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一曲《钗头凤》,干百年来口碑书刘,流布宇内,被人传为佳话。近年来,陆游与凄婉的故事又搬上银幕,人誉其千古风流。至于陆游与唐统间发生的真实事情,千百年来却被历史的烟雾所笼罩,看不清本来面目。笔者想在此将其真实景况展示出来,一拨历史雾悼。陆游和唐魂的婚变,宋代以后的典册多有记载。本人陈鹤《香旧续读》卷十说,陆唐《仅头风》的悲剧,主要原因是母命难…  相似文献   

2.
陆游创作九千三百多首诗歌,部分具有气象史料价值。陆游从乾道六年至淳熙七年的十一年里,漂泊辗转于蜀地,较为真实全面地记录了蜀地周遭城市的气候特征。自山阴去往夔州的路途上,秋日高照,秋雨凄迷,秋霜凛凛,冬雪寒冷。夔州夏季苦热,暴雨倾盆,雾瘴难散。成都冷热适中,时有夏洪发生。淳熙八年始,陆游定居在山阴,浙江四季分明,春暖秋凉,夏天暴雨,冬天出现暴雪,为当今探讨宋代气候特征提供了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3.
企业职工婚变行为与法律矫正查名祥婚变行为,是人们对婚姻关系的否定或者重新确立,包括离婚、再婚和复婚。本文所指婚变行为,主要是指按法定程序将业已存在的婚姻关系加以解除的离婚行为,同时对再婚和复婚也有所涉及。窥探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下同)内部,职...  相似文献   

4.
夏承焘、吴熊和、陈祖美指陆游《钗头凤》为蜀中冶游之作,其说不确。陆游沈园所题应为《钗头凤》;最早记载沈园题词的《耆旧续闻》和《齐东野语》均有较为可靠的史料价值,未可轻易否定;诸家史料所载《钗头凤》本事基本一致,所存抵牾处与基本事实不生矛盾;《钗头凤》写作时间不应在入蜀后,应在越州时期;《钗头凤》非游冶之作,所抒感情确为被迫离弃的夫妻之情。  相似文献   

5.
陆游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的典型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性质。其政治上的最大悲剧是“塞上长城空自许”,“死前恨不见中原”,即为国立功的壮志未酬,收复中原的理想破灭;其家庭生活上的最大悲剧是“断云幽梦事茫茫”,“灯暗无人说断肠”,即与唐婉结褵而又仳离的婚变和由此带来的对唐氏的终身怀念。前者同南宋  相似文献   

6.
《陆游评传》通过对陆游作品的潜心梳理,对其生平的重新考订,对其思想的深入探讨,展现与评价了陆游的思想风貌,凸现了陆游的文学精神,堪称陆游研究的别开生面之作。该书又在21世纪最初的年代出版,对于21世纪的陆游研究,将起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于北山先生的《陆游年谱》是一部从内容到体例都有独到建树的谱学名著。此著较早地打破了传统谱学著作那种习为单纯史料罗列的做法,以客观史料为依托,在探索谱主历史命运的同时,把谱主的生命史重新激活了。全书材料丰富,考订审慎,融年谱、评传为一体,惠人良多。  相似文献   

8.
婚变是民间文学一大主题,受弹词、鼓词、戏曲等艺术样式的影响,宝卷亦存有大量婚变主题的作品。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婚姻家庭的悲欢离合总离不开“婚变”情节的发生,它不仅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婚姻故事中的一类主题。从宝卷婚变主题渊源、宝卷中婚变故事的类型、宝卷中婚变主题的程式化结构以及宝卷与戏曲中婚变主题的异同四个方面,可一探当时社会的婚恋观以及民间道德观念影响下婚恋主题在宝卷中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于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在陕西汉中(当时的南郑)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宝贵的八个月的戎马生活。在这里,诗人写了许多有价值的爱国诗作,足迹踏遍了汉中的山山水水,他视察军情,传递文书,有时亲自参加前线的战事,雄伟壮阔的南郑前线生活时时索绕在诗人脑际,成了他后半生创作的一个突出主题。可见汉中所经历的岁月对诗人后半生的影响是深远的。陆游在汉中生活的八个月中,曾到过今宁强、略阳、凤县、宝鸡、南郑、洋县、城固、西乡等县,那么他是否到过一水相连的安康(当时的金州)呢?史料未作任何记载,…  相似文献   

