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议报道是新闻"金矿"之一,政府诸多惠民政策、决策、部署和行动等大都通过大小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这些关系到民生的信息,就是新闻记者要捕捉的重要新闻。然而,许多新闻记者并未遵循新闻规律,在报道会议新闻时,千个会议,一张脸孔,形成了固定模式,如×月×日召开××会  相似文献   

2.
关于会议新闻的报道,有人曾经总结为"穿鞋戴帽,摘抄材料"。诚然,一般的会议消息,这样做既轻松又不会出错,稿件写出来后,四平八稳,无可挑剔。但笔者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称职的记者,不能把会议报道程式化,只重形式而不注意挖掘会议上的闪光点。笔者以为要做好会议报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3.
当前,会议新闻形成了"程式化"模式,"会议八股式"报道更是比比皆是,在读者心目形成不好的印象。会议要下发很多文件和领导讲话,如何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及新闻线索,挖掘出"看点"、"亮点",使会议文件成为新闻线索来源的"富矿"?笔者运用数学的"加减乘除"四法则,跳出会议常规报道,从文件中挖掘"看点",下面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做好"减法",深入会议文件、讲话,过滤"冗余",精心选择报道亮点这是从会议挖掘新闻报道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写法。  相似文献   

4.
正会议新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百姓需要看,但又偏偏不爱看,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会议新闻报道存在着数量过多、篇幅过长、内容空泛、形式陈旧、官腔十足、千篇一律等问题,人们对会议新闻的批评不绝于耳,它几乎成了最不受欢迎的报道品种。因此,要想写好会议新闻,应从解决这些"痼疾"入手。强化竞争意识,不拘一格写会议新闻会议是信息汇集、记者云集的场所。面对大量  相似文献   

5.
正在地方党报的版面上,会议报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会议报道的千篇一律、呆板空洞影响了地方党报的可读性,使会议新闻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地方党报必须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和改进会议新闻的报道,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主动深入研究,善于从会议中"挖"新闻,以更好地发挥地方党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对会议报道不应一概排斥,会议仍是新闻的资源"富矿",值得从中"挖"新闻  相似文献   

6.
目前,党报会议新闻报道存在着不够务实、不够贴近的现象,表现如下:首先是多而杂。现在的会议多,关于会议的报道也多。翻开报纸,重要版面每天都有会议报道。其次是长而全。报纸上会议报道普遍写得偏长,本来一个普通的会议写几百字的简讯就可以了,却非拉长到千字以上,使本来可读性就差的会议新闻更显得沉闷,令读者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7.
记者从会议上千辛万苦抓回的新闻,常常被一成不变的写作手法和报道方式破坏得毫无价值。“老面孔没看头”,记者应当千方百计防止将会议中获得的新闻淹没在死板的形式里。 体裁要广泛 会议开幕发消息、中间搞专访、闭幕再发消息的报道方式在不少报社已成为固定模式,除消息和专访外,在体裁的选择上,似乎是“江郎才尽”了。 报道会议应当广泛运用各种新闻体裁。专访、特写、花絮、随笔、侧记等体裁并非与会议无缘。我们在读各种大报小报时注意到搞得比较活、读者爱看的会议报道。在体裁的运用上都是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上的会议新闻过多过滥,报道手段、报道形式又单调俗套,广大受众叫苦不迭,甚为反感。因此,改进会议新闻的报道,让会议报道摆脱俗套已成为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和亿万受众的共同心声。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更应该改变会议新闻的报道方式,深入采访,精心写作,在报道角度、标题拟定、导语、主体写作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使会议新闻耐看,观众愿意看,使会议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经得起考验。  相似文献   

9.
所谓会议新闻,指的是与会议有关的新闻报道的统称。一般说来,不论是传者还是受众,大多对会议报道很反感。其根本原因,就传者而言,会议报道形式较为呆板,尤其是与会领导得似"梁山英雄排座次",一旦将领导"缺位"或"错位",属"政治事故",记者乃至媒体领导必挨批挨罚。就受众而言,会议新闻往往内容空,没有明确、清晰、有用的新闻信息,或将本来很有新闻价值的信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宣传报道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会议报道的一般化,不生动,不能吸引受众的现象,要改进会议报道,克服"一般化"是我们一直研讨的课题.克服"一般化"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努力改革会议报道模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条.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会议不可多报,但重要的会也不可不报,关键是要在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做文章,进到"会海"也要"沉",从中捉"鲜鱼",取真货,要从会议中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形式要多样,打破老套套,冲破旧程序.  相似文献   

