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对创新人才培养,笔者一直有两个困惑.困惑一,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考试成绩很好却缺乏创新力?困惑二,如何解决"李约瑟悖论"?李约瑟是研究东方文化的一位重要专家.他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但是,现在的科学,像量子理论、相对论等哪个是中国人发明的呢?这种悖论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学术魅力的课题。本文根据李约瑟自己对相关几个悖论的分析,称为"李约瑟悖论"。正是李约瑟对"中国无科学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三种观点的分析批驳,形成了"李约瑟悖论"的三重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从中西科学形态、制度形态、文明形态三个层面的比较,较为深刻地揭示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内在原因与制度根源,也是对李约瑟悖论的一种诠释,而这本来就是李约瑟悖论的应有之义。通过对中西科学技术和经济增长的大跨度历史分析与比较,进一步考察了"李约瑟悖论"的经济背景,并分别阐述了对李约瑟悖论的科学学解释与经济学解释。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刚看到您发明的那么多新材料,感到一种震撼!它们解决了我国重大装备的那么多的关键问题。我们想知道,您是怎样与金属复合材料结缘的?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的悖论与开放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先华  郭际 《科技与管理》2007,9(1):127-129
主要探讨了技术创新悖论的类型,深入研究了技术创新悖论的成因,并重点介绍了开放式的创新模式,最后对如何解决技术创新的悖论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问题巳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代名词。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研究李约瑟问题的高潮,然而,李约瑟问题是什么?李约瑟问题有没有解?研究李约瑟问题的价值何在?本文通过对李约瑟著作3主国内学者对其进行的研究,试图对上述问题的研究现状给予概括。以求对李约瑟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发明离不开创新,发明和创新鱼水相依、情同手足,发明家与创新为伴,就能够在发明实践中如虎添翼,能够使发明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防止发明成果“胎死腹中”,从而提高发明的成功率。硬纤井盖缘何一举夺魁前不久,美国在一项发明新成果评比中,一种设计原理并不高明的防盗井盖荣获金奖,而许多设计比获奖井盖先进得多的井盖,却在评比中名落孙山,这是为什么?难道说老外也在评比中搞不正之风?非也,因为绝大多数发明家在进行防盗井盖的设计时,无一例外地是从如何设计防盗装置、使窃贼难以偷走井盖这个角度进行思考的,因此,他们设计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环境的日趋复杂多变及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创新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成长和效率非线性提高的重要途径。组织结构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企业技术创新管理面临着技术和组织上的两难悖论,即企业越是追求高新技术,就越是导致企业偏重内部结构并导致部门之间的隔离,从而越是阻碍了企业技术创新;高生产率、产品商业化创新和创新信息管理都需要一个严格等级分明的组织,而新技术发明和创意都要求比较灵活机动的、非等级制的组织形式。企业内外的合作网络机制是解决技术创新的两难悖论、提高创新绩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赵霞琦  李爱民 《情报杂志》2006,25(6):123-124,127
现代开放和无序的网络信息给人们带来了信息超载的困惑,而特色数据库建设作为一种解决信息超载的手段,可能进一步刺激信息超载,因此形成了特色数据库建设与信息超载问题的悖论。通过对解决该悖论的各种方法的反思,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使二者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团队领导该如何激发员工创新?从中国传统阴阳哲学的角度出发,基于悖论式领导的角色,提出悖论式领导的整体性认知将影响员工对工作角色的感知。通过对395位团队成员和39位团队领导的多时点配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悖论式领导对员工创新的双重影响路径。研究表明,在个体层面,悖论式领导将促进下属不仅关注内部还关注外界工作资源,提升员工跨界行为,从而促进员工创新;在团队层面,悖论式领导将促进员工不仅关注自身,还关注团队整体,提升团队协作行为,从而促进员工创新,且在团队竞争氛围高时尤为明显。本文所提出的悖论式领导影响员工创新的2条路径,丰富了悖论式领导理论以及员工创新管理理论,并可供团队领导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国策。 然而,学生的创意源自何处?实践能力怎么培养?能否从小对学生进行发明创新意识的熏陶?能否在中小学开设一门发明创新活动课?怎么样开设这门课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开放式创新的跨组织合作问题已广受关注,但鲜有关于开放性悖论形成机理的研究。本文基于"动机→行为→绩效"的研究范式,分析了开放性悖论的产生过程并提出其治理对策。研究表明:有限理性、非对称信息以及不确定性助长了组织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引发开放性悖论的主要原因;解决开放性悖论的关键是如何实现组织的知识共享与价值获取间的战略平衡;契约、声誉、信任与关系规范等机制的联合使用,将在遏制机会主义、保护独占性、提高开放度等方面治理开放性悖论。  相似文献   

12.
萃智(TRIZ)理论及其发明问题解决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何取得不断的突破性创新,是摆在很多国家和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TRIZ作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一种指导创新的强大理论工具,可以有效引导人们突破思维障碍,以新的视角分析问题,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TRIZ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重点介绍了TRIZ理论的发明问题解决程序。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不创新就灭亡的时代,要用新视野、新思路和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本文阐述了创新的重大意义,如何全面认识和理解创新,并归纳总结了创新发明的一些技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以下简称SCC)第一卷出版之前,李约瑟必须要解决中英文混合排版的技术问题。他通过科学合理的版式设计为SCC规划了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解决方案。但此后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当汉字铅字的来源出现问题以后,李约瑟以其执着而又不失灵活的处事方式,最终赢得了多方的支持,帮助剑桥大学出版社购置了全套的汉字铅字,才算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李约瑟在其中所做的很多工作已经超出了一个作者应负的责任,但他甘居幕后,所以这段往事长期以来并不为人所知。在我们今天看来,如何跨越中西方科学文化交流中语言的障碍,李约瑟的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眭平 《世界发明》2002,25(1):4-5
在发明创新活动中,设问能激发创意吗?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要想得到有创新的设问,是有“设问”技术的。不少发明家都认为:好的设句,往往会引出好的发明。问什么,如何问,这就是设问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问的适当与否,问的针对性与否,都会影响到发明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杨鑫 《科教文汇》2007,(12Z):71-71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学科就是母语教育,中国人学语文难,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把重点转到学生学法指导和读写、鉴赏、应用等能力的提高上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获得更高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人类似乎是最爱进行创新的一种生物,但是从生理学角度上讲,我们似乎并非天生爱创新。众所周知,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为了更好地捕猎生存,人类发明了狩猎工具;为了遮风挡雨,人类发明了房屋;天黑妨碍视物,人类发明了电灯;羡慕鸟儿能够飞翔,人类发明了飞机;为了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人类甚至发明了计算机……这些发明创造就是  相似文献   

18.
观察发明法是指发明人主要利用"观察"这一手段,获得新的发明课题或突破某一发明过程中的难点,从而取得发明成果的创新技法。在创造发明的实践中,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运用好这一技法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9.
元易创新方法能够解决不同的创新发明问题,大至某个行业、小至某个具体产品的发明创造,通过选择不同的创新维度,与一种或几种创新法度耦合,可以形成若干创新方案用于指导创新实践,将创新发明以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一、微处理机是如何发明的1947年,威廉·肖克利与约翰·巴丁和华尔特·布拉顿一起在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1957年7月,担任费尔柴尔德公司研究与开发部主任的诺伊斯及杰克·卡尔比发明的集成电路之后,微电子行业的另一项最重要的创新就是特德·霍夫于1971年发明的微处理机。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