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喻是常用修辞法,用于记叙文、散文一般称“比喻”,用于说明文一般称“打比方”,用于议论文论证时一般称“比喻论证法”。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比喻有几个常见理解误区,下面略作分析。常见误区之一:比喻的本体、喻体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比喻的三种常见类型(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体一般是名词或名词短语,鲜有例外。如:《荷塘月色》中“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明喻,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明珠、星星”;《十里长街送总理》中“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是暗喻,本体是“长安街”,喻体是“大海”;《故乡》中“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是借喻,喻体是“厚障壁”。不过,比喻还根据本体、喻体、比喻词的结合情况,衍生出另外一些变化形式,如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等。其中有一些比喻的喻体,不是名词或名词短语,而是句子。如,扩喻就是本体、喻体互为平行的句子的一种扩大形式的比喻。“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句歌词,用“老鼠爱大米”来比“我爱你”就是这一类。这类比喻有时本体在前,有时喻体在前,比喻词常被省略,两个句子的结构可相同也可不同。荀子的《劝学》,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相似文献   

2.
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形式。暗喻的基本结构形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喻词一般用“是、成为、形成、化作”等。暗喻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可以不出现喻词,变成一种“附加式”,本体作修饰语,喻体作中心词,或者相反。二者组成修饰、被修饰关系。  相似文献   

3.
9.逆喻:本体与喻体呈逆向形式的比喻。逆喻与倒喻的异同:相同之处都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不同的是,倒喻的本体与喻体次序颠倒,二者有修饰或限制关系,而逆喻是本体作喻体,喻体作本体,二者无修饰或限制关系。逆喻分三类:一,把“A像B”说成“B像A”;二,把“A是B”说成“B是A”;三,在诗歌中喻体与本体并列。例如: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明喻、暗喻、借喻这三种基本格式的比喻俯拾即是,易于辨认;而三种特殊格式的比喻却偶有所见,易于忽视。后面三种,兹作例释,告示读者,聊以共识。一、省喻调的比喻这种比喻,本体、喻体均出现,只是中间省喻词,或用“的”字来联系,使二者直接构成复指短语或定名结构的短语。这种格式,由于本体和喻体结合紧密,因而用语显得更精炼,更简洁。例如: ①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第一册14课《小小的船》)  相似文献   

5.
比喻的鉴赏     
“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若问这个比喻的本体、喻体是什么,一般都会回答:清香(本体)仿佛歌声(喻体)。这是用抓主干,找中心词等方法得出的结论。在比喻教学中,运用语法分析手段,紧缩句子,确定本体、喻  相似文献   

6.
修辞格比喻,又叫“打比方”,指利用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借这一事物来描写或说明另一事物的语言现象。比喻有四个要素: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标明比喻的词)、相似点(本体与喻体共有的特点)。有时本体和相似点不明显,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根据这四要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特征,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及其若干种变式,后者常见的有博喻、连喻、引喻、缩喻、倒喻、逆喻、进喻、派生喻、类喻和较喻共十种。下面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介绍。 1.明喻:明显地打比方。明喻的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比喻词常用表相似关系的“像”、“好像”、“如”、“比如”、  相似文献   

7.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和各类复习题,比喻考查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直接考查比喻知识。例1:(文段)刘向《说苑·善说》记惠子论“譬”,说“弹之状如弹”则“未喻”。皇甫溰根据“岂可以弹喻弹”的意思,总括出比喻的原则:一方面“凡喻必非类”,另一方面“凡比必于其伦”。(题目)皇甫溰总结出比喻的两个原则,这两个原则,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   ;二、   。(每空不超过15字)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要构成比喻必须做到:本体和喻体是不同性质的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具有相似…  相似文献   

