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辉 《黑河教育》2014,(3):73-73
正影响幼儿成长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文化、家庭、学校、同伴、群体等各种因素,其中,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成长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中国特有的国情,年轻的父母渐渐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隔代教养的方式越来越普遍。对于孩子来讲,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在0—7岁,而隔代教养不同于亲子教养的特点势必将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什么是隔代教养隔代教养,指的是在家庭中主要由祖辈们来承担对孩  相似文献   

2.
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既有不良影响,也有积极影响.改善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发展的消极影响,建议祖辈要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多学习育儿知识;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常联系,给祖辈补充新时代观念;改变隔代教养模式,变为两代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3.
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既有不良影响,也有积极影响。改善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发展的消极影响,建议祖辈要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多学习育儿知识;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常联系,给祖辈补充新时代观念;改变隔代教养模式,变为两代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4.
幼儿祖辈依赖是幼儿在祖辈隔代教养过程中由于隔代亲所形成的对祖辈的依赖,包括认知依赖、情感依赖、依赖人格和行为依赖,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消极影响。祖辈参与教养幼儿的主动性或被动性,参与教养的阶段性是在婴儿期或幼儿期,参与教养幼儿的频率和时间,祖辈是否与幼儿同住以及祖辈隔代亲和教养方式等祖辈教养相关因素对幼儿祖辈依赖具有显著影响。要防患隔代教养幼儿的祖辈依赖,需要祖辈改善教养方式,摆正教养位置,转变教养观念,避免教养冲突,强化教育自觉性,同时需要家园携手同行。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隔代教养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教育形式,指祖辈作为家庭教育中的主要教养人,来完成对孙辈的抚养、教育任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调查报告反映隔代教养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其中的一些研究发现隔代教养会阻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基于此,通过观察法、问卷法以及文献法对荆门城区100名隔代教养幼儿的社会能力进行评定和考察,并进一步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隔代教养幼儿的年龄和社会能力水平成显著性相关;第二,隔代教养幼儿的性别和社会能力水平成显著性相关;第三,不同层次教育水平的幼儿园中隔代教养幼儿的社会能力的各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隔代教养,是相对于亲子教养而言,主要是由祖辈担当起对孩子实施教育、抚养的责任。这种隔代教养与亲子教养相比较,在现代社会中,隔代教育作为客观存在的一种家庭教育的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隔代教育"的现象在中国较为普遍,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祖辈生活,孩子年纪越小,占隔代教育的比重越高。随着城市的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在城市打拼,而把自己的孩子留给自己的父母去照  相似文献   

7.
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园幼儿以祖辈为主要教养人的家庭中,祖辈参与的力度在不同的家庭中是不同的。本文就隔代教育的状况如何、幼儿家庭的哪些特点促成祖辈成为孙辈的主要教养人、祖辈主要教养人具有哪些个人特点、祖辈主要教养人的隔代教育对幼儿带来了什么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隔代教养是目前社会上非常普遍现象,由隔代教养引发的幼儿心理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隔代教养对幼儿心理方面的影响,进而探讨促进隔代教养帮助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达  肖艳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10):126-129
隔代教育是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教育形态。由于受年龄、教育背景、文化层次、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祖辈和父辈两类主要教养人在不同学历层次上的分布的差剐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差异。隔代教育给幼儿早期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缺乏对幼儿发展规律的尊重,缺乏开放性和灵活性,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解决对策为:在不完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提倡亲子分享阅读,在完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构建隔代家长的科学阅读观,加强家园共读。  相似文献   

