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王武彬 《中国记者》2012,(9):101-102
即时性——用户愿意为时间付费 代表性产品:QQ新闻弹窗、手机短信、精装版图书 "及时性"是判定新闻价值的标准之一,在网络时代进一步发展为"即时性"或"实时性".用户愿意为略过延迟和等待,第一时间获得最新资讯或内容付费.  相似文献   

2.
陈彤旭 《青年记者》2017,(13):18-19
免费还是付费?这其实是人类社会很多领域中都会碰到的一个基本的问题.人们为什么愿意付费呢?从经济学原理说,供给方首先占有市场,垄断市场,让用户对平台产生黏性,然后供给方取得定价权.付费服务的原理就是如此.免费服务之所以存在,是平台怕客户流失,或者产品在某一领域还没形成垄断.目前在很多领域,供给方的策略是,先取得市场份额,然后取得定价权,之后就可以收费了.免费服务的企业,先通过大量前期投入挤走对手,然后再通过定价付费实现盈利,这种经营模式和策略在很多领域是常见的.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     
《视听界》2010,(6):8-8
视频收费可行吗? 近日,酷6网的收费视频节目正式上线。此外,PPS、迅雷、优酷都纷纷推出了付费业务。这种集体的试水.显示了视频网站希望拓展多元化收入渠道的迫切期望。然而,这种用户收费模式在中国却未必适用。免费向来是中国网民的“坏习惯”.要培养起国内用户的付费习惯.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4.
我常在想,这几年的台湾,报刊媒体的稿费为何呈现:一稿费往下调,二减少一篇文章所需的字数的趋势. 后来我想通了,因为网络崛起,世界上有那么多免费文字,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付费购买文字阅读,纷纷跑到网络上寻找免费文字阅读,付费购买文字的生产方的收入日渐减少(例如报刊,订阅户日少,广告收益日少),愿意付出的文字价格当然也就跟着降低了,甚至也有越来越多原本付费买稿的刊物希望能够免费刊载文章.  相似文献   

5.
国际传媒     
《中国记者》2014,(2):127
25%德国网民购买付费新闻德国IT行业协会BITKOM1月13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5%的德国网民购买过网络付费新闻,人均每月支出13.6欧元。还有不少人也已准备为此付费。调查显示,30岁至49岁网民最愿意购买网络付费新闻,该年龄段网民中购买者比例达31%。相比之下,老年网民的接受度不高,65岁以上网民中仅13%会购买网络付费新闻。谈及不愿付费的原因,65%的人认为网上免费新闻足够,44%的人认为新闻产品质量不行,34%的人觉得价格太高,32%的人则嫌支付过于复杂。德国联邦报纸出版商协会的数据显示,74家报纸提供网上付费新闻,只不过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免费+付费"模式,有的是全付费订阅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视业正经历着三个断裂性的转型:从模拟到数字;从免费到付费;从事业性质到企业性质。其中,从免费到付费的革命,成为时下业界和受众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免费的过去 至今,我们收看的模拟电视基本都是免费的。这是因为频道的无偿使用来自频率的行政审批,"四级办台"的政策使各级广电能  相似文献   

7.
胡瑾 《新闻前哨》2023,(2):68-69
网络信息时代,大量移动阅读应用进入内容付费市场。然而,虽然大众的付费阅读意识正逐渐提升,但整体来看付费率不高,对于移动阅读应用平台方来说,使“免费用户”成为付费阅读模式下的“忠实消费者”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移动阅读应用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并试图以微信读书APP为例提供具体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瑶 《青年记者》2017,(5):61-62
2016年4月初,知识问答社区知乎测试上线付费问答产品——“值乎”.随后,“在行”(果壳网移动端产品)也推出付费语音问答产品“分答”.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27日付费用户超过100万,交易总额超过1800万元.有媒体称知识共享消费的春天已经到来,习惯于免费互联网的受众逐渐被培育成为愿意为知识内容付费的读者.  相似文献   

