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90年代女性文学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躯体写作”和由此发展演变的个人化写作。女性写作姿态万千,林白作为女性文学代表作家在激情时代努力实践着她的个人化写作;建立在个人经验与个人记忆基础之上用语言飞翔也让语言飞翔。  相似文献   

2.
个人化写作脱离集体经验,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秘情感,用细致的笔墨叙写个人化经验与个人化欲望.本文将从《大浴女》切入,并结合文学功用与网络时代的个人化写作,表述对个人化写作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四川籍诗人周建军诗集《穿越隧道的歌吟》在个人化写作和新历史主义书写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从个人人生经验的丰富性和西南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出发,构建诗歌创作的基调,大气、质朴,有所担当。  相似文献   

4.
林白的写作往往呈现了她对女性生命意识的隐秘思考,这种写作内容的私语化和写作动机的私人化使小说带上强烈的个人化色彩。《青苔》保持了她的个人化写作特色——继续她对女性个体生命意识的探索。这种个人化写作策略主要表现在作者对写作载体、对象以及叙述方式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后新时期,一个明显而触目的变化是"共同性"现象的消失和"个人化"趋向的出现。个人化写作不仅包括个人化女性文学,也包括"新生代"小说和"后新诗潮",甚至还包括"知识份子写作"。出现个人化写作趋向的最重要原因是经济社会经济价值的一元化造成文学创作的边缘化,另一重要原因是老一代作家的"被边缘化"和灵魂的裂变,尤其是"新生代"的出现。由于群体意识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主流意识,个体的人的价值向来被忽视,因此张扬个性解放、强调个体的人的价值的个人化写作是有文学史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海子被认为是后朦胧诗人。后朦胧诗高举生命意识大旗,打着反崇高、反英雄、反文化的口号,极力推崇平民意识。海子的诗歌继承朦胧诗的抒情性,特别注重抒情主体的生命价值、精神尊严的呼唤,这与后朦胧诗的反崇高、反英雄等反正统事物、主流价值的主张似乎相距甚远。本人认为独特的个体生命体验,诗性的艺术思维,个性化抒情的意象,个人密码化的言说方式等开创了个人化写作的先河,其个人化写作姿态与后朦胧诗的个人化写作有相似性。本文力图将从海子的生命意识、诗歌意象、语言表达等方面考察海子诗歌个人化写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市场化年代的文学远离了人的生命自由,并以种种伪装的自由形式来标榜自我,突出的表现是一种伪个人化的形式。市场叙事以个人化和多元化的名义来表明自己的生命自由和文学自我,将个人化写作放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文学叙事的多元自由和复调叙事生态中暗藏了个人化写作的唯一性,于是这种个人化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变得可疑:它可能仅仅是一种招摇过市的旗号,一种伪个人化。人们拥有了更多的写作自由,但个人化写作是否真正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自由、生命自由、历史自由和人性自由,却难下断语。写作姿态也许已经获得了自由,但姿态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创造了文学风格的自由和现实的自由。人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去写作,不一定只能以个人化写作或者身体写作(身体写作是个人化写作的延伸)的方式去写作.也不一定只能表现个人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女性对自我的书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个人化写作潮流中的一个突出的现象,作为"女性私人化写作的代表"的陈染,她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带有作者自身经历的某些印痕,可以说,陈染是用其笔下的人物来代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文章以陈染的小说创作为例,探讨其小说中,作家创作与个人经验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总结女性小说创作中的特色和局限。  相似文献   

9.
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是世纪末中国文坛热点话题之一。这种写作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的基础上,以它独特的文本对固有的男性权威发起强有力的挑战,从而发出女性自我的声音.因而这种先锋实践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然而,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西方女性主义的表面化理解以及出版等因素都造成了这种写作在短暂繁荣之后的困境:我们是通过女性个人化写作与后现代具有共同点这一全新视角来揭示这种困境的。而这种操作的目的就是希望在对女性个人化写作进行反思之后.建立真正属于中国的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个人化写作"是90年代边缘化文学语境的产物。他们彻底拒绝了"代言式"传统文学创作,而将文学还原为彻底而纯粹的自我世界。在走向"个人化"的反抗途中,他们却自觉抑或被动地退居欲望之所。反抗与沉沦构成了"个人化写作"的深刻悖论。以更坚毅的自由意志和批判精神,走出欲望沉沦的阴影,冲破现实政治和物欲文化的压制,"个人化写作"最终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1.
正田晓隐的诗歌写作因为"个人"主体经验及其想象力的占据而显得更加富有暗示意味,在当下诗歌对历史、语言、文化等领域的想象以及个体体验的真实性发起总攻击的时候,他却对个人化的诗性存在充满了想象。在诗坛上,诗人们对个体的存在抱持着各种态度。比如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是一个"珍爱怀疑"的人,批评家陈超先生认为"她以独特的思考,沉静而犀利的反讽语言,有力地将人的生存状况、生命经验  相似文献   

