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太学生领导的政治运动一直是一个受广大学者关注的问题。陈东领导的靖康学潮的发生与当时北宋内忧外患格局下黑暗的政治形势和北宋文人地位的提高有很大关系,以陈东为代表的宋代太学生在面对国家危亡之际,勇于同权贵抗争的勇气和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2.
【案例】 “老师,陈东(化名)早读旷课,作业又没交。” “老师,陈东昨天晚上去网吧,他没说实活。” “老师,陈东上课大声骂纪律委员,说他打小报告,还有打他。”  相似文献   

3.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黄昏的颜色是昏黄的。就连拿破仑也这样认为,要不他就不会那样对待陈东的那篇作文了。可是陈东发现了一个现象———黄昏是粉红色的,继而同学们发现,黄昏原来是五彩的。还是从那个初夏的黄昏说起吧。那天陈东因为犯了一个小错,拿破仑罚他清扫教室,因此他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等他背上书包走出校园时,太阳已被学校背后那高高的山遮住了。天色已是黄昏。一走出校门陈东便惊呆了———多么美丽的黄昏啊!太阳已落在了山下,可却顽强地把余光反射到天上,把半壁西天烧得满目红色。那红色不是很浓烈,是那种一点不惊人…  相似文献   

4.
陈东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抗金爱国运动中的一位杰出的学生领袖。他多次领导群众进行抗金斗争,对当时的政局产生极大的影响。一陈东,字少阳,丹阳(今江苏省)人,“自少尚气节,有愤世嫉邪之志”。宋徽宗即位第二年,他进太学读书。这时的北宋已经病入膏盲,加上蔡京、王黼、童贯、朱励等乱臣贼子的肆虐,政治更加黑暗腐朽。陈东看到这种情况,他大声疾呼,痛陈时弊。  相似文献   

5.
徐曼曼 《教育》2012,(13):21
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陈东军,是省级学科带头人、省劳动模范,他凭借两部学术著作和百余篇论文顺利通过了学校的初评、市教育局的初审和省教育厅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无小事,一句话可能化干戈为玉帛,一个举措可能点燃一堆生命之火。课间,我在忙着写晚上要布置的作业,王小哭着找我告状:“老师,陈东拿了我的两块橡皮不给我,还说是他的。”一副委屈的样子尽写在脸上。我赶紧叫过陈东,问:“那两块橡皮呢?”他把橡皮交给了我。我一看,原来是两块不大的、用得极不规则的且脏乎乎的橡皮,在感到好笑之余,我思考着解决的办法。对,就来个各个击破!我先问王小:“你的橡皮有什么特点?”平时就木讷的他什么也说不出。“那你的橡皮有什么特点?”我又问陈东。“我妈妈在分橡皮的时候割了一个口。”我仔细看了看手中的…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堂处处散发着童趣的品德与生活课。老师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拉拉手,交朋友》。老师问小朋友“:谁是你的好朋友?”一年级小朋友又脆又响的声音好像爆豆子“:陈东”“、王天”“、张明明”“;蓝猫”“、奥特曼”、“天线宝宝”;“小鸟”、“小兔”“、小花猫”。老师早就预料到小朋友会这样说,除了“陈东东”等几个小朋友以外,将奥特曼啦、小鸟啦等其他小动物的形象一一出示在大屏幕上。然后老师问小朋友,你会讲你的好朋友的故事吗?这一问教室里开了锅,这个说奥特曼会斗怪兽,那个说天线宝宝会跳好看的舞蹈;这个说小花…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大学入学考试形式多样、类型丰富,也因此世人对考试抱有不同的观点。陈东原通过进行大学入学考试的相关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形成了自己的观点。陈东原认为不应该禁止大学入学考试,对于入学考试的内容和水平应该有一定的标准,提高入学考试的水平,同时对于招生的标准也应明确,以此来改革当时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从而改变社会的学习风气,最终达到拯救学子、社会和国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陈东东,他用-种抽空意义的写作方式,向当代文化敲响了警钟,冷抒情手法的运用,恰当表现了当下诗人形而上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课改必须向着以学定教,多学少教,教是为了不教的方向前进;课改必须以生为本,求真务实,深入研究、有效行动;课改不怕慢,但怕站,不怕有问题,但怕不解决问题。我们一直坚持不懈地推进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在课改的关键问题上以及重点、难点问题上,再走一步,多走一步,寻求区域教育更好更快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内涵发展之路。——陈东强  相似文献   

