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阅读教学蕴藏着大量可供挖掘的创造性因素,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载体。本文试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谈一点看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阅读教学既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又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但由于语文学科具有主观性和答案的不唯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精神和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量化和客观性评价题型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题型,而让学生采用书写的方式自由回答,能有机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个性体验,能体现他们的思想观点、态度情感的主观性试题应当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首选题型。主观性习题长期以来被评价者冷落,表面上看是因其自身评定标准难以统一、考核面不广、受评价者情感因素影响等缺陷造成的,实质上是被教育界长期以来注重测评学生知识概念的客观性习题挤出了练习内容。当这种不全面的评价对教育产生消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书面表达"是一种主观性试题,通过"写"的形式,着重测试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通常为是中考英语试卷中的最后一道题,且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表达。因此,它既能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所谓条件、结果开放性试题,指条件与结果都不唯一确定的试题.解这类试题应充分挖掘分析题目的条件,进行大胆想象,由过去的唯一条件、唯一答案的定向思维,拓展转变为多方位的发散思维.这类试题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评价机制做了调整,提出“考试方式还要多样化。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关于教学目的,义这样阐述: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就需要广大的高中语文教师在保留一部分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以开放性的语文心态,接纳、运用并推广能激发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6.
蒋宜贤 《现代语文》2003,(11):20-21
近年来中考语文命题呈现多元化趋势,一些创新题以其独有的开放性、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这类试题为学生提供了交叉、立体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个性化的思维来独立思考,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命题倾向。学科渗透题新颖别致、答案灵活,涉及内容超过了语文学科本身,需要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所以学科渗透题作为创新题型的一枝奇葩,在中考试题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现就近几年中考命题情况,对这类试题作一探究。一、数学走进语文试卷例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开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地理高考逐渐从知识的考核向能力的考查转变。各地地理高考试题很鲜明地反映出对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考核。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方法的试题,作答情况都不理想。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结合高考试题及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从3个方面入手。一、强调学习方法,渗透课堂教学所谓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等基本思维形式与地理学科内在逻辑融合,对地理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演绎和归纳,发现地  相似文献   

8.
考核性设计实验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化学的考核性设计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分析化学知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在分析化学方面的综合能力和技能。该文介绍了考核性设计实验的选题思想、实施、成绩评定标准、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所谓辩证思维 ,是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最能体现政治学科能力考核的特点 ,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科的高考命题之中。仅就 1 999年高考主观性试题来看 ,在 6道试题中 ,就有 4道题考查了辩证思维能力 ,分值竟达 4  相似文献   

10.
沈霞 《教学月刊》2006,(7):59-61
教育的真谛在于最大限度发掘人的潜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潜能有没有得到发掘,与之相匹配的评价制度也要相应跟上。传统的测试强调“标准答案”,往往使学生们不是在做“学问”而是在做“学答”。试题的封闭性和答案的唯一性,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掘。而开放性的试题从研究主题的确定、视角的选择、方案的运用和结果的表述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自由度。开放性试题题目的设计是开放的,具有结论的多样性、思维的开放性、内涵的可发展性等特点,在解题过程中强调答案的多样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提倡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模式地解决问题,有利于考查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区分和选拔人才提供了更加合理的标准。开放性试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彻底改革高考试题模式。不考死的基础知识 ,而注重于综合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运用、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考教材中的单项基本技能 ,注重综合技能和跨学科技能的运用 ;三是命题富有创新性和创造性 ,答案是开放多样的试题。  相似文献   

12.
“标准化”试题,有四个特点:①答案具有唯一性,不允许概念模棱两可或有多种解释。②试题内容科学性强,紧扣教学大纲,符合考生实际水平。③答题形式一般不用文字表述,而采用较为简单的数字或符号。④题目数量大,知识覆盖面广,可以纠正学生读死书的弊病。能克服阅卷中带来的种种困难,便于阅评。采用标准化试题,对考生的分析能力、辨别能力的考核,对考生全面地、科学地、灵活地掌握知识的考核,对考生的敏捷度、知识量的考核等,都有比较科学的尺度。下面介绍几种语文标准化考题类型。  相似文献   

13.
李传鹏 《语文天地》2011,(14):54-58
《语文新课程标准》里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综合性学习试题历年备受命题者青睐,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011年此类题的内容设计主要分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4.
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指试题允许、提倡和鼓励答案多元而非惟一的一种试题形式,它具有命题开放、答案多元、评分宽松、新观点加分等特征。这类新题型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主动探索,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这类新题型一出现即受到厌倦“背框框条条”的考生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重在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下面,就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综合性学习典型试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礼平 《初中生》2010,(8):12-15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重在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下面,就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综合性学习典型试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等综合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以为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应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同时获得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因此,《课标》提出了“以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主线,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语文”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在这一过程中,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解答政治材料分析题的“抄袭”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政治的主观性试题一般有一、两段文字材料,涉及的知识点纷繁复杂,跨章节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多数考生都感觉主观性材料分析题难以全面把握和准确作答。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材料分析题的答案或多或少都现成地存在于材料之中,考生只需要动笔把一些字句抄在问题之下即可得到部分分数,只不过要讲究抄的艺术性与科学性。一、直接抄顾名思义,就是当材料中呈现的文字信息与问题设置紧密相连,用这些文字信息恰好就能对问题作出回答时,考生就可直接从材料中复制相关字句,粘贴而成答案要点。下面这道题曾出现在四川省的水平测试模拟试题之中: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文综”政治科高考主观性试题难度增加,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情况、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考生对主观性试题往往无从下手,得分极低,因此,有必要对“文综”政治科高考主观性试题的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教育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师资的必由之路.评定教育实习成绩,是对实习生专业基础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以及教育态度、教育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因此,应该有一整套严格精细的管理办法和考评制度,以保证教育实习的标准化、制度化.其中,实习成绩评定办法和评定标准的科学性是保证实习成绩考核准确的关键.因而各师范院校都在不断探索和改革,力求找到既有利于指导教师操作,又有利于实习生掌握的评定办法和标准.只有制定切实可行又科学严密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才能有效地指导实习考核工作的全过程,克服评定人员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从而使教育实习成绩评定更加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