10.
徐锴卒年考     
关于徐锴卒于何时,马令的《南唐书》和陆游的《南唐书》记载各异。后人认为陆书优于马书,多从陆说,即徐锴卒于开宝七年七月,而从现存的史料来看,陆说是有问题的。徐锴卒年应以马书和《宋史》的记载为允,即开宝八年十月至十二月间。  相似文献   

11.
现存的陆游诗集《剑南诗稿》九千三百余首诗中有很多与读书有关的诗,其中不少是陆游在读了他人诗作之后而写,从中可以看到陆游读书过程中的反思与学习,这些诗歌批评是陆游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示子通》是陆游晚年向其幼子介绍自身学诗经验的诗,本文将以此诗为线索,论述陆游在其读诗诗中所体现的诗歌批评。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由于父母婚变,导致一些孩子沦为单亲子女,这些单亲子女多数身心受到伤害有的甚至遭到虐待。本文探讨了如何看待婚变家庭,如何拯救更多的婚变家庭以纠正部分孩子的不良心态,如何从学校教育入手,消除这些单亲子女的特异心态,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南宋乾道八年陆游在汉中期间和离开汉中后创作了大量有关汉中的诗词文章,这些诗文中蕴含有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对研究唐玄宗逃蜀路线、金兵入侵兴元、蜀道兴废、南宋气候,考证潭毒关、拜将坛位置等,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婚变是爱情和婚姻的坟墓,婚变中女性往往成为了受害者.为了祭奠死去的爱情和婚姻,有些女性选择了复仇.女性婚变复仇因此成为了中西方文学语境中的重要命题.现以<美狄亚>和<霍小玉传>个案为例,比较同一母题在不同文学语境下的差异性及造成这种差异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千里何能共婵娟──夫妻防婚变八法路轲瑜婚变是夫妻生活的悲剧、不仅会给双方造成精神痛苦,而且会给子女带来心灵创伤,还会殃及社会安宁。因此,每一对夫妻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悲剧:但据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城乡离婚率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这意味着遭受这一悲剧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陆游的蜀中词入手,揭示了他在四川九年的具体心境,以求凸现出一个比较真实的陆游形象。  相似文献   

17.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名诗《示儿》,那么,陆游的遗愿实现了没有呢?据史料记载,在陆游死后24年,也就是1234年,南宋和蒙古会师消灭了金。同年七月,南宋的军队进入洛阳。刘克庄为此写了一首诗:“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不过,当时的洛阳只是一座空城,宋军占领后的第二天就没有粮食吃了,只能采野蒿充饥。八月蒙古兵临城下,宋军便慌忙弃城而逃。事实上,这是一次轻率的军事行动,并不值得称道。即…  相似文献   

18.
高文 《西江大学学报》2002,23(1):21-23,25
南宋政治文化与陆游晚期创作心态及和陶诗的形成有着莫相分离的关系。对持续和战问题喜论恢复的坚持使其被黜,导致了陆游晚期创作心态发生转变,和陶诗缘此而生。陆游与陶渊明堪称为旷世知音。  相似文献   

19.
康莉 《语文知识》2010,(3):15-16
曾几作为陆游的老师,也是江西诗风的一个重要代表,陆游在许多地方提到过他,深受他的影响。本文就陆游的《曾文清公墓志铭》分析曾几形象。  相似文献   

20.
高明 《职业技术》2006,(12):166-167
陆游以抗敌御辱,收复失地的民族使命为已任,终其一生为抗金大业而呐喊。他因“喜论恢复”、“语触秦桧”而屡次被黜,仕途潦倒。爱国情感是陆游心理结构的重要成份,是诗人艺术创作和人生活动最敏感的区域。作为一种理想境界,一种爱国志向,它与南宋统治者苟安投降的卖国政策是相悖的,注定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注定了陆游的人生悲剧。但这种悲剧不是陆游个人的,它是民族的,历史的,本文通过对陆游“恢复”情结的形成和表现特征的阐述来分析这一情感的悲剧意蕴及诗人悲剧人生的自我解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