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点名开始     
记得《山东教育)2006年刊登过李希贵老师的一篇文章——《说说而已不能而已》,文中有这样一部分内容,说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著名校长高震东来大陆讲学。其中介绍了他在学校里进行的教师对学生的“点名达标活动”。他要求教师在新生入学一周后全部认识学生,为此,学校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考核。高校长认为,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吴金瑜校长撰写的《200万分钟教育对话》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他的"理解教育研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研究成果已在全国上百所学校推广实施。他坚持"理解教育、理解生命"的理念,把他工作过的学校建设成了"充满理解与爱的学习型大家庭"。在200万分钟的教育历程中,他对教育、教师、学校、学生、校长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对教  相似文献   

3.
<正>在当今社会,教育被诟病得越来越多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怀着大教育的情怀和信仰,从"行动研究"开始,以"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为己任,探索新学校教育的真谛,他们是一群擦星星的人,而李希贵就是其中的先行者!他的《新学校十讲》,从一位校长的角度阐述了"新学校"研究这八年来他和他的北京十一学校开展行动研究的得失思考。下面我撷取其中的三个关键词谈谈自己的读后体会。关键词一:师生教师和学生是校园里的主要人群,他们在校内的幸福程度直接反映了这所学校的真实状态。从《学生第二》到《学生第一》,李希责始终关注的是师生在校园内的生命状态。"管理者就是要确立愿景,要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在他看来,管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的理想国在哪里?学校的存在感在哪里?校长的价值感在哪里?这是他对教育"高大上"的追问。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教师如莲,学生如花;给每一个孩子一张宁静而温暖的书桌。这是他对教育"真善美"的追求。他是一位草根校长,头顶没有耀眼光环;他的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两年前由三所薄弱学校整合而成,有80%的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如此"草根",赋予了他贴地行走的责任。他曾先后在多所学校工作,足迹留在合肥、北京、大连、青岛等地的学校,做过大型优质学校的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中学校  相似文献   

5.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因为校长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决定着他的教育方向,决定了他的价值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引领着他去做教育决策.从一定意义上说,校长的境界决定学校的境界,校长的思路决定学校的出路.那么,是不是有了好校长就一定会成就一所好学校呢?  相似文献   

6.
闫隆斌 《教育》2011,(9):34
从培训教师到实验小学校长20多年来,无论职位如何张世彪的心血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他把教师的发展当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校要把教师作为发展的主体教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部分。"他这样阐述:"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作为校长,核心任务就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建设一支德业双馨的育人队伍。"  相似文献   

7.
正学校的存在价值是长期的,不可替代的,每个阶段的学校教育,都承担着自己相应的使命。在基础教育阶段,校长要实现学校的使命,就要以《课程标准》为学校教学的统领,为每个学生创造良好教育;以教师第一为学校发展的指导,为每位教师通畅成长路径;以中国文化为学校管理的思考,为学校工作营造和谐氛围。一、以《课程标准》为学校教学统领为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这是教育发展的新战略,也为社会各界所宣扬。英国著名教育  相似文献   

8.
校长是否上课很久以来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国教育报》曾经就有过这样的一个编者按:校长是官吗?如果不是,校长究竟是什么?每一个当校长的人也许都需要给自己的这个"校长"身份好好定定位。以笔者之见,一个基层学校的校长,他首先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其次是一个出  相似文献   

9.
张美玲子  王玲玲 《教育》2011,(16):48-49
张体振刚刚担任山东省荷泽市巨野县高级中学校长,在他到任召开的第一次全体教师会议之前,他将会议发言稿从头至尾、逐字逐句进行推敲,就连小小的标点符号也仔细斟酌。一位老师对《教育》旬刊记者说:"看到张校长改稿子,学校的教职员工都明白,我们新来了一位务实的校长。"  相似文献   

