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媒介理论家尼尔·波兹曼认为电子媒介的产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的"宅现象"就是典型的例子。大学生宅现象表现为过度依赖网络,沉迷于某种事物,在媒介中开展社交,性格低调自闭,生活不规律。从波兹曼的视角来看,媒介环境、信息过载、幼儿谦虚、逃避心理和娱乐至死是宅现象背后的成因。"宅现象"引发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思想萎缩和生理疾病等问题。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可以帮助大学生"宅人"开启和维持一种理性的网络媒介接触习惯。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里充盈着各种海量资源,诱使当代许多大学生选择了"宅"在里面的生活方式,而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又使这种"宅"现象不断升级,"宅男宅女"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乃至价值取向无不在"宅"中发生着惊人的改变。作为一种逐渐主流化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宅"已经给大学专业知识教育和学生价值观念建构带来了隐忧,亟须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其做出积极探索,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宅"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宅"现象,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宅"现象的概念、影响、成因、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或者不愿意同外界多接触,而逐渐成为"宅男"、"宅女"。大学生"宅现象"的出现和队伍的不断壮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这种"宅现象"予以了高度关注,这也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做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如何在新时期有效应对大学生的"宅现象",如何在这种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分析我国大学生"宅现象"的成因,并对这一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宅男宅女"是新媒体时代下出现的流行词汇,"宅"已成为了当下部分青年男女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宅一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以福建部分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宅一族"的生活状态及其引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6.
现在大部分大学生多数时间宅在宿舍,成为所谓"宅男宅女",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宅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现象明显.开展"三走"活动与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研究对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提升、习惯养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广州6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对数据描述统计基础上,建立logistic模型对"宅"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回归模型表明,高年级、独生子女、体育锻炼时间较少、没有兼职的大学生,越容易成为"宅"大学生,最后对加强"三走"活动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和广泛使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宅居”现象.文章以河南某大学新校区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对“宅居”现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宅居”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以数字网络为代表的新传媒技术的普及,而这些新传媒技术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它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建构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宅居"现象就是在此背景下得以迅速蔓延的,而紧跟时尚的大学生又是"宅居"动物中的一个重要"部落"。笔者将重点立足于新媒介时代的背景,并从新传媒的特点出发来分析当代大学生中的"宅居"现象,以便对此现象做出客观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当今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宅"现象相当普遍,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大学生"宅"现象的出现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学业的发展及高校舆情引导带来不利的影响。"宅"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大学生缺少合理的学习生活规划和大学生生活经历的不良影响等三个方面。高校应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网络观等措施积极应对,以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宅"成为现代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催生了"御宅族"这一新的社会群体。作为思维活跃,网络操作熟练的大学生,其中一部分也由于各种原因加入"御宅族"这一行列,成为当代典型的"宅男""宅女"。文章着重对大学生"御宅族"生活进行调查,结合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发展特征、生活环境,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御宅族"现象引发了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足够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疏导和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生活,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和广泛使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宅居"现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河南工业大学新校区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分别从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宅居"现象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园中的"宅"现象,可分为网络娱乐取向的"宅"、网络社交取向的"宅"、网络购物取向的"宅"、网络学习取向的"宅"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教育和引导大学校园中"宅"现象时,需考虑解决高校教育管理的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宅"生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宅"成为一个时尚流行的词语,也造就了一种新的都市生活方式.作为"电脑一代"的大学生,网络应用熟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其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宅"现象的潜在或外显群体.为此,对大学生的"宅"生活特征进行调查,探析"宅"文化折射出的现代技术文明发展与传统的社群组织方式、个体身份表达之间的深刻矛盾,及其对青...  相似文献   

15.
在价值观多元化及社会环境信息化的背景下,大学生中宅现象大规模出现,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实状况令人担忧。应该通过对大学生宅现象的分析进而考察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利用情况,分析大学生宅的类型及其价值观;对我国高校闲暇教育体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改善大学生宅现象。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对我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年轻人触网的越来越多,特别是大学生,开始广泛地使用各种网络工具,参与学习、求职、游戏、聊天、交友等各项活动.可以说,网络生活已构成了大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网上信息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作为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的"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也由此面临着巨大的影响和挑战.了解和研究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探讨相应的对策,改进"两课"教育的教学方法,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在给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身体等诸多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社会现象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行为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了一定的负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19.
王叶华  桂守才 《文教资料》2007,(27):180-181,131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互联网的使用当中,其中相当多的大学生由于长时间的使用互联网而对网络产生依赖,出现"网络成瘾综合症"。本文首先探究网络成瘾的含义,并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指出大学生心理特点、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是大学生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生为本",将"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互联网+"创新2.0下教育大转型的应有之意。"互联网+"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而且其复杂的信息内容、开放性的信息平台双面性的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我们在充分认识"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还要认清"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达到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开辟"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