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还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对隐喻这一本质的认识也使人们更加重视隐喻在外语教学(在我国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下文拟就从隐喻的本质出发.探讨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英语文化教学及阅读理解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语境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认识。综观国内外学者的各种不同观点,文章从认知角度对主观语境进行了界定并探讨主观语境在隐喻识别及理解两个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以下几点:(1)交际者在语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2)新隐喻的识别要结合一定的语境,隐喻的识别与交际者的个性、爱好等即主观语境密切相关;(3)主观语境不同,隐喻理解的视角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儿童身体隐喻理解能力的发展:语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隐喻理解量表,以某县城小学2、4、6年级共168名学生为被试,考察儿童在有和无语境中身体隐喻和非身体隐喻的理解成绩。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增长,在语境下儿童的隐喻理解能力越来越强;(2)2年级儿童的隐喻理解极不稳定,语境对隐喻理解的作用小且具有不确定性;(3)4年级儿童无语境的身体隐喻理解水平最低,有语境的非身体隐喻理解水平最高;(4)6年级儿童有较高的隐喻理解水平,能比较准确理解有语境的非身体隐喻,语境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隐喻认知观与阅读理解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倍受认知语言学家们的关注。国内外语言教育学界普遍认为隐喻和隐喻能力和外语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理蟹作为外语学习的环节和反映学习者目标语掌握水平的重要能力。本文从隐语的认知机制,阅读语篇中隐喻的特点和作用及隐喻能力和阅读理解的关系等方面粗略的探讨了隐喻能力培养对阅读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隐喻理解是隐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隐喻的理解离不开语境的参与.文章试运用Sperber和Wilson关于认知语境的理论来分析隐喻理解,提出隐喻的理解过程是听者根据相关原则,在自己的认知语境中选择出最具语境效应的假设,来推导出说者隐舍的信息意图.  相似文献   

6.
儿童身体隐喻理解发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小学儿童身体隐喻理解发展特征.采用自制隐喻理解成绩量表,以某县城小学二、四、六年级共168名学生为被试,考察儿童身体隐喻和非身体隐喻解释成绩.结果表明,小学儿童非身体隐喻的理解成绩优于身体隐喻的理解成绩,对源域不熟悉的隐喻的理解水平高于对源域较为熟悉的隐喻的理解水平;儿童中年级开始理解隐喻,中年级隐喻理解受是否熟悉源域具体特征的影响最大;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非身体隐喻和身体隐喻的理解不断发展但发展的速度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曹军 《巢湖学院学报》2006,8(1):143-147
隐喻发生的语境和隐喻的语义预设相互影响,决定了隐喻的理解。语境确定了语言表达式是否需要隐喻理解。语境还在在表达式的语义基础上,生成合理的隐喻理解的视角,决定隐喻意义的产生,参与并决定了到隐喻表达式的合适性和可接受性。语境包含了隐喻合理理解所需的一切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对隐喻的理解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理解有过阐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解释隐喻的意义,都离不开语境的作用,语境作为语言存在的载体,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语境并不是预先给定的一系列静止的因素,而是动态的,是入对与语言使用有关的知识的认知化概念化的知识结构。本文以《红楼梦》隐喻为例,从语言、非语言、文化因素等几个方面探讨语境对隐喻的理解所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是辞格,但随着认识的深入,隐喻被看作是一种认知机制。隐喻无所不在,隐喻的理解也是语言学家一直研究的问题。隐喻的理解一般分为两个步骤:隐喻的辨认和隐喻意义的推断。本文拟从语境出发,以《红楼梦》中出现的隐喻为例,探索语境在隐喻辨认和隐喻意义推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隐喻植根于日常语言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运用语言和思维的基础。外语教学的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目标语思维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往往倾向于用习得母语的思维方式来分析、思考甚至理解新的一门语言,缺乏用目的语概念图式进行思维的能力,这或多或少的给学习者造成一定的障碍,影响到第二语言的习得。笔者则从隐喻思维入手,探究隐喻思维的基础、特点以及隐喻思维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