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色>,通过黑人女性茜丽的成长,解构了社会强加于女性的权力话语,展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抗争,走出被建构的"他者"角色,逐渐重建自我、超越自我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
曹禺的剧作洋溢着生命的诗意,他以一种"青春型"诗人的创作感觉来创作话剧作品,使得作品在具有某种青春与生命冲动的奇异的力之美感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种先天缺陷,即,女性生命的辉煌、张扬与男性的困顿、委琐、苍白使人物设置呈现出"失衡"状态.同时女性角色自身的脸谱化倾向也削弱了角色的蕴藉性,作者男性偏狭视角关照下的女性形象似乎有着"天生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剧作中塑造的女性千姿百态、形象各异,几百年来深入人心,经久不衰。 20世纪法国文学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曾评论道,在男权社会中,他(男性)是主体(the Suhjeet),是绝对(the Absolute),而她(女性)则是他者(the Other)。而波伏娃认为,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作为男性中心文化的“他者”而被建构的,是相对于男性主体的客体,扮演着男性强加给她们的角色——“家里的天使”。  相似文献   

4.
黄立丰 《文教资料》2008,(16):25-26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在评论界一向不受青睐,更不要提其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女性角色了.正如这些剧名(<约翰王>、<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亨利八世>等)所显示的,历史是代表着男权之极致的国王们的历史,女性只能在他们的阴影中生存.莎士比亚手中的笔正是男权的象征,剥夺者女性的话语权力:同时,他的剧作又真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社会对女性的轻视态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美国犹太裔女性主义者贝蒂·弗里丹(1921-2006)的前期理论,对小说<赫索格>中生活在"女性的奥秘"中的黛西、菲比、丹妮以及莎拉等四传统犹太女性角色进行了女性主义解读,揭示贝娄在创作中对传统女性角色所寄予的深刻同情以及在女性问题上所持的进步观点.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18,(1):31-34
埃德加·爱伦·坡的创作哲学中,至关重要的美学原则是"美人之死"。女性在其作品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是她们让故事和诗歌增添了色彩和深度。要全面理解坡的诗学和哲学思想,就不能不关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考量其女性观。本文拟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和诗歌作品,倚重他者理论来探讨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认为尽管坡试图让美人成为诗意的主题,但是他塑造的女性形象或以超自然形象威胁着男性主体,或超然世外,成为人观赏崇拜的缄默偶像,始终都摆脱不了"他者"身份。  相似文献   

7.
《奇异的插曲》是"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中期最重要的剧作之一,也是其剧作走向成熟的标志。奥尼尔通过剧中女主人公尼娜对女性从属地位的大胆抗争及最后其对男权中心文化的无奈屈从的描述,再现了西方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8.
尤金·奥尼尔的两部实验剧中的人格面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金.奥尼尔两部中期实验剧作中人物形象逼真,探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中的"人格面具"在奥尼尔剧作中的体现,可以透视奥尼尔在其剧作中所受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影响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黑天鹅》是2010年出品的心理惊悚影片,故事围绕纽约一个芭蕾舞团的舞蹈演员妮娜展开,由于被挑选分饰黑、白天鹅的两个角色,妮娜经历了身体到心理双重的变化,最终,妮娜虽然上演了一场"完美"的表演,心中萌生的黑天鹅也似乎征服了所有人,但却让她身心崩溃而终结。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女性难以逃脱的"他者"、"被看"地位。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扮演的是与身为"主体"的男性的对立角色,男性是"主体",是绝对,而女性则是"他者"。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两性发展不平衡,看的快感则可分裂成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而女性在这种关系中,似乎难以逃脱"他者"的"被看"地位。  相似文献   