8.
奇喻、怪喻,自然也是比喻。构成比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一是喻体。本体是眼前所见或亲身经历过的,要加以说明的事物;喻体是脑子里所想到的,是用来说明本体的事物。喻体必须是一般人都见过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倒喻”?比喻都是借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前者称为喻体,后者称为本体。通常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如“美女如花”;如果有意颠倒次序,把喻体移置在本体的前面,说成“花似美女”,那就是“倒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对于比喻,同学们一般都比较熟悉,现就你们不太注意的几种变式加以例析。一、倒喻,就是本体和喻体颠倒次序的比喻。倒喻与一般比喻"本体像(是)喻体"的格式相反,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构成"喻体像(是)本体"的形式,这又有两种格式。甲式为"喻体像(是)本体"。如: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中,用作隐喻和转喻的大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动词用作隐喻和转喻的修辞现象在修辞著作中一般都不提及,就笔者在教学中碰到的语言实例来看,动词用作隐喻和转喻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里对此作一简单介绍。一、动词用作隐喻动词可以单独或同其他词语一起构成短语用作隐喻。一般说来,这种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但不出现比喻词;句子表层结构看不出本体和喻体的直接联系,而实际上的比喻关系隐含在句子深层结构中。真可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也。例如: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在英语句子里,修饰名词中心词的修饰语,如果是介词短语或者是修饰分句的话,一般都是把它们置于被修饰名词之后,而且常常是紧跟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的。例如:1.Itwasabitterlycoldnight,withdrivingsnow、…(那是一个刺骨寒冷,飘着雪花的夜晚,……)句中的介词短语withdrivingsnow修饰名词night。2.…IthadagraceandapoetrythatonlyMasefidldcouldhavegivenit.(……它富有一种只有梅斯菲尔德才能赋予的美感与诗意。)上句中的that…分句用于修饰grace和poetry。如果出现既有介词短语,又有修饰分句同时后置,修饰同一…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互喻”,就是互相比喻,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范围中,比喻的一对本体和喻体互易,也就是第一比喻分句的本体(喻体)是第二比喻分句的喻体(本体),两个事物互相做比,从而达到一种较深的修辞效果。如:  相似文献   

14.
谈古书不能不懂修辞,懂修辞尤应弄懂比喻。本文想就古汉语的“三喻”、借喻和借代、比喻和比拟等三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明喻、隐喻、借喻 一般说,比喻是由被比喻事物(本体),比喻事物(喻体)和喻词(联结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个成分构成的。按照这三个成分在句子中的隐现情况,古汉语的比喻主要有明喻、隐喻、借喻三个基本形式。 明喻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其一般格式(又叫详式)是“本体(甲)象喻体(  相似文献   

15.
比喻中除了有明喻、暗喻、借喻,还有多种变化形式,本文通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精品《绿》作一些介绍。一、缩喻喻体与本体直接结合成定语 中心语的偏正短语(不用比喻词),叫“缩喻”。例如:“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  相似文献   

16.
请看下列例句;①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弃流着。《谁是最可爱的人》②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土地》例①②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例①中的“思想感情”是本体,“潮水”是喻体,本体“思想感情”修饰喻体“潮水”,组成修饰和被修饰关系。例②亦如此。像这些本体和喻体直接联系,组成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的暗  相似文献   

17.
以名词为主体的短语叫名词短语。名词短语按其内部结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并列组合而成,短语内各组成部分不分主次,没有修饰限制与中心词的关系,几个并列项都是主体成分。名词和名词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助虚词“和”(跟、与、同、及)组合起来。例如;  相似文献   

18.
定语是名词短语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定语一般要放在名词短语的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也有定语放在名词短语的中心词之后的,我们称它为“定语后置”。常见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一、数量词作定语后置,构成“中心词(名词) 数量词”格式。这里的“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如: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齐景公有马(千驷)(《论语·季氏》)留仅五日,历有名迹(四)(《文徵明集·游洞庭东山诗序》)二、形容词、动词短语作定语后置,构成“中心词(名词) 定语 者”格式。这里的“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19.
名词词组的基本构成形式为限定词(Determiner)+前置修饰语(pre.modifier)+中心名词(HeadNoun)+后置修饰语(post.modifier)。后置修饰语是名词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名词后置修饰语能帮助学习者正确划分英语句子成分、提高英语语篇分析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但英语名词词组后置修饰语的构成较为复杂,可以由各种词、词组以及分句组成,其赋予的意义由与名词中心词的关系来决定,通常分为限制性修饰和非限制性修饰两种。本文将从词、词组以及分句等层面来分析英语名词词组后置修饰语的构成及其用法。  相似文献   

20.
联喻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依存的比喻连接成为整体的比喻群。联喻有两个特征:一是相关性,本体之间、喻体之间都有某种关系;二是呼应性,前后比喻之间往往互为条件,孤立地看其中一个比喻似乎十分平常,但将几个比喻联系起来着眼于它们的呼应关系,会感到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