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慎防校长专制对学校发展的伤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我们发现一些校长管理能力突出,专业能力过硬,务实肯干,但是管理效果不佳。表现为一是领导内部不团结,要么明来暗去地争斗,要么表面一团和气,实则离心离德,管理人浮于事,校长自己唱独角戏;二是一些骨干教师要么意志消沉,缺乏战斗力,成为学校事业的旁观者,要么则惹不起,躲得起,纷纷远走他乡,学校原本师资捉襟见肘,现在又雪上加霜;三是学校决策失误频频(因为个人的决策能力有限),发展规划失度,经费使用失当,挫伤教职工积极性,后患无穷。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校长专制造成的,校长专制现象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越是在落后地区,…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校的管理水平大体上可划分为3个层次:(1)前规范管理层次:处在这一管理层次的学校,要么是学校内部管理混乱,中层干部和教师各自为政,校领导的决策难以贯彻落实;要么校长独断专行,以个意志取代规范的管理。这一管理层次的特点是管理不规范,策比较随意,多数决策得不到有效贯彻。(2)规范管理层次:处于这一管理层次的学校,有比较系统的规章制度,学校按规章制度办事。 规范管理一方面使办学进入良性运行的轨道,教育教学质量有基本的保障;另一方面也易造成“只见制度不见人”的后呆。压抑教师和学生管理层次:处于这五笔字…  相似文献   

3.
决策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一位校长如果不能决策就不能成为校长;同样,一位校长如果不能科学决策也就不可能成为优秀校长。由于受德、才、学、识、定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少校长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下一些不当决策,必须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眼光来考察学校监督机制,发现校长负责制下的学校监督机制存在四大不足:(1)监督的前提不成立;(2)监督的能力不足;(3)违反监督主体和客体相分离的原则;(4)缺乏明确的监督机构和监督制度。提出应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改进: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决策、行政和监督三权分离制度;对校长实行薪金改革,采用年薪加奖励制;出台专门的《校长管理条例》,实行校长管理法制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学校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也离不开学校的中层干部。得力的中层干部是校长施政的左膀右臂,是校长决策的参谋智囊。校长的决策要通过学校中层干部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能力是学校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前很多学校都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为特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校长拥有了充分的办学自主权,集决策、指挥、人事、财经诸权力于一身,学校工作效率有了极大地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某些校长权力独揽、用权单干、家长官僚作风严重、干群关系紧张,把学校管理搞得一团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当然不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问题,主要是这些校长对学校管理思想认识不清、管理水平低下、忽视人的因素等原因造成的。我们知道,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人、财、物的管理,其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校长要把自己的办学思想变为现实,必须依靠高效科学的管理。校长是主帅,要总揽全局,引导管理。管理就是决策。校长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结合学校实际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蓝图,对学校发展提出有价值的方案.作出最佳的决策。  相似文献   

8.
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必须保持一定的空间意识。 一、要保留一定的决策空间。校长对于涉及学校长远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要谨慎行事,一时难以做出决定的要暂且缓一缓,等把握了一定的走势后再做决策,这时的决策会更成熟和理性。同时,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教职工对学校发展都有一个逐步认识、认可的过程,校长在决策时永远不可能找到一个最优方案,最好的方法是以变化应对变化,  相似文献   

9.
校长治校,即校长管理学校。是管理按照一定的宗旨原则,采用一定的手段方法,对一定系统内的管理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预期目标的社会活动过程。简言之,管理可理解为“管”和“理”。管,则体现了权威性、层次性、强制性、规范性等法制性的特点;理,则体现了亲和性、协作性、启发性、吸引性等人性的特点,这两方面的特点是学校管理这样的角色所包含的特定的职权影响力和非职权影响力的概括反映。  相似文献   

10.
决策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一位校长如果不能决策就不能成为校长;同样,一位校长如果不能科学决策也就不可能成为优秀校长。由于受德、才、学、识、定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少校长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下一些不当决策,必须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工作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决策层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使各项工作走上可持继发展的快车道,实施民主化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党委的决策、校长的决策、教代会的决策是否民主,则是学校民主化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杨兆俊 《教书育人》2006,(12):45-46
分别在几个学校工作的经历,使当了十几年校长的我对学校管理有了一些经验。在我看来,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不妨借鉴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一系列措施,在真诚无私的付出中收获喜悦。  相似文献   

13.
校长决定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学校的一切工作。可以说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对人事权的应用,尤为重要,应慎之又慎,“用人得当则事成,用人失误则事败。”这是作为一名校长和管理者必须懂得的基本常识。校长应做到在选人和用人上知人善任,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发挥其长处,心悦诚服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实现学校的各项目标,为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积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一校之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如何用人,在当今人文化管理的时代尤为重要。因为再好的校长能力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也不可能把整个学校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卢志文 《江苏教育》2006,(9A):12-13
很多校长都会抱怨,自己每天深陷于琐碎的事务之中,实际上这是学校管理层级定位不清导致的。我主张,在学校管理环节中,基层干部应做“法家”,中层干部应做“儒家”,而校长则要做“道家”。这也是很多管理行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学校管理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校长是否在做正确的事,即确定的目标是否切合学校发展实际,二是校长能否将事情做正确,即选择的方法是否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这其中,决策就成为学校管理的核心,成为校长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我认为,校长决策要做到"六忌":一忌因循守旧。  相似文献   

16.
学校校长是学校的主要决策人,经常要对一些问题做出决策。学校管理的决策,从根本上说是个科学问题,决策作为一种领导过程、行为,从一开始就有艺术问题,随着决策科学化程度的提高,决策的艺术化程度也随之提高。学校领导在管理复杂多变的学校事务和执行决策过程中处理问题也要“多谋善断”。这样,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得到群众的拥护。但是,在决断之前,必须认真思考,要同有关人员商量。既要考虑决策的各方面及与之相联系的各方面,又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不利条件。正确处理“谋”与“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校长对学校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只能择其主要工作、主要关系加以考虑和把握,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即有为则管理,无为则适当超脱,这是实现校长领导行为有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一、变管理为服务 1、校长角色的定位。校长是特殊的职业,其特殊性体现在:对外校长是联络者和代言人.是学校形象的代言人;对内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组织者,是学校发展的牵头人,更是为教育一线教师提供全方位保障的服务者,我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校长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9.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工程,它涉及到学校的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调控等六大环节。校长是学校的最高管卿者和领导者.是学校的神经中枢。校长自身素质、管理理念、决策水平、工作技能技巧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工程的质量和各个环节工作的顺畅。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20.
谭成林 《教书育人》2006,(10):28-28
一、校本管理=校长管理 校本管理起源于美国,之后波及到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学校管理改革的重要管理理念。近年来,我国对这方面的介绍也比较多。有个别学校已经引进其管理模式对学校进行管理。但也有很多学校为了装点门面,翻新学校管理理念,也大肆宣扬实施“校本管理”。以为校本管理就是增大校长权力,学校什么事情校长一人说了算,以便校长“一支笔挥舞”。殊不知这是对校本管理的亵渎,或者是一种异化。校本管理实际上是指学校管理权威分散化,实施学校管理共同决策的一种有效管理办法,是一种“自组织管理”,具体运作模式:一般为6221管理结构。即:校长,6位学生家长,2名教师,2名社会代表,1名学生组成理事会。学校预算、发展规划、考试方案、课程教材的选择、新教师的聘用等都由理事会批准。现在有的学校把校本管理等同于校长管理,其目的更多的是放大自己的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