10.
《罗斯莫庄》是易卜生后期创作的一部四幕悲剧,与其他前期作品不同的是,易卜生在此剧作刻画的远非传统女性迫于苦难  相似文献   

11.
《月照不幸人》是尤金.奥尼尔的最后一部剧作,也是献给哥哥小詹姆士.奥尼尔的一曲爱的挽歌。该剧是关于亲情的:父子、父女、姐弟以及母子,乔茜集所有这些女性角色于一身,尤以其母亲替身的身份为重。剧本通过对几组亲情关系的描摹展现并强调了奥尼尔后期剧作对友谊、爱和宽恕等的歌颂,从而肯定人生。  相似文献   

12.
贾科莫·普契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杰出的作曲家,也是意大利传统歌剧作曲家中最后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多部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歌剧,每一部歌剧都有着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歌剧中刻画了许多不同性格以及不同命运的女性角色,并且大多以悲剧的形式呈现,本文主要以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为例,进一步了解普契尼笔下的女性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13.
杨梦雅 《英语广场》2023,(21):55-58
莎士比亚的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真实,呈现了很多经典的女性角色,她们或忠贞完美或恶毒妖异,但无一例外折射出了剧作家内心深处的囿于传统和时代以及自身性别的男权意识。本文以莎士比亚六部悲剧中的女性角色为例,分析了莎士比亚所处时代中的男权意识和莎士比亚自身的男性身份对其笔下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进而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和女性的真实地位,这对我们分析男权社会的建构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亨利·詹姆斯笔下的小说和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是其显著的特色:女性角色都是脱离了罪恶根源的形象,转而代表了美国的新价值,也代表了美国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在他的带领下,美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开始有了新的意义,各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获得了很大的转变。文章围绕亨利·詹姆斯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典型分析其笔下"美国女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自中国第一部正式公映的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开始,女性角色几乎是我国每一部动画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亦是由彼时开始,中国动画中女性角色呈现出明显"弱势"形态。不仅在角色数量上少于男性角色,而且在叙事中的重要性也往往弱于男性的主要角色。动画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直接影响到少年儿童对于性别的认识和对女性的理解,其表达的真实性、合理性是对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保证。追根溯源,这一弱势形态源自我国传统儒家女性观主导的集体无意识现象对创作产生的影响。从中国动画中女性形象被弱化的现象入手查看其对应的儒家传统女性观,以得到中国动画中女性形象的现代表达策略。这样研究的意义正是在于以策略指引正确创作观,为中国动画健康发展探寻一个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女作家西蒙·德·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对小说《八月之光》进行解读。通过对小说中女性在种族主义和清教主义双重压迫下的"他者"处境及女性角色在该处境下所进行的不同程度的抗争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出威廉·福克纳本人在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莎氏比亚在他的三十七部剧作中,一共写了一百二十八位女性.作者的妇女观以及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世界观的矛盾性和理想之光的放射与破灭,都隐现在这些妇女的命运之中.  相似文献   

18.
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是一部经典的女权主义批评文本,女性"他者"特性的消解与独立身份的追求是其重要主题.小说的女主角简·爱极力主张女性与歧视妇女的男权价值体系抗争,走出"他者"的阴影,争取权利,彰显女性存在的价值,最终在经济、思想和人格上建构了真正的独立自我.  相似文献   

19.
奥尼尔的《诗人的气质》一剧明显带有"易卜生意识"的痕迹,这表明,易卜生可能对奥尼尔剧作法方向上的转变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他使得奥尼尔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过渡时期,建构了体裁与结构的新方法。这种"易卜生联系"在奥尼尔的剧作中体现甚丰,比如易卜生的两部剧作《野鸭》和《海达·高布乐》同《诗人的气质》之间的联系,不仅情节相似,主题对应,而且结构上也有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剧坛诗人"的王仁杰是一个有着独特个性和艺术追求的剧作家,他的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女性形象的塑造。对于女性题材的关注,对于女性命运的人文关怀,成为王仁杰剧作的一大特色,也引来中国戏曲对于封建意识笼罩下女性问题的深刻思考。文章通过其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其女性题材戏剧作品的创作特色与艺术风格进行深入分析,以挖掘其戏曲艺术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