11.
孙应时是南宋初期的入蜀文人,他因丘崇制蜀而受招入蜀担任幕僚,虽官卑职微,却仍热心政治,尤其是对"吴氏叛蜀"的预见,更体现出其高超的政治远见。然而,现存孙应时蜀中诗约76首,这些诗或为纪写蜀地山水景物之作,或为与友人唱和之作,或为送别之作,而绝少涉及政事。  相似文献   

12.
郭景脩是北宋中后期的一名中下级武官,在历史上只能算是个小人物,正史中几乎不见踪影。可是今天能读到的他的墓志铭却有六千余字,其长度,可与正史中少数最著名的人物传记相提并论。可惜迄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仔细研读墓志铭,可知,郭景脩的人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少时的理想是通过科举直接担任文官,可因缘际会,他的仕途却是从武举开始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做武官。他供职于北宋的边防机构,从最低级别的武官开始,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主管民政的州级行政长官。与历史上某些具有划时代影响的大人物相比,他显然没有很高的才能,他的业绩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成功地经营了阶州(甘肃武都),使当地羌人归顺了宋廷。但是,他的一生,却是北宋中下层武官,特别是从事边防事业的中下层武官的缩影。从这样一个小人物的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北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特别是吐蕃、西夏王朝之间的复杂关系,看到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深远影响,这些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大历史了。  相似文献   

13.
赵鼎臣是北宋后期的一位文学家,所著《竹隐畸士集》有20卷传世,其文章表现出关心国事、勤政为民,对亲友感情深挚以及向往隐逸生活等思想情怀。赵鼎臣之文言语精警、见解独到,善为议论、文势纵横,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体现出北宋后期的文风特质。  相似文献   

14.
吕本中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诗歌理论成就显著,同时其创作实践也极为丰富,不仅有大量的诗作,同时还有为数不少的词留存下来。本文即对其二十七首词进行总体的论述,旨在总结其词的基本特色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太宗勤奋学习、刻苦读书,将自己成功地塑造成为好学好文、重视文化的君主,促进了宋朝文化教育的繁荣发展。但由于宋太宗并未统筹全局、把握好时代主旋律,加之军事才能平庸、急于建功立业、个性多疑等,最终没有将这种文化素质很好地实践于执政治国的过程中,没有妥善解决北宋前期的头等大事即军事和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孙光宪是五代《花间集》中的一名重要词人。在《花间集》中,孙光宪的风格区别于温、韦,也区别于其他作家,呈现出气骨遒劲的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情感的力度、浑然的结构、精警的语言和阔大的意境等四个方面。孙光宪不仅开创了气骨遒劲的美学风格,而且对南唐词和宋词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孙光宪在唐宋词史上应该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相似文献   

17.
杨无咎是南宋词人,其咏物词代表了其词作的最高成就。词人通过咏物来抒发情感怀抱,赋予其咏物词更多的内涵;词人灵活运用了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语言清新雅致,词风清丽工整,在南宋咏物词史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周紫芝是南宋初年有名的诗人,有近二千首诗传世,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乐府诗。他有明确的乐府理论指导创作,从而使其乐府诗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超过当时诗人,在南宋初年诗坛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词人,他的词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在宋词乃至整个词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地位,拥有最深远的影响。辛词中正是因为有这种雄壮豪迈之“气”,才有了如此炫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于六经最深于《易》、《诗》、《春秋》。其解经的突出特点,是本之人情常理,自成一家,尤其是疑《周易》之《系辞》《文言》非孔子所作、《春秋》"三传"不可尽信、《诗》毛郑所注多有讹误、《周礼》亦不完之书等,对北宋疑经风气的形成和后代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实与其家世不显,贫寒无所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少无所师,故能学出己见,无所束缚,大胆疑经。这为我们解释疑经风气何以会在北宋出现,提供了一个切实的参证。欧阳修的经学对其文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其师经需求其意和事信言文观念的提出、对言简意深和简而有法的崇尚,还是对纡徐婉转、平易畅达的美学风格的追求,都可以从其经学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