9.
正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数字阅读经历了互联网阶段,目前已经全面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是资讯内容的时代,是以"免费"为基本特征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是优质版权内容的时代,为知识创造价值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上网的代价很大,不但上网费很贵,电脑也很贵,网上支付条件不成熟,上网的局限性很大,因此真正的优质内容也比较缺乏。而移动互联网一出现就建立了付费的概念,手机短信每条两毛。但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是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一个大规模随机抽样的全国性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网民内容付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网民总体上对网络媒体内容或服务付费比例较低,并以娱乐、视听性内容的付费为主;男性、年龄越轻、上网时间越长,越关注网络娱乐与网络学习;关注网络明星名人、网络工具付费行为与消费习惯对内容付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价格敏感的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从品牌延伸视角出发,探究用户付费问答转移意愿的影响因素,为知识问答平台提高付费问答服务质量和用户付费转移意愿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追述性口语报告测试,考察15位用户对原生问答平台及其免费问答服务付费问答延伸服务的认知情况,梳理免费和付费问答服务之间具有的品牌延伸关系,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寻品牌延伸关系影响用户从免费问答向付费问答转移意愿的内在机理。[结果/结论]付费问答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新生事物,品牌延伸在用户形成付费问答服务新的认知中具有重要价值。用户会体验到4种类型的品牌延伸关系:感知品牌契合度、感知产品契合度、感知联结度和感知差异性。其中,感知品牌契合度和感知差异性对付费问答转移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作用机制除直接效应外,还通过影响延伸态度实现间接影响;感知联结度通过影响延伸态度进而影响付费问答转移意愿;母品牌质量对感知契合度与付费问答转移意愿之间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数字阅读经历了互联网阶段,目前已经全面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是资讯内容的时代,是以"免费"为基本特征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是优质版权内容的时代,为知识创造价值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上网的代价很大,不但上网费很贵,电脑也很贵,网上支付条件不成熟,上网的局限性很大,因此真正的优质内容也比较缺乏.而移动互联网一出现就建立了付费的概念,手机短信每条两毛.但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是随着智能终端的成熟和3G的普及而真正成熟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一项对广州市家庭用户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N=308)分析,本文发现用户对数字电视付费频道购买意愿并不高,其中原因在于免费频道数量多而内容多样,付费频道的内容没有特色.同时,用户对付费频道愿意购买的最高价格也不高,及部分用户对在付费频道播放广告以减少购买时所需的钱也不很支持.本文通过多层回归分析那些没有购买付费频道用户的未来购买可能的影响因素时,发现用户的未来购买可能与其收入无关,因此,付费频道这一媒介产品并不是随着收入增加而购买意愿增加的正常品,提高付费频道的购买意愿的关键在于提高付费频道的内容特色以及降低付费频道的价格.  相似文献   

14.
调查与排行     
当前,人们利用手机或专用手持阅读器等掌媒的移动阅读情况怎样?本刊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经常进行移动阅读,但不愿意付费。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网民患上了"坏消息综合征",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10年美国尼尔森调查公司发布的亚太各国网民的用户习惯报告称:中国网民最喜欢在网络上发表与产品相关的负面评论.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是亚太区域内唯一分享负面比愿意分享正面评价多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16.
以瑞典《地铁报》为代表的免费报纸的成长给全世界的传统付费报纸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传统付费报纸与免费报纸存在着竞争与合作。本文对传统付费报纸和免费报纸的竞争战略进行分析,指出以瑞典《地铁报》为代表的免费报纸采取了蓝海战略,与付费报纸并没有在同一市场上进行有限资源的争夺,而是服务于不同的细分市场。同时,本文还对免费报纸与传统付费报纸进行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传统付费报纸的相应竞争战略,此外本文还根据市场机会的大小,传统付费报纸对免费报纸市场的态度等方面,分析在实践中传统付费报纸的四种战略。最后,本文指出国外传统付费报纸和免费报纸的竞争战略对我国报业发展的三方面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得到"APP是知识服务头部平台,其引流模式十分成功,该平台通过免费引流付费、付费引流付费,构建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引流网络.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深度调查和读者问卷分析,总结出"得到"APP目前存在的四类引流路径与方法.针对引流现存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一是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二是发挥多媒体平台的协同作用;三是重视用户反馈.通过引流路径的提出与建议,期待为该类型其他APP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11,(19):41
在智能型手机时代,读者的购书模式也逐渐转变。博客来今年1月成立手机版"移动博客来",提供手机上网购物、隔天超商取货的便利服务,短短半年吸引20万名会员。除了推出"移动博客来",统一集团同时于统一超级市场逾八成门市设置无线上网服务,消费者在门市内上博客来网站不须付费,打造便利的移动购物环境。  相似文献   

19.
基于3G通信技术的移动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数字图书馆的不断融合,移动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备受关注。以3G通信技术与数字图书馆服务的结合体——移动图书馆为基础,通过介绍3G技术为移动图书馆提供的契机、移动图书馆的内涵及特征,分析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最后展望了移动图书馆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出现已经有10年时间,在受到读者青睐的同时,还存在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即来自出版商、硬件终端、网络免费阅读等方面的压力。本文分析了日本模式、 模式、第三方付费模式、按次数付费模式等图书馆电子书平台服务的实现途径,对国内图书馆实现电子书免费阅读服务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