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把深刻、抽象的道理运用引人入胜的中国故事表达出来,有助于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文章在归纳国内学者关于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存在的问题,从三个维度阐释了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研究表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选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利用线上线下平台,艺术、生动地讲出中国故事;讲好故事的点睛之笔是评好故事。只有把握好这三个维度才能在高校思政课上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讲好”,更要讲“好”的故事。开发应用好中国故事教学资源,是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高校思政课开发应用中国故事教学资源应该遵循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时代性和历史性相结合、价值性和真实性相结合、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故事性和学理性相结合、典型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等基本原则,一方面能够把好的中国故事讲好,更好地帮助青年理解中国特色,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实现大学生知信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高校思政课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讲什么""怎么讲"及"讲得如何",是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三部曲。为此,需要从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拓宽知识面和视野、熟练掌握多元媒介教学技术等方面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讲好中国故事"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而言,具有增强教学话语时代性、提升课程教学吸引力、强化思政课程影响力等积极意义。同时教师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政教学实践中,也存在偏重宏大叙事、强调教师主体、倚重课堂教学、缺乏叙事能力等现实阻碍。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应通过转化叙事角度、丰富讲授主体、结合实践教学、提升叙事能力等方式,为"讲好中国故事"带动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构建有效路径,从而切实提高思政教学及全面育人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晚英 《高教论坛》2020,(3):31-33,3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概论"教学所面临的叙事背景和叙事内容发生巨大变化。作为政治哲学命题的"讲好中国故事"在叙事逻辑和认同策略方面,给高校思政课"概论"教学提供诸多启示。文章结合叙事学相关理论,从叙事范式、叙事视角、叙事语言、叙事技术手段四个方面探讨高校思政课"概论"教学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提升"概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责任担当,彰显着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建构应聚焦塑造主体、深化内容、拓展视域和创新形式,四维向度同向发力、协同推进。其中,塑造主体是关键,深化内容是核心,拓展视域是基础,创新形式是保障。  相似文献   

7.
讲好中国故事,提炼故事背后的道理,是解决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重复、衔接力不强的有效手段,对落实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在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思政课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选好中国故事,厘清中国故事背后的发展思路和整体脉络,聚焦不同学段的“理”,兼顾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和针对性。小学阶段要讲活情理,做到情理交融;中学阶段要讲透事理,做到事理互通;大学阶段要讲深学理,做到学理交互。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质是讲道理,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不仅要讲好道理,还要讲好故事,讲好小故事、身边故事、榜样故事、中国故事,以增强思政课的现实魅力和育人价值,更好地实现讲道理和讲故事的统一,使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及时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9.
唐美荣  刘新跃 《西藏教育》2024,(1):39-42+57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产生了无数红色故事,高校思政课讲好这些红色故事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大学生坚定对党的历史自信、走向精神成人、增进对思政课“三性一力”的认同和传承红色文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要选择爱国爱党的故事、革命斗争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和英雄烈士的故事融入教学,须坚持情感与理性相融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主导与主体相统一,探索讲好红色故事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有益于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党和国家最新理论成果和重大战略部署,激发其更加奋发有为的使命担当和创新创造。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历时性梳理、共时性比较是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向度;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依据、内涵特质、战略要义是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向度;立足广阔的视角、构建独特的话语体系、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是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11.
"讲好中国故事"与"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都是当前国家思想政治文化领域的热点问题。前者是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后者是传播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声音,做好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如将这两者进行科学有效地结合,势必开辟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篇章。本文重点探讨了讲好中国故事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为高职思政教育助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故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我们能够从中发现文化的价值,增强“四个自信”,丰富思政教育的手段,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讲好中国故事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选故事素材,提升叙事的生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思政教育要讲透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故事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杨璐 《英语广场》2023,(1):108-112
“讲好中国故事”是英语口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和重要使命。本文基于教学实践,在探讨英语口语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意义与现状问题之后,明确了英语口语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定位,并进一步指出了英语口语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路径,以期提高学生用英文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的外语类人才。  相似文献   

14.
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筑牢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应对社会思潮多元化趋势。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教师理论水平有待提高、话语科学性与艺术性不足、对中国故事的驾驭不充分和教学方式固化等问题。高校可通过强化思政教师理论素养、构建全新思政课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创新教学模式等策略,开展艺术性与科学性并存的思政教育,进一步提升高校育人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条件下,思政课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用理讲好思政课”、探索有效的“讲道理”的方式方法是当前思政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讲故事是思想文化传播的最佳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文章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运用“故事化”手段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实践创新方法及其重要意义。为了提升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意愿和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环节利用现有课程建设基础,运用“故事化”手段,实现“会讲故事”向“讲好故事”的转变,提升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好思政课需从察史、观今、明理三个向度重点把握。察史即要用好“四史”资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四史”则是思政课最为鲜活、生动的内容,有助于充盈思政课的厚度。观今即要讲好中国故事,增添思政课的温度。这要求用中国故事讲好道理、事理,培养有信仰的学生,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明理即要说透科学真理,增强思政课的信度,让学生真学真信真行,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在抗击疫情实践中孕育出的伟大抗疫精神,为中国精神谱系增加了新的元素,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抗疫精神是对中国实践、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不仅为思政课提供了生动的教学案例,也为思政课增添了精神风采。讲好抗疫故事,把抗疫"活教材"变为思政课教学新素材,并在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的同时,将抗疫精神熔铸成育时代新人的精神底色,绘就成高校思政育人同心圆,进而打造成风化人,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相似文献   

18.
王运钦 《广西教育》2022,(9):4-8+12
本文论述思政课教师在党史育人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师落实党史育人的三个着力点,并建议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讲好党史故事、创新党史教学形式、将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等形式,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实现党史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和抗疫故事为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素材。防控是思政大课堂,战疫是思政教科书。高校思政课讲好抗疫故事应从情感、内容、方法三方面着力,深刻挖掘疫情防控中的生动实践,增强思想引领,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为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实践遵循。高校思政课教学亟需与时俱进,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从实践依据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高校思政课的鲜明底色紧密贴合,与高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目标相契合,与高校思政课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融通。从实践价值看,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充分了解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指引,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程度,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从实践进路看,亟需守正创新拓展教学内容,积极主动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新媒体教学手段优势,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