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杜鹤民 《大学教育》2018,(12):173-175
随着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艺术硕士的培养模式探索变得更加重要。在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和实践环节设置上,纯艺术类院校和综合类、理工类院校有着较大的区别。文章通过分析艺术设计类艺术硕士的能力培养要求,提出了在注重其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其理论水平,并给出了艺术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艺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探索和研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学实施方案和教学具体措施,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确保质量,突出特色"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MFA艺术硕士科研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硕士(MFA)是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学位教育,其培养方式突出专业特点,注重创作表演技能的提高并兼顾艺术理论及内在素质,旨在培养艺术创作、表演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术型硕士培养的核心是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掌握、研究与创造,这种知识体系的构建所产生的成果是可复制的。艺术硕士则以注重学生的创作、表演技能的提高为培养重点,以关注艺术表现力的形成和提高为目标,以艺术形式为载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我国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阐述了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原则要求,在分析了当前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根据艺术专业的特点及特性,在培养过程中遵循艺术教育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原则,着力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结合西安音乐学院的实践,说明了在音乐舞蹈专业领域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如何落实“专业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人才培养原则。  相似文献   

5.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特点对导师队伍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鉴于当前艺术硕士导师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优化导师队伍的措施:建立校内导师分类遴选和分类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导师培养机制,加强校内导师艺术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校外导师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并以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和产业教授为抓手,以艺术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扩充校外导师队伍。  相似文献   

6.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在中国大陆地区属于新生事物。艺术硕士的培养路径与课程设置是需要不断探索和深入研讨的新问题。文章以音乐教学为例,参考不同艺术类院校与综合性大学艺术硕士的课程结构,提出了科际整合、因校制宜与开展校际合作等方面的观点与建议,以实现“高层次、应用性艺术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吴楠楠 《教育评论》2014,(2):111-113
泉州师范学院将南音人才培养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以期培养南音传承人才。文章主要从泉州师范学院南音的办学历程、南音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及反思入手,阐述了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艺术硕士的培养特色,以及其培养模式对艺术硕士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2005年设立了以培养高层次艺术人才为目的的艺术硕士研究生学位,由此展开对于艺术人才方面的培养工作。艺术硕士研究生学位的设立,对我国的专业学位体系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有益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良好发展。开设多年来,艺术研究生专业培养了一大批艺术方面的优秀创作人才,效果日益凸显。但是由于设立时间较短,人们对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社会认同度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艺术硕士培养逐渐由国家计划内培养向“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双轨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理念.音乐艺术硕士在教育部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开展起来,该项目实施以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能力的音乐人才,为继续开展音乐硕士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钢琴艺术硕士培养规格定位为培养高层次钢琴应用型人才,其规格内涵包括专业生长性、运用实践性、全面成长性。我校在培养艺术硕士近四年过程中除了有相应的课程设置作为主体,实践教学则利用有效资源将钢琴教学纳入课堂,作为一门课程要求所有研究生参与,努力做到理论、课堂与实践三者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