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出身及经历 ,孔子逐步形成了自强、好学、乐观、求实、精思、笃行、耿直的人格 ,体现出一种上进的人格精神。这一精神不但是成就孔子博大精深思想的基础 ,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孔子思想之所以在后世能够流传并成为主流 ,其完美的人格及体现出的人格精神则是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孔子的人格和思想共同构成了孔子作为个人所特有的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2.
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论述主要包括理想人格的精神价值内涵、理想人格的品质特征和理想人格的层次等方面的内容。孔子在理想人格的实践中,提出了立志、学习、克己和修己、内省等几种途径。孔子关于理想人格的理论和实践是密切联系的,它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理想人格模式和塑造理想人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关于人格美的意识,主要源自孔子人格思想儒家道德伦理观念体系,而孔子人格思想是依据当时社会经验所建立的道德模式和人格观念,是封建农业社会的产物,有着时代局限性。因此,孔子人格思想在思维方式和逻辑形式上难以符合现代科学意识要求,只有批判地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科学地建构符合现代要求的道德理念。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人格思想在《论语》中主要体现在君子、仁人和圣人的道德品格上。孔子所提倡的人格修养就是通过对“仁”的不断追求,使君子的道德品质趋于完满,以成就圣人的完美品质。这是一个在恰当的位置上力求进取而非偏激的发展过程,也深刻地体现了孔子的人格思想中“和”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孔子思想中对于君子的人格设计有两种,一是君子之德;二是君子之风。"德"是君子人格的内在底蕴;"风"是君子人格的外在表现。孔子主要以"德"为中心,从君子之德、之学、之才以及君子与人相处等方面阐述自己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6.
试析孔子道德人格学说的主要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人格主要范畴是指人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的主要内容.孔子道德人格主要范畴可概括为知、信、忠、孝与弟(悌).  相似文献   

7.
道德人格主要范畴是指人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的主要内容。孔子道德人格主要范畴可概括为知、信、忠、孝与弟(悌)。  相似文献   

8.
该文阐述了孔子有关人格修养方面的内容 ,孔子的人格评价标准 ,以及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架构了一个庞大而有效的伦理思想体系。这一伦理体系在孔子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仁是孔子伦理学说的核心,仁的基本思想是爱人,孝弟是核心,君子人格是其终极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0.
孔子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自身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君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在《论语》中,孔子所言的君子是身份君子和德性君子的统一。在立足君子人格"德位一致"的基础上,在德性视野中,从仁义礼智信"五德"角度,孔子确立了君子人格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孔子虽然没有专门谈论美学的专著,涉及到艺术的论述也比较分散,但是他的美学思想却极其丰富。其关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中和之美”、“美与善的统一”、“仁学之美”等方面。应深入研究孔子的美学思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完善人格和提高人文修养有着启发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孔子的美学思想集中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为内容的礼乐美学思想,体现了一种以“礼乐相亲”为审美原则的规范之美或秩序之美;其二,以“游于艺”、“尽美尽善”、“绘事后素”等为内容的艺术美学思想,在标明了对待艺术的态度——“游”之外,一方面体现了一种以“绘事后素”为审美追求的自然美倾爱,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以“善美相成”为审美标准的“和谐之美”诉求;其三,以“仁”为核心,以“文质彬彬”为审美理想的人格美学思想,生发出了一种以“文质协调”为审美法度的人格美水准。孔子的这些美学思想成为儒家审美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与柏拉图作为中西两大文化传统的形塑者与代表者,历来被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本文选取他们二人的文艺思想,主要从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的理想人格、文艺的美学批评三个方面对之进行比较论证,既见出他们文艺思想的相似性,又总结出他们文艺思想的根本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李贽一直被认为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叛逆者,是反对儒家、孔子的。本文针对传统观念对李贽看法所存在的局限和盲点,通过对李贽著作的深入研读和他生活经历的了解,收集可靠的言论证据、重新分析李贽的信仰,认清李贽对道学进行激烈批判的实质以证实李贽并非真正反对孔子,他反对的是借孔子之名谋取自身利益的假道学,实质上是为给孔子正名,还孔子一个平民凡人的面目。  相似文献   

15.
<论语·泰伯>篇载孔子以"大"论尧."大"既是一个道德的范畴,也是一个审美的范畴.伦理内涵与审美悦乐协和统一的艺术与人生诉求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体现.孔子观尧,以之为"大",实际上孔子是在肯定尧之人生历史地表现为其盛(至)德与崇高、广大且光明之审美风貌的合一.  相似文献   

16.
从艺术教育概念出发,探讨了艺术教育对个体人格健全和完善的作用.概括地介绍了两种艺术教育的方式,来实现大学生的人格完善.  相似文献   

17.
孔子在整合梳理先前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和为审美尺度,以仁为审美思想的核心,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美学思想。他用审美化的人生态度去实践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在诗、礼、乐的有机相融中实现他崇真、致善、尚美的价值取向。他的审美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可贵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教育功能,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教育与从政人才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师工作等四个方面说明孟子对孑子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特别着重孟子在教育理论上提出许多创新观点,丰富了孔子教育思想,从而推进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在教育功能问题上,孔子认为,人的个性形成是通过学习和教育来实现的,从而肯定了教育的功能。孟子进一步指出,教育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否则人就不能超出一般动物,从而肯定了教育在提高人的价值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