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由于时代的不同、地域的差异,《论语》的版本及其注释在传承过程中呈现出诸多的变化。从《论语》发展变化的宏观角度来看,《论语》在传承过程中经历了三个关键性的历史阶段:汉朝时期,《论语》的版本及注释逐渐形成;宋朝时期,《论语》杂糅各学,内涵逐渐丰富;19世纪末20世纪初,《论语》得到了新的诠释,并直接影响当前对《论语》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论语》在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理工科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论语》导读课主要可以通过四种方法来完成:一是逐章讲解与专题讲解相结合;二是中文版本讲解与英文翻译版本阅读相结合;三是诵读、抄写与背诵相结合;四是同学们的讨论、分享和辩论。这四种方法也可以酌情应用到其他古代经典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笔者因研究南宋魏了翁著作《九经要义》之需,翻看中华书局本《宋史》,发现《艺文一》中“魏了翁《论语要义》一十卷”①之“一”字存在讹误,当作“二”字,各版本均无异文,且《校勘记》并未指出。《论语要义》是魏了翁所著《九经要义》之一,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始刊刻于徽州紫阳书院(今在歙县中学内)。  相似文献   

4.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是我国重要的古代医籍之一,历来很受重视,这样一部伟大的人道之作,深深受到历代各界学者的真爱。我在编目中,对《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的著作时代、著者、版本问题进行了梳理,对馆藏版本进行了认真的比对,并借鉴大量的已有的文献资料对版本进行考证和确认。在鉴定版本时读序就显得尤为重要,翻开每一部医籍进入视野的序,揭示着成书的时间、地点、人物、还有书在传承过程中的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5.
《毛传》传承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所以本文从《论语》中两则孔子和弟子的说《诗》开始分析“兴”的基本特征。其后概述了《毛传》独标兴体的基本情况和标兴的特征,指出兴大体上有发端和譬喻两个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末,倡导西方文化但激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之风日益强烈。面对历史沧桑巨变,辜鸿铭作为清末大儒,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欧洲各国应向中国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并开始思索怎样把国学推出国门之问题。辜鸿铭在1989年把《论语》翻译成英文,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个把儒家经典"东学西传"之人,而且其《论语》译本更被誉为风靡欧美的唯一英译版本。该书透露出的文化自信与翻译方法,不仅便于《论语》在世界的传播,而且重建了中国文化的尊严与自信。  相似文献   

7.
杨昊鸥 《今日科苑》2007,(13):96-97
《于丹〈论语〉心得》开篇这样写道:《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相似文献   

8.
娄文杰 《大众科技》2012,14(4):260-262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存世二千余年,对《论语》的解释,可谓汗牛充栋。文章试从一种新的角度,试图解释《论语》中争议较多的"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一章。  相似文献   

9.
《十八春》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后经作者修改为《半生缘》再次出版。本文重点分析《十八春》和《半生缘》两个版本在主题上的不同处理,力求从作品本身出发,挖掘出版本差异的原因和必然性。以期发现张爱玲前后复杂的心理变化轨迹,及导致这种变化的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变迁,在文化角度上更宽容地理解作家的人生选择和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创新文化短板成因模型,以《论语》和中国近现代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为内容分析材料,查找了中国创新文化短板现象的深层原因。创新文化的第一类短板主要源于先天传承的传统文化缺陷;第二类短板主要源于后天产生的社会裂变伤害和外来文化侵蚀;第三类短板同时源于先天传承的传统文化缺陷和后天产生的社会裂变伤害及外来文化侵蚀。针对创新文化短板,结合其成因找到解决之道,将是开展国家创新文化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文献角度与医学原理,分析了《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一句中的"痒"字,对历代医家的理解作疏解,并结合当代学者的观点展开了探讨。同时,"对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含义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中国幼儿园课程正在从限制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课程有了不确定性。如何处理在这个转变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就幼儿园课程中的"开放"和"限制"这一对矛盾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借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唐丽丽 《科教文汇》2011,(20):196-197
“堆金”意为合众之力集资.见于记载极少.而世之义举往往藉其法以行。堆金在徽商宗族事务和两浙民间慈善事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客观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逻辑实证主义忽视认知主体的力量,把客观性视为一种统计学上的平均,其目的是消除和控制情感、偏见或利益的导向,结果之一就是认知者的社会文化背景被化归或消失,认知者或观察者逐渐消失,成为一种自我记录的装置.社会建构主义走向另一个极端,强调认识中的主体力量,视客观性为一种社会建构,客观性变成一种修辞学,一种权力,结果是滑向相对主义,并把科学意识形态化.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实证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处于问题的两个极端,关键问题在于它们都是脱离了科学实践去考察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5.
韦佳 《大众科技》2016,(10):124-125
文章先从音乐的角度对《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进行剖析,然后通过《孙子兵法》进一步分析《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  相似文献   

16.
"中文雅虎"和"航海导航"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锦泉 《情报科学》2000,18(2):172-173
文章通过简要描述"中文雅虎"和"航海导航"引擎的特性,揭示了搜索引擎内在本质.使用户能够较全面地了解中文搜索引擎的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17.
陈光霓 《科教文汇》2012,(25):86-86,91
讲述故事的游吟诗人和歌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播者。文章以传统西藏的说唱艺人"仲肯"和古希腊诗人"荷马"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和对照游吟诗人的共通之处,说明故事的讲述人在"行走"中不仅完成了史诗的创编、演述和流布,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构建起了凝聚群族认同的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18.
以“科学伦理”为中心的话语存在着多种言说方式,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范式主要有伦理主义的决定论、协调科学与伦理关系的二元论以及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等。围绕“科学伦理”呈现出来的问题意识要求全新的研究理路,以非主体的人道主义精神有望超越上述几种研究路向,从而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诚然,研究范式的转换不仅要求孕育了现代科学而又处于强势的西方文明进行反省,亦要求当代生活本身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9.
于大海 《科教文汇》2013,(2):59-59,66
文学创作中的基本母题之一便是父子母题,在诸多文学作品中,父子关系大多表现为一种冲突对立的关系。由于中国人传统中对父辈的“尊”.使得子辈对于父亲有着明显的传统墨守、认同甚至是屈服,在与父辈的矛盾中,弱势的永远是子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