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空间集聚是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趋势,这种现象亦成为2013年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的热点,一二级城市创意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为这种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此同时,如何科学评估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亦成为城市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当然,传统文化产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变革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肖怀德 《现代传播》2014,(4):114-117
本文从梳理产业集聚理论和中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理论成果,总结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特征出发,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对传统产业集聚的超越性特征,并结合中国10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分析了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要问题,总结出规划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前提。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即文化资源富集中小城市(镇)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涵盖广播电视、电影、表演艺术、书刊出版、新媒体等11个方面22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2010年我国31个省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提炼了影响竞争力的5大因素.进一步测度了我国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并分析了集聚程度、经济发展与竞争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地区差异明显,文化产出、人力资源等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产业集聚是提升竞争力水平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的宏观角度来看,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特别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本文针对城市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内外创意产业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出建立我国城市创意产业评估指标体系的一些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亚鸽 《今传媒》2016,(8):71-72
在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关注的时代,将产业集聚为园区,再将园区打造成一个具有独特标识的品牌,已经成为许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一种模式。而在构造品牌的过程中,离不开品牌宣传,宣传缺位给园区带来的影响无疑是致命的。本文以大连15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从其品牌构造在宣传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成都“东郊记忆”品牌宣传成功实例提出应对建议两个方面论述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品牌宣传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6.
罗梅 《出版广角》2011,(12):9-10
目前,动漫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具有很大成长空间和潜力的朝阳产业。国家也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措施来鼓励和扶持动漫出版产业的发展。自2008年8月,文化部出台《文化  相似文献   

7.
夏颖 《传媒》2011,(3):38-40
所谓产业集聚(Industrial Cluster)是指在某个产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目前,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创意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已经开始从政策性资金引导、市场化融资、集聚发展和产业链整合上  相似文献   

8.
周云倩 《视听界》2007,(1):108-109
在产业经济学中,产业集群特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紧密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在传媒领域,也存在类似现象。随着我国媒介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链的不断拉伸,背依区位的媒介集群也渐次形成,如当前民营电视公司中的80%“整齐”落户北京;在北京,广东等地区涌现众多纸媒竞合现象,无不显露媒介群落化的趋势。从一些征象可看出,媒介产业集群呈现与其他产业不同的运行态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告产业FDI集聚空间分布集中且比重偏大,京、沪、粤三地FDI集聚各有特色和优势。FDI集聚对中国广告产业竞争力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重要的是要调适到一个合适的比例上。  相似文献   

10.
京杭大运河流淌千百年,产生了一批沿运城市,造就了璀璨的运河文化。沿运城市由于自身蕴含的运河历史文化因素和品质,在实施文化与旅游融合战略以及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战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使沿运城市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地。沿运城市可以依托运河文化创办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园区,选择特色鲜明的门类优先开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航母,形成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逐渐实现城市经济转换,使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影响力,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本文以淮安市为例,提出依托运河文化开发创意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园 《新闻前哨》2014,(11):44-45
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新兴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湖北作为楚文化的摇篮,荆楚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文化创意类型极其丰富,也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创意资本.厚重的荆楚文化,形成了具有湖北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电视节目是一股重要的力量,电视节目中的文化创意能够加快发展,整个文化创意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使电视节目中的文化创意难度增加,但通过融合奋进,发展空间也将增大.关键是我们要有文化创意的意识;要掌握电视节目中文化创意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肖超 《出版科学》2009,17(5):61-64
随着出版产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出版产业集聚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产业集聚理论,从现状、特征和原因三个方面对我国区域中心城市出版产业集聚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中政府职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翯轩 《新闻世界》2010,(10):33-35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家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文化和知识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勃兴,其发展规模和程度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产业的集群化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作为新兴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其集群化的趋势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内涵,然后从创意产业自身发展的内外因入手,分析由此形成的两大不同类型的创意产业集群及政府在这两种模式中的作用,最后,根据英美等国文化创意产业化发展经营中政府的作用,指出我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扮演,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创意产业集群更加高效的运作、更具自身特色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轶 《现代传播》2007,(1):108-111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也越来越呈现出“显学”态势。然而目前有关“文化创意产业”命名混乱;在研究范式上分为“文学艺术”、“新闻传媒”、“产业经济”三大类别以及“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模式。这种研究范式的分野带来种种弊端和局限性。惟有摒弃现有学科上的人为限制,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才能避免目前在研究资源上的浪费,并借以扩大该研究领域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媒体产业化和集团化发展,媒介产业集聚现象越来越普遍.但基于发达国家的产业集聚经验及理论在指导中国实践时可能存在潜在风险:相关理论的适用性问题、唯市场论及产业集聚自身固有的风险等.因此,中国媒介产业集聚不仅需要本土化研究,更需要符合我国的媒介定位和政策.此外,还需通过产业优化等来规避中国媒介产业集聚发展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知识产权的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的新型产业。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上台后率先提出创意产业理念。英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政策激励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分析的基础上,以上海市静安区"现代戏剧谷"为例,研究了创新模式整合资源提升城市域文化软实力,提出积极打造城市文化创意创业集聚城市,"文化创意创业"品牌形成创新新动能,是城市文化创意创业集聚城市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创意产业正在蓬勃兴起与发展,各地创意产业园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在新的形势下,对于创意产业建筑,不论是内部空间还是外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文章阐述了创意产业园的概况,在分析我国创意产业建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创意者的使用要求和建筑文化性出发,探讨创意产业建筑的空间和功能,并对创意产业建筑的形式和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从字面上理解实则包含了三层范畴:文化、产业、园区(空间).现有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层面,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价值、解释集聚现象以及区位选择等等,但缺少从文化以及空间的视角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解读及分析. 空间一直以来都被看成是时间的附属,没有得到社会学者的重视.诚如福柯所言:"空间以往被当作是僵死的、刻板的、非辩证的和静止的东西."(福柯,引自夏铸九、王志弘编译:《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台湾明文书局2002年版,P392)而1974年列斐伏尔出版专著《空间的生产》,则被视为西方思想"空间转向"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时代的主题。高校如何更好培养创意人才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本研究首次提出创意团队领导者特质"三位一体"的内涵,包含专业技能类、经营管理类和人格魅力类创意团队领导者特质;分析创意团队领导者特质在促进创意大学生成才、创新创意人才教育和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孵化器培养创意团队领导者特质优势,以此构建基于创意团队领导者特质培养的创意产业人才孵化器模型,分析该孵化器模型建设理念和运营的特点,为高校更好培养创意产业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