10.
隔代教养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和抚养,如今已成为我国家庭教育的一种普遍形态。早期阅读是幼儿家庭教育中常见的教育形式,祖辈也常用此形式。文章分析了隔代教养对幼儿阅读的影响,探讨了提高隔代教养下幼儿阅读能力的对策:对隔代家长进行再教育、增进祖辈和父辈的交流以及建立新型的家园合作共同体,以此让幼儿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享受早期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幼儿期是其规则培养的关键期,规则意识与行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养成过程。在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养成过程中,隔代教养方式与其他家庭教养方式下相比较,存在着角色性、素质性、观念性、心理性和健康性等方面的缺位因素,进而对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上海中小学生和幼儿家庭中的隔代教育比率并不高◆祖辈主要教养人教育观念比较传统,而孩子发展却比较好◆其原因及两者之间的中介环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为了解祖辈参与教养相关因素对幼儿依赖人格的影响,侧重考察教养行为和居住方式的重要作用,通过方便随机取样,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绍兴市和湖州市四所幼儿园的377名幼儿的依赖人格及其主要抚养人的教养行为进行测评。结果显示:(1)祖辈隔代教养幼儿的依赖人格总分以及决策执行依赖、害怕孤独依赖两个维度上都显著高于父辈教养幼儿;(2)家庭教养行为对幼儿依赖人格具有预测作用,这种预测作用在祖辈为主要教养人家庭和父辈为主要教养人家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3)居住方式显著影响幼儿的依赖人格。因此,为预防幼儿依赖人格,祖辈需改善隔代教养行为并尽可能避免与幼儿同住。  相似文献   

14.
青春     
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隔代教养现象非常普遍,调查显示,我国有55%-65%的家庭采取隔代教养的方式。所谓隔代教养,是指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上一辈老人来照顾孩子、教育孩子的教养形式。隔代教养现象如此普遍,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有的夫妇离婚后,为不影响再婚,将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处的;有的夫妇工作繁忙,没有办法照顾孩子,而把孩子交给父母的;也有父母没有教养孩子的经验而将孩子交给老人的;更有老一辈出于疼爱子女,主动抚养、教育孩子,为年轻父母分忧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48名3~6岁幼儿的家长进行调查,考察隔代教养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极情境下,隔代教养和亲子教养方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显著差异;隔代教养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祖辈教养者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祖辈在允许幼儿发泄的同时,应注意引导其控制发泄的程度,以免幼儿走向任性或自我中心,并应向幼儿示范良好的情绪调节策略,为幼儿树立模仿的好榜样;应为祖辈学习如何教养孙辈提供学习资源与场所,如开办祖辈家长学校等.  相似文献   

16.
隔代教养在当今社会已经屡见不鲜,是中国的一大特色。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关于隔代教养对孙辈发展的利弊研究主要是从对其的身心发展、社会适应力、学业成绩、人际交往方面加以展开的,而本文将从隔代教养对幼儿音乐表现力培养的利弊加以探讨,并提出相关启示和建议,以期提高隔代教养的质量,促进幼儿音乐表现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隔代教育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隔代教育既有合理的一面,但是同时由于祖辈家长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等方面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存在差别,也会给幼儿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因而强化父母责任、加强交流沟通、更新祖辈观念、丰富祖辈生活等方式成为打造新型隔代教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如今大多数父母忙于工作,孩子的教养大多交给长辈,也就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使孩子备受呵护,导致一系列教养弊端形成。隔代教育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怯于或羞于与人交往,任性、脆弱、胆小等特征是他们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A5):163-164
当下,在社会中存在着一种教育方式——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不同,而且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教育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和年龄差距太大等,隔代教育对幼儿的教育会产生很大影响,有利有弊,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成长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虽然祖辈对幼儿的教育也属于教育模式的一种,但是和父母教育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这种教育方式会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针对隔代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现状,重点分析了隔代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产生的影响,并做出细致说明,希望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方式特点,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方便随机抽样的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的761名二年级至初一的学生进行主要教养人教养方式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祖辈教养占了52.9%(403人),其中: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占4.9%,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占48%。(2)不完全隔代教养和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以及父母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均在“情感温暖”这一维度得分最高;但在“忽视”这一教养方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教养人。(3)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在“溺爱”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对男孩的溺爱胜于女孩;同时,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在“溺爱”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为对低年级(二年级)孩子的溺爱胜于高年级(七年级)孩子。总之,与年轻父母的教养特点相比,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方式虽有一定优势,但其劣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