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世界各国的种族、民族、文化、语言和宗教的多样性随着新移民的到来不断丰富。这也给公民身份和公民教育这两个概念带来了新的挑战。此研究指出民族国家(nation-states)建构既能适应新人口群体又能保证国家统一之新理念的必要性。文化多元的民族国家需要在统一性和多样性中寻找平衡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民族、文化、语言和宗教多样性给公民身份带来的挑战,并强调应该通过改革公民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同时具有明显的文化、国家、地区和全球身份,还能获得参与到公民生活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2.
全球移民,多元族裔对公平的诉求,以及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使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的公民身份和公民教育发展变得愈加复杂.由于许多种族、民族、文化、语言和宗教群体难以结构性包容于国家体系之中,导致的结果是这些群体既不能内化国家的价值观和精神以形成较高程度的国家认同,亦不能获得政治效能感.他们更为关注本群体的特殊需要和发展目的 ,淡漠国家整体利益和发展目标.文章将边缘族裔不成功的社会化过程定义为"失败的公民身份",并提出了公民身份类型学的理论模型,详细定义了失败型、认可型、参与型和变革型公民身份的内涵.论文还论述了学校教育在减少失败型公民身份,帮助边缘群体转变为多元文化国家的有效参与型公民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详细介绍了转化性公民教育的具体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身份是基于多元文化的诉求,在批判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普适性基础上提出的差异公民身份。它以族群差异为基点,强调少数族群的特殊权利和对族群的文化认同,培养公民的多元文化身份。多元文化主义强调公民的差异性和多元文化身份,但不排斥公民的统一性和国家公民身份。所以,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需要处理好平等与差异、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族群的多样性,又保持国家认同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4.
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之间是相望互动的,从公民身份观念地演化可以透视出公民教育的实践走向.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文化公民身份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在西方众多国家兴起.这牵连出了英美现代公民教育中的诸多文化议题,公民教育实践需要在民族性与全球性、民主性与多样性之间保持适当地张力与整合.在这场“漫长的革命”中,英美现代公民教育正处于文化转向的过程之中.所谓“文化转向”不是一种视文化为全部内容和终极目的的教育形态,而是平等的凸显文化维度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过渡时期的俄罗斯社会民族关系非常复杂,这给其公民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社会民主化的发展要求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围绕着如何处理“公民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的平衡问题,俄罗斯教育进行了艰难的摸索。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是我国公民教育需要认真吸取的。  相似文献   

6.
"平静的革命"给加拿大魁北克社会带来了深刻变化,也使魁北克公民教育获得了新的发展.新的魁北克公民身份和认同逐渐形成.而魁北克社会的多元文化现实又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公民教育理念--文化间性主义.法语教育、历史教育和文化间性教育成为学校中公民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面对复杂的民族关系,魁北克试图实现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公民整合与民族建构.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作为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马赛克国度,在公民教育中秉承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资格观——差异的公民资格以及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并重的公民教育观,并将此理念贯彻落实在公民教育的实践中,通过公民教育实现了国家认同与族群身份的有机统一。对于同样面临多元文化和民族差异问题的中国来说,加拿大的公民教育理念及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背景下,旧有的民族国家、公民身份等理念面临着许多挑战,此种挑战必然又影响到民族国家中的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教育。在对全球化背景下公民观嬗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当前公民认同教育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基于文化同质性预设的民族国家构建策略,使少数族裔、原住民等少数文化群体深陷同化与边缘化的困境之中。威尔·金里卡在反思现代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少数族裔为主体、以社会文化为认同、以差异公民身份为内容、以民族联邦为制度保障的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身份思想。他试图克服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的理论局限,实现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当代转向。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公民与公民教育理论受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个人身份的复杂性的挑战,全球化进程与多元文化诉求之间形成强大的张力,使得人们必须重新审视公民资质和公民教育观.因此,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A·班克斯教授提出了变革公民教育的一系列主张.承认、理解和尊重群体差异性和文化权利是其公民资质观的主要观点.在包容、和谐的课堂环境中习得和构建起新的公民意识是其公民教育思想变革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