点。2.通过欣赏《可爱的动物》,让学生感受音乐,进行模仿各种动物的律动。3.通过欣赏,感受音乐的优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热情。二、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表现动物的音乐片段,体会感受音乐是怎样塑造形象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民族打击乐器的构造、演奏方法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教学重点 :“镲”的打法教学难点 :体会打击乐合奏教学用具 :挂图、头饰、录音机、幻灯机教学过程 :一、1 师生问好2 听动物叫声 ,猜出动物名称3 模仿鸭子的叫声提问 :(1)鸭子的样子是怎样的?(2)你在哪里看到过鸭子?(3)它有什么习惯性动作?二、谈话导入打击乐器“镲”1 说出它是什么打击乐器?由什么构造?形状是怎样的?2 在哪里看过这种打击乐器?3 介绍“镲”的种类4 了解“镲”的几种打法(1)撞击(2)磨击(3)闷击(4)扑击(5)滚击…  相似文献   

8.
我家两只鸡     
[提示教学建议] 这首歌欢快、活泼。教歌前可先出示图画:公鸡啼鸣,母鸡孵蛋,太阳初升。以引起孩子兴趣。学唱歌曲时,衬词“呀”,要唱得轻柔些,在“公鸡叫我早早起”后面可加上模仿公鸡的叫声“喔喔喔”,在“母鸡生蛋孵小鸡”后面加上母鸡叫声“咯咯嗒”,并配上相应的模仿动作,使歌曲更为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9.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孩子的世界是模仿的世界。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模仿是他们最初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是他们掌握实际生活知识的基本形式。正是在模仿成人的行为过程中,儿童才从“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儿童时期模仿心理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特征: ①从盲目的模仿到有理由的模仿五岁以前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会产生强烈的兴趣,见到别人干什么,就想学什么。例如,看见妈妈烧饭,就模仿妈妈烧饭的动作;看见民警叔叔指挥交通,也学样子指挥交通。  相似文献   

10.
<正>1.培养音乐节奏1.1模仿节奏训练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模仿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模仿成人的活动,模仿各种小动物,他们都乐此不疲,老师要给学生多多示范。示范必须准确、规范、到位,在音乐声中完整地示范,使学生对音乐动作有完整印象。1.2读歌词节奏训练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在教学某首歌曲时,让学生随钢琴伴奏或伴奏带朗读歌词,使学生熟悉这首歌曲的节奏、歌词,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1.
刘秘 《今日教育》2009,(12):31-32
设计意图: 本班孩子均在三岁左右。通过观察,我发现在生活中,孩子非常喜欢模仿小动物的行为动作.并热衷于扮演小动物的各种游戏,如学小兔子跳、小鸟飞、小乌龟爬。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在平时生活律动中,我也尝试着让孩子们学做各种动物的动作,孩子们也非常高兴。尤其是孩子们才学习了双语活动《猫(cat)》以后,他们更是喜欢模仿猫的一些动作。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根据声音,发挥想象,抓住春天的特点来说写。2.中心突出,表达生动,有条理。3.言语中能流露出对美丽春天的喜爱。教学重、难点根据声音,抓住春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说写。课前准备1.课前要求学生做有关春天内容的卡片及准备毛笔、宣纸、墨。2.课前要求学生搜集赞美春天的词语、诗句等。教学过程一、听音激情,课前放松活动过程:教师播放动物(狗、猫、公鸡等)的叫声,学生边听边学动物的叫声和模仿动物的动作。【上课之前,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促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在课堂中配合默契。】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尊重他们的个人情感,并始终不忘他们是孩子,有着童趣童心;而我,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生活中的大姐姐,和他们同学同乐。所以在教学关于occupation的单词时,我设计了富有童趣的肢体动作配合语言做示范,让学生边模拟我的动作边说  相似文献   

14.
侯晓雁  嘉木 《父母必读》2011,(1):106-108
模仿是孩子的一种内驱力,是他自发性的一种学习认知的方式。宝宝对小动物有种天然的亲近感。而动物的运动和活动特征又是最能展现出来的。在模仿各种小动物的游戏中。孩子可以对语言、动作甚至情绪进行模仿.同时也是一种爱心培养。增强孩子的触觉.感观觉。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学生在用手“表演”的各种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想像力,锻炼手指的灵活性。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演、音乐、绘画等),认识手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教学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日常生活物品,绘画纸,投影仪,磁带,彩笔等。【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板块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活动板块三、四;第三课时完成活动板块五、六。【教学流程】[活动一]猜一猜1.师做生猜。教师在投影仪下做手的动物灯影游戏,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动物,并让学生模仿这种动物的叫声或有特点的动作。2.生做生猜。自己选择小伙伴,比划手指,做出手影游戏,让其…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品德与生活的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上了一节《我与动物交朋友》的品德与生活课。课上,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种小动物,然后说说它们的样子、生活习性等,最后让学生模仿一下这些小动物的叫声。顿时,课堂上小猫叫、小狗叫、狼嚎、狮吼此起彼伏,老师和孩子似乎都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7.
教唱前,师生先共同描述小鸭子的形态,激发起孩子们模仿鸭子的兴趣。然后教师弹奏此曲,让孩子随意模仿小鸭子的动作。教唱中,要掌握“(?)”及“(?)”的节奏,唱准5-5的八度跳进,并学会“呷呷呷”的叫声。教唱后,可让幼儿扮演三只小黄鸭的各自形态。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呷呷呷”的叫声处可全班幼儿一起叫。  相似文献   

18.
录音机,这是每位教师手上都有的最普通的电教媒体,我在教学上为了防止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除了单一的连续放音,让学生跟读操练以外,还采用了如下方法。1.配画放音。在教第7册21课《BorrowingBooks in the Library》时,我先用投影仪出示有关的图片,介绍这是 Tim 去学校图书馆借书,然后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 Tim 是如何借书的,使学生既能根据录音内容深刻理解画面,又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并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2.模音配音。学生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动物单词后,我录制了许多动物的叫声和模仿动物的叫声,在课  相似文献   

19.
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公开课都比家常课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无论是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效果都更加精致,值得听课教师学习和借鉴.但细回想这些精心设计的课,其中所暴露的问题也让人深思. 一、课堂活动一味追求"热闹",忽视生成实效 例如,一教师在教学动物类单词时,觉得课堂气氛有些沉闷,便临时设计一活动:要求学生模仿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的叫声,比比谁模仿得像.学生们立即热情高涨,很快教室里便响起了各种动物的叫声.在之后的近10分钟时间里,教室俨然成了动物园. [反思]课堂生成不仅要精彩,更要讲求实效.在上述案例中,授课教师显然是在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表面看来,的确活跃了课堂气氛,然而,课堂生成并不是追求背离教学目标、毫无实际效果的热闹景象,这样的生成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思维活动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思维提供支持。笔者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亲自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