12.
诗性写作已成为女性个人化写作的一大特征,但并不意味着它立即可以成为女性个人化写作的一大优势,从普泛的层面看,它表现出来的是女性写作中文学叙事的严重匮乏,是试图走出男性叙事传统阴影而又暂时无力建构女性叙事话语的不十分情愿的选择。叙事策略的过渡性、经验的私人性、观物结体的弥散性、话语操作的抒情性、意义指向的潜隐性,是近年女性诗性写作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90年代的生存场景里,个人生活取代了集体生活。个人化写作是个人生活在商品社会里肢端肥大症的文字表现。女性个人化写作是个人化写作的纵深发展。她们的文本以酒巴、毒品、死亡、性为话语符号,以都市边缘人的灰色生活为表达资源,用漂亮透明的语言,诚实的笔触,展现了当代女性摆脱体制压力和道德舆论,自主地选择另类的生活方式的实况。但因其照相式的书写和写作的日趋商业化,阻碍了其对另类生活的探索,也削弱了其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骤然兴起,一种面对个体生命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的"个人化写作"在90年代成为突出的文学现象,它对当时的文学秩序和平庸的写作予以激烈的抨击,表达了自身的文学理想和纯粹的创作理念:拒绝普遍意义的话语实践,疏离意识形态化的重大题材和时代的共同主题,更重视个体感受力和想象力,以个人性、主观性、内在性为表现特征,以自言人身份进行书写的个人化叙事。"个人化写作"的创作实践试图通过对日常生活还原式的客观呈现来刺穿"常人"的坚硬外壳,表达了对经验遮蔽下人类生存的哲理化追问。但是在日渐强势的消费文化影响下,标榜"忠于自我"的"个人化写作"为我们呈现出的却是一种几乎无可避免的欲望化奇观。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骤然兴起,一种面对个体生命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的“个人化写作”在90年代成为突出的文学现象,它对当时的文学秩序和平庸的写作予以激烈的抨击,表达了自身的文学理想和纯粹的创作理念:拒绝普遍意义的话语实践,疏离意识形态化的重大题材和时代的共同主题,更重视个体感受力和想象力,以个人性、主观性、内在性为表现特征,以自言人身份进行书写的个人化叙事;“个人化写作”的创作实践试图通过对日常生活还原式的客观呈现来刺穿“常人”的坚硬外壳,表达了对经验遮蔽下人类生存的哲理化追问;但是在日渐强势的消费文化影响下,标榜“忠于自我”的“个人化写作”为我们呈现出的却是一种几乎无可避免的欲望化奇观。  相似文献   

16.
0年代 ,个人化写作已经确立并成为文学界的广泛实践 ,但由于这一写作远离了人民大众而无人问津。当我们为这种个人化写作寻找可资借鉴的典范的时候 ,我们发现了王蒙及其《春之声》的特殊意义。《春之声》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思想及文学观念的启蒙 ,它还为我们提供了主流话语、精英独白与个人化写作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典范。  相似文献   

17.
后新时期小说呈现出"个人化"与"伪个人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品质:个人化品质是指通过个人化生命经验的书写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境遇,并融入"个人化"的视角和"个人化"的思考;伪个人化品质则是指以个人化的名义关注和书写现实自我,漠视作为整体的人类和世界,漠视历史和人性。二者的根本区别体现于书写个人经验、私人空间的最终目标是否以之为手段通往对整个世界、人类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8.
"伤痕小说"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个人化叙事,是从个人立场出发的对历史之痛的叙述.但这种伤痛不仅仅是个人性的,也是属于整个民族的,个人性的历史记忆便同时又成了对于公共事件的叙述,个人之痛成为公共痛苦.由于痛苦的公共性和对历史感的关注,最终,个人化历史叙事反而成为更加"集体性"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19.
“个人写作”似乎已经演变成了1990年代以来先锋诗歌的权威命名,研究者们习惯用这个概念来指称、总结那一段先锋诗歌的创作特征.然而这种运用却不是建立在对“个人写作”概念的细致辨析与梳理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个人”或者“个人化”的字面理解上,这就导致了不少从事“个人写作”的研究者,包括那些讴歌“个人写作”的人都没有真正理解“个人写作”的真实用意.从根本土说,“个人写作”不“个人”,它是一种有关国家、民族、历史和政治的宏大叙事,是部分诗人掀起的一次“反个人”的文学思潮:借着已变了味的道义、责任等名义来逃避文学上本应更多元化的自由,而往道德“一元化”或政治“一元化”上靠拢.遗憾的是,面对创作理念与诗学观念在1990年代的一次大倒退,诗歌理论界非但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警觉,反而纷纷予以配合与接受.  相似文献   

20.
1.个人化写作:以个体的生命直面人生 "个人化写作"这个概念通常用来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尤其是女 性文学和"新生代"小说的变化与趋向:作家们不再按照对社会、时代的共同理解来进行 创作,而是以个体的生命直面人生,从每个人互不相同的经验与方式出发,描述对世界与 生活的理解、感受。这一创作潮流可以视为社会变迁的折射:当时代包含着重大而统一的 主题时(20世纪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几乎都存在着如此涵盖时代的主题,比如"五四" 时期的"民主与科学"、"反帝反封建",抗战时期的"救亡图存",50、60年代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