11.
搞好会议报道与发挥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优势休戚相关.会议报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实质上就是记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没能从会议报道这一"新闻富矿"中拓展思路和报道空间.改进会议报道不是简单地减少会议报道,或者降低其在版面中的位置.而应从"三贴近"的角度出发,跳出一般性程式化报道的苑囿,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报道的新闻含量,强化记者和编辑发现新闻、提炼新闻的能力,把会议中蕴涵的丰富新闻资源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2.
罗莉 《声屏世界》2009,(9):32-32
会议其实是新闻"富矿",只要有一双"新闻"眼、一对"新闻"耳,细心观察,耐心聆听,用心琢磨,千方百计在实化、深化、拓展、丰富会议提供的新闻事实、素材、线索上下工夫,就能开拓会议报道的创新空间,"泡会议"也能挖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3.
翟如海 《新闻窗》2010,(2):46-47
新闻要刹长风,会议报道要改革,这是新闻改革的长期任务、重要课题之一,其任务之艰巨,可从当下会议报道长风屡禁不止中窥见一斑。《新华社2003年新闻业务改革实施要点》提出,要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力刹长风,杜绝大话、空话、套话,使稿件精练、生动、清新、明快;要在中央新闻、会议新闻、授权发布新闻、国际新闻的改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如果这些改革措施能够一项一项地认真落实,人民群众就会对媒体的新闻报道做出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李登清 《新闻前哨》2004,(12):52-53
会议新闻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形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媒体的联播类新闻栏目中,会议新闻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可否认,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采编方式的创新不力,电视新闻会议报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长、呆、空"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传播效果。电视新闻会议报道的改革成为困扰大家的难题,也是电视新闻界当前共同面对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之前时政报道不接地气、创新力不够与指令性要求过多有关,那么当前,就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以"走转改"的要求和做法,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宣传味道过重、表现形式不佳),达到有效宣传目的。力争做到"时政新闻要有厚度、经济报道要有深度、民生新闻要有温度、宣传报道要有尺度"。具体地说,就是时政新闻按新闻规律办事,突出新闻性,压缩会议和领导活动的程序性、简报式报道,突出其中的新闻内容;民生新闻要体现人文关怀,呈现民生幸福,要有任务、故事;经济新闻要有内涵,突出具体做法、经验,减少成就性的概念式报道。增加体验式报道、系列报道、主题报道,这是摆在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新闻栏目前的一个既传统又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学中,新闻体裁没有“会议报道”或“会议消息”、“会议新闻”一类,倒是在《书学》中找到“会议纪要”一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会场的画面和会议的内容,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把这类新闻称之为会议报道或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17.
李云刚 《青年记者》2012,(24):47-48
会议报道是新闻宣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会议报道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雷同老套、格式化、程式化、缺乏创新、新闻性不强、可读性不够等问题。由此造成的问题就是:记者写起来费劲,读者看起来没劲,无人愿看,无人愿读,会议新闻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8.
会议新闻是新闻节目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会议新闻不但客观存在,而且非常重要;不但要报道,有时还要报透报足.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会议新闻的报道常受制于会议议程、内容而陷入程式化的误区,有些会议新闻内容空泛,空话、套话连篇.  相似文献   

19.
会议新闻给人们提供了重要的新闻信息,让观众从中了解国内外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及政府的方针政策,做好会议报道是各级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但单调、沉闷、冗长的会议新闻使人们产生了对其的非议和不满,尤其是县级电视台的会议新闻要占新闻总量的大部分。本文就如何看待会议新闻报道的现状,粗浅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一、对会议报道要做具体分析,分清主次轻重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全国经济工作会议、重大的庆祝纪念活动等,对全局有重大影响,涉及国家重大政策方针的制定与发布,对这些为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的会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地市级党报,报道好市委、市政府的会议.宣传好会议精神.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如何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改进会议报道,让读者爱读,增强宣传效果,还需要我们在新闻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完善。众所周知,会议是新闻报道一个不可缺少的新闻资源。对于任何一家新闻传媒来讲,会议新闻同一切新闻一样,不是要不要报道的问题,而是如何报道好的问题。地市级党报拥有其他生活类报纸不可比拟的政治优势,我们更应及时、准确、生动地报道好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