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双线性对理论,提出一种两方密钥交换协议,并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简单分析。所提出的协议中,用户的公钥利用其身份信息计算,而用户的私钥有私钥生成中心生成,会话密钥由双线性对知识计算出。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协议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DH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身份的两方密钥交换协议,并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所提出的协议中,会话密钥的生成需要参与方的长期私钥和选取的随机数。安全性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协议能满足两方密钥交换协议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移动虚拟计算环境下,代理往往会出现基本的安全问题。为解决移动虚拟计算环境中安全代理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ID单轮双线性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中,所有代理可以在一次会话中生成认证组密钥。对虚拟计算环境下总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虚拟计算环境进行了效率分析,提出了具有较低计算消耗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利用哈希函数、双线性对和相关数学困难问题等内容,提出一种基于身份的广义签密方案。方案中,用户的公钥利用用户身份信息计算而得,用户私钥由私钥产生中心PKG计算而得,方案三种模式的切换可分别实现签密、签名和加密的功能。最后对所提出的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安全可靠且有效。  相似文献   

5.
口令是INTERNET常用的用户身份验证方式,字典攻击方式是攻击者进行口令猜测的常用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口令的抵抗字典攻击的密钥交换协议,首先对协议双方的身份进行认证,然后在两者之间生成一个随机密钥用于对后续的会话进行加密.  相似文献   

6.
共享网络中用户之间的会话一般都是在公开的信道上进行通信的,其会话必须要有一个安全的会话密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it对的三方会话密钥协商协议,通过对该协议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可以证明该会话密钥协商协议是安全的、可用的。  相似文献   

7.
1999年Seo及Sweeney两位学者修改了著名的Diffie-Hellam密钥协议以提供用户身份认证,从而提出了简单认证密钥协商协议(SAKA)。但Sun却指出SAKA算法存在三处严重缺陷:(1)不能确认某个用户的身份;(2)不能防御密码猜测攻击;(3)不能提供完美前向安全性(PFS)。为了克服SAKA算法的缺陷,Tseng,Wang等人对该协议做出了一些改进。本文通过分析,指出了这些协议存在安全缺陷的根本原因并证明了其并不能有效抵制在线密钥猜测攻击。针对这些协议无法保证其安全性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个改进方案,能够有效防止中间人攻击并提高计算效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两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各类安全性攻击,提出了一个基于验证值的两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并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证明。在所提协议中,用户存储自己的口令明文,服务器存储用户口令明文的验证值,利用DL困难问题和DH困难问题,通过用户和服务器之间的会话建立会话密钥。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协议具有前向安全性,能抵抗服务器泄漏假冒攻击、字典攻击和中间人攻击。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椭圆曲线上的双线性映射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双向认证及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实现了通信双方的相互身份认证功能,使通信双方能确认对方的身份,同时还提供了密钥协商的功能,让通信双方能公平的协商会话密钥,经过分析,该协议能够抵抗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此外,协议还具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离散对数的困难性假设,对Hlbl协议进行改进,由原来的双方密钥协商协议扩展到三方密钥协商协议,提出一种基于身份认证的三方密钥协商协议。  相似文献   

11.
为避免双线性对运算较耗时的缺陷,提高(广义)签密方案效率,学界提出了无双线性对运算的无证书签密方案和无双线性对运算的无证书广义签密方案。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该方案满足机密性和不可伪造性。通过具体的攻击方法证明了前一个方案存在伪造性攻击而后一个方案存在机密性攻击,分析了原方案不安全的原因。通过将公钥进行hash运算对前一个方案进行了改进,通过把签名部分分成两部分对后一个方案也进行了改进。对改进方案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2.
量子密钥分配协议是目前实现密钥分配最安全的方法。通常的量子密钥分配协议都需要一个辅助的经典信道来生成量子密钥。本文提供了一个利用GHZ态的量子密钥分配协议,它不需要辅助的经典信道就可以生成和分配密钥。我们证明了该协议是安全的,没有攻击者可以窃取密钥而不被发现。  相似文献   

13.
对Wang等提出的一种基于身份可认证的密钥协商协议进行协议安全性分析后发现,该协议存在安全性不足,如存在冗余信息、假冒攻击和临时秘密信息泄漏攻击。为解决这个问题,对该协议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后协议的安全属性和运行效率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基于身份可认证的密钥协商协议满足已知所有的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属性要求,且拥有可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基于密钥树的组密钥管理方案中引入了XOR操作以及单向函数链,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密钥树、XOR操作以及单向函数链的组密钥管理方案,介绍了新方案中初始化、成员加入以及成员退出的操作,将新方案与3种基于密钥树的组密钥管理方案SKDC,LKH,OFT进行了比较,数据表明:就传输、计算以及存储开销而言,新的组密钥管理方案性能最优.分析了新方案的安全性问题,该方案能保证前向以及后向安全性:新加入的组成员不能获得以前的组播报文,而且即使任意多个退出组播组的组成员进行合谋也不能获得以后的组播报文.  相似文献   

15.
公钥能提供对称密钥无法提供的高安全等级。基于身份的加密技术密钥管理简单、无需第三方参与,但计算复杂度较高,不适用于无线传感网;组合公钥技术存储要求低而认证规模巨大,可在芯片级实现认证,适合无线传感网,但存在合谋攻击问题。基于身份的组合公钥认证方案,将上述技术进行优势整合,采用密钥因子矩阵取代双线性映射生成密钥,有效地降低了加密/解密计算的复杂度,从而节省了网络能耗;密钥因子矩阵基于簇生成,极大地减少了密钥存储空间,并抵御了合谋攻击。从理论上分析了方案的安全性,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方案在计算复杂度和能效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Certificateless key-insulated signature without random oracl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akage of the private key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of menacing the cryptosystem security. To reduce the underlying danger induced by private key leakage, Dodis et al.(2003) proposed the first key-insulated signature scheme. To handle issues concerning the private key leakage in certificateless signature schemes, we devise the first certificateless key-insulated signature scheme. Our scheme applies the key-insulated mechanism to certificateless cryptography, one with neither certificate nor key escrow. We incorporate Waters (2005)'s signature scheme, Paterson and Schuldt (2006)'s identity-based signature scheme, and Liu et al.(2007)'s certificateless signature scheme to obtain a certificateless key-insulated signature scheme. Our scheme has two desirable properties. First, its security can be proved under the non-pairing-based generalized bilinear Diffie-Hellman (NGBDH) conjecture, without utilizing the random oracle model; second, it solves the key escrow problem in identity-based key-insulated signa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