10.
李香凤 《中国教师》2013,(24):66-67
李希贵在高密一中担任校长时,写了一本书名叫《学生第二》,意在说明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第一,必须坚持"教师第一"的思想,之后在担任北京十一中校长期间又写了一本名为《学生第一》的书。两本书从书名上看并不一样,但思想理念都是"学生第一",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近年来,作为校长,笔者一直在为实现"学生第一"而做着"教师第一"的努力:培养合格教师、培养好教师、培养名师,以培养教师提高学校师资水平,进而带动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品牌学校。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以上说法颇有一定道理,校长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对学校工作影响极大。那么,作为校长,在新形势下应当如何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呢?一、发挥领导模范作用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服饰打扮、言谈仪表。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校长无小事,处处是楷模。对人生尚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来说,校长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校长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甚至兴趣爱好都会感染和影响师生。校长要从"一切为了教育学生,一切为了影响教师"着眼,在师生面前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整洁、大方、得体;举止文明、稳重、端庄。要让师生从校长身上懂得真、善、美,学会创造美  相似文献   

12.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校长是学校所有相关人员中的核心人物,他集领导者、组织者和开发者于一身,他是一个学校经营好坏的关键人物。"有一个好教师,就有一批好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  相似文献   

13.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就是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点。因此,作为校长只要有  相似文献   

14.
杨金 《河北教育》2013,(12):28-29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学校是好校长的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策略是好校长的战略。校长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决定着他的教育方向,引领他去做教育决策,决定了他的价值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  相似文献   

15.
正学校里,一校之长与教师的距离有多远?我想到了一位历史人物——近代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他的带领下,清华大学在十年之间从一所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跻身国内名牌大学之列。梅贻琦曾说过一句话:"我当清华大学校长很容易,只不过是给教授们泡泡茶、端端凳子罢了。"不久前,有杂志刊发了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的一篇文章——《每一个教师都是校长》。柳袁照任职校长十几年,很少在学校大会上作报告,每次大会都是请教师上台发言,开学大会也不例外,一律请教师讲,让教师来布置工作。用柳袁照的话说,学校每个教师都是校长。  相似文献   

16.
在参加第四期全国优秀小学校长高级研究班时,马新功校长于百忙之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走进马新功校长北师大校长培训楼的宿舍,我们就在案头发现了《必须保卫童年》、《中小学教师如何用哲学》、《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等书籍.正是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才使得马新功从一名杰出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人人称赞的校长,再到现在集教育之大成的教育家.他说:"我有三个梦,一个是要办一所像帕夫雷什中学这样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么一所学校、名校;第二,要当一个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受人尊敬、又能够体验到职业幸福的教师或者校长;第三,就是要培养一批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校长专业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这些要求正是当前"倡导教育家办学"要求的体现。"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这句话之所以一直受到关注,就在于作为校长他应该是学校的旗帜。  相似文献   

18.
优秀中学校长的素质及其培训--对重点中学校长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校长的重要性,在西方有“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有怎样的学校,就有怎样的学生”的谚语,而在我国有“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说法。由此可见,国内外对校长对学校教育作用的认识是相同的:校长既是学校的管理者,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导者、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也是教师的“教师”。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活动中心在其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校长是学校的质量和效益的关键”[1];《国际教育评论》中有关博茨瓦纳校长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有效学校的领导,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是学校质量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作为校长,时常能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在其位谋其职,校长应怎样尽己之力带好一所学校?笔者的理解是,一切用"心",视学校、教师、学生为挚爱的事业,与学校荣辱与共,与师生共同成长,在发展学校的同时也便是成就了自己。一、在学习共同体中共同生活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人认为,优质校的校长教师就"优秀",薄弱校的校长教师就"薄弱",并以此来作为交流轮岗的依据。在我看来,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只要对他所教的学生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他的教学就是成功的。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不单纯是由校长的管理水平或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决定的,学校文化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当前,教育的不均衡主要还是更多表现为经费投入上的不均衡,政府对薄弱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薄弱校发展受限条件太多。如果投入上的不均衡不能彻底扭转,只是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