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美国迪斯尼版《花木兰》上映后在美国和中国的反响大不相同,是由于两国的文化价值观不同。中关两国文化价值观念在人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取向、活动类型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美国版《花木兰》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木兰诗》在两种文化体系中产生的解读结果正好在同一题材上体现了中关文化中价值取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王树娟 《海外英语》2011,(9):314-315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记录了中国最早的木兰故事,宣扬了中国的忠与孝的传统思想。1998年,根据木兰故事改编的迪斯尼动画片《木兰》,重新塑造了具有女性主义精神的花木兰形象,引起了一些中国学者对迪斯尼花木兰的解读。该文从美国迪斯尼动画片《木兰》入手,主要从女性主义的研究角度来考察花木兰的新形象和其寻求自我的女性主义意识,并通过中西文化背景下对花木兰新形象的解读,探讨了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从影片《花木兰》分析意识形态对配音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斯尼影片《花木兰》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经典故事与西方价值理念相结合,在全球范围获得巨大商业成功.通过从意识形态角度对《花木兰》的配音翻译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操控,木兰形象受到了改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佛教思想也有所显现,揭示配音翻译是对原文对白的改写,是意识形态操纵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花木兰”形象为切入点,对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Mulan》)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女勇士》对“花木兰”这一中国文化符号的运用和重构进行对比分析.迪斯尼借用中国民间传说,将本土文化的原材料进行市场和价值观层面的双重“改造”,从而使“他者”文化遭遇了身份改写.与之相比,在华裔作品中。”花木兰”形象虽然同样被作者重构,但它们呈现的是华裔作家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所作的文化协调和整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迪斯尼动画片《木兰》以美国主流文化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置换了原作《木兰辞》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改写了本土文化的民族身份.国产电影《花木兰》力图改变民族文化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在中国真人版电影中,体现了浓重的女性文化意识和鲜明的中国文化身份.本文以女性意识和民族文化身份作为平行切入点,关注国产影片《花木兰》对既往版本的突破,分析影片首映票房成功的内在原因,以及中国电影的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花木兰作为经典的中国意象被多种艺术形式演绎传承。全球化商业浪潮下,1998年美国迪斯尼率先将充满西方人“东方想象”的动画电影《花木兰》搬上银幕全球推广,2009年由中国制造演绎的真人史诗电影《花木兰》上映。光影之间,文化主权之争暗流汹涌。两部电影有着同质的营销诉求与异质的艺术构想。比较二者的异同,将为我们在商业化运作下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题材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大型动画电影<花木兰>以美国主流文化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改写了中国传统的花木兰故事,置换了中国花木兰故事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同时,美国人也费尽心思去做文化上的融通工作,使其成为一个跨文化的文本.分析迪斯尼<花木兰>中体现出来的中美文化的差异与融合,既可以增强人们对域外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又可以使国人更清醒的审视传统文化的特质,推陈出新,促进民族文化的复兴与新生.  相似文献   

8.
如何使古老的文学名著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焕发出新的时代特色与文化内涵,这是我国艺术界包括影视编导在内煞费苦心的文化课题。把我国北朝民歌《木兰辞》、迪斯尼改编的商业动画电影《木兰I》、2009年上映的马楚成版的《花木兰》为比较文本,通过符号学理论对三者的叙事符号和意义生产进行解读,我们认为《木兰辞》体现出为当时统治阶级和男权社会所认可的思想才能够千古流传;《木兰I》的内容灌注了以个体本位的西方文化核心,使原故事焕发出了新的时代特色与文化内涵,实现了意义再生产,使原文本经由改编成为了"美国电影";《花木兰》虽然增加了很多元素,情节也复杂了许多,但由于文化观念的保守和时代精神的欠缺,没有实现意义再生产。  相似文献   

9.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其代父从征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流传在世人心中。美国著名动画公司迪斯尼以中国传统经典故事《花木兰》为蓝本,塑造了一位全新的女英雄形象。另一部女英雄题材的卡通电影《芭比之三剑客》,虽在故事情节、主题上与电影《木兰》有几分相似,但根植与不同的文化背景两部影片折射了不同的家庭观,英雄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10.
李帆  林泉 《留学生》2011,(12):8-14
我们都知道,电影《卧虎藏龙》是一个中国故事,却由好莱坞制作;动画《花木兰》也是一个中国故事,却是迪斯尼拍的。  相似文献   

11.
迪斯尼动画片《木兰》在再现“他者”的过程中对本土文化进行了东方化和美国化。原作《木兰辞》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置换。在这一过程中,第三世界的文化受到文化霸权强有力的渗入和强权干预,导致自己的民族文化遭受边缘化。面对这种后殖民文化霸权,第三世界文化应积极寻求走向世界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女勇士》是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在《女勇士》中,作者对古老的中国神话、传说及历史进行改写,并用异域的文化土壤对其进行建构;有意利用文化“误读”策略,将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女英雄花木兰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跨文化的移植和变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与传统花木兰原型截然不同的努力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女性形象。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形象在美国文化中变异的表现、变异的必然及其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比电影《Mulan I》和中国古代民歌《木兰辞》的主题、形象、文化等方面,可以看出二者在价值观、商业文化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导致了美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必须对中西方文化发展境遇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4.
“叶落归根”这一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它影响着早期美国华人对故乡故土的心态。同时早期华人在美国的悲惨境遇,客观上又促使了他们强化这一心理。但在“二战”后,这一传统观念已变得十分淡薄,这里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还有家庭结构因素等。今天美国华人已有胆略和勇气作为世界公民了。但他们要从“叶落归根”到“落地生根”的转变,还须冲破“唐人街”特殊的樊离,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因此必须具备一种新的意识──从政、参政意识。  相似文献   

15.
迪斯尼《花木兰》改编自中国传统经典故事《花木兰》,影片中的画面和音乐体现了浓郁的中国风味和中国特色,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也有一定的阐释。但其核心是美国式的精神理念,这不仅体现在其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具有美国人的典型特征这一方面,更体现在其小人物也能拯救国家、改变历史的观念,以及通过木兰形象展现一个现代女性寻求自我价值实现历程的主题及皇帝在广场上与民同欢等场景的塑造上。  相似文献   

16.
"日剧"在中国内地传播发展30年,并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开来,被民众所推崇。但无论它的影响如何巨大都只能被定格为流行文化,而非大众主流文化。其排列于官方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之后,这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从“群体本位”与“个人本位”看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文化以社会群体作为价值主体,形成了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系统。而个人主义作为西方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体出了西方价值观念的根本性质,近代以来随着中西交流的增加,两种不同的阶段观念体系在相互比较,借鉴,交流中逐渐出现了融合的趋势。笔者试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探寻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在中西方发展的历程,并比较,分析两者的优缺点及在当代的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