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素养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全面发展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学基本环节之一的练习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一股春风,承载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希望扑面而来。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课堂,让语文教学更精彩!因此学生说:“我们喜欢这样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3.
课程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作业承载着课程视域作业观,它与教学视域下的作业设计不同,更加关注学生主体的“学”,而非教师主体的“教”。因此,此类作业设计的结果对语文教学具有优化和改进功能。文章以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探讨基于课程视域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教师需要关注课程整体实施作业分层设计,关注学生发展,让语文作业更加精彩纷呈,体现作业设计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提升语文作业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傅小仓 《云南教育》2008,(12):12-12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效果。虽然新课程已实施数年,但是“应试教育”背景下所产生的语文作业问题依然存在。在实际教学中,各种繁、难、偏的应试练习仍然充塞语文作业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作业设计也应力求体现传统“双基”与现代教学理念的完美结合,在形式和内容上应突出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5.
闾琳 《生活教育》2013,(12):57-59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笔者以学生发展为本,从“趣味”、“创新”、“灵活”等几方面改革语文作业,使学生乐在其中,让学生学以致用,促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关键词:作业改革;乐在其中;学以致用;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业设计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我国近百年语文作业设计的演变会发现:清朝末期以“读经、作文、习字”为主要作业类型;民国时期则增加了除经书外的更为广泛的阅读内容、文法讨论、专题研究、个性化作文与口语交际等;新中国成立后吸取苏联经验转向加强“语言学”方面的作业设计,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又逐步转为以提升“听说读写”能力为设计向度,而新世纪以来课程标准逐步明确作业设计要指向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梳理我国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发展,是基于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本身及课程实施的变化,进行趋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作业设计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为了完成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小学语文有必要引入单元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巩固单元知识,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使语文学习变得轻松。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单元作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教师要创新单元作业形式和内容,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使每个单元作业都具有特色,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落实课程改革目标,保证高质量教学。为此,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单元为基础,设计多样的作业,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带动学生积极完成作业,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双减”目标。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业是巩固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业的设计形式应当多样,并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给学生们以想象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主体性、研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正主导或影响着教学发展的趋势。在新课程理念的烛照下,语文教师应当深思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如何满足学生发展的学习需求、如何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在新的课程环境中,对语文教学重新认识定位,让学生走进自己的语文世界,以适应新课改的大潮。  相似文献   

10.
王权贵  宋秀葵 《甘肃教育》2023,(23):104-107
作业设计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根据语文作业设计的目标,以及大单元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的作业实例,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大单元作业设计模式,不仅能够精简语文作业的内容,也能创新更多新颖的作业形式,调动学生自主探究作业的积极性。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必要性,论述了如何推进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与改革、赋能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等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玲  冯桂 《考试研究》2013,(6):73-76
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课程基本理念的首位。为贯彻“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真正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天津市河东区教育中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一套以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评价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对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素养起到了激励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做出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这些都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作业设计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倔、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和技能。当前语文教育的弊端之一,就在于语文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离,使语文学习没能作用于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丧失了生活和生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减负增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中小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就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来讲,要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开始,切实为学生减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它能为自主学习、语言实践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作业布置要立足于减负,就必须优化作业结构,提高作业质量,分层设计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  相似文献   

15.
刘丹萍 《亚太教育》2023,(20):13-16
“双减”政策对小学生作业的优化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在此背景下,参与式作业尤为重要,成为单元作业设计的先进性设计思路。以语文核心素养、单元语文要素和“双减”背景为目标定位,能有效增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效性,促进语文教学品质优化。基于此,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单元语文要素的参与式作业设计为教学的切入点,依托“双减”背景,探讨了单元语文要素的参与式语文作业的目标定位、设计优势,并提出了“依托语文要素,为参与式作业导航”“依托‘双减’政策,为参与式作业提质”“依托先进理念,为参与式作业赋能”“依托学评一体,为参与式作业加项”等有效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效果。虽然新课程已实施数年,但是应试教育背景下所产生的语文作业问题依然存在。在实际教学中,各种繁、难、偏的应试练习仍然充塞语文作业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作业设计也应力求体现传统双基与现代教学理念的完美结合,在形式和内容上应突出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改蓖服务。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笔者以为,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钟慧婷 《甘肃教育》2024,(2):108-111
在“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改革成为了“减负”政策的核心要点。为了帮助教师提升作业设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卓有成效,文章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形式死板固化、评价方式单一、学生收获甚微等问题,以作业改革为把手,调整作业设计目标,立足课堂,以生为本,设计有趣、个性、实践性强的作业,让作业设计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优化作业评价反馈,以实现高年级学生作业上的“减负提质”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以学习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正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正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移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发展上来。因此,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创造性地自主学习十分重要。就中学语文课程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基本的课堂学习习惯,更重…  相似文献   

20.
一、四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上是围绕两个目标来进行:其一是“严格学业标准,提高教育质量”;其二是“追求个人完善发展,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要求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素质。《美国2061计划》和《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都是以提高美国民众素质和基础教育质量为根本目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