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在全球发行,其中的术语也被逐渐引入中国,在媒体上传播开来,然而,大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依然薄弱。究其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件中术语的翻译阻隔了汉语读者的理解,造成"文化休克"。在此背景下,术语如何有效服务于文化传播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个案研究,分析了术语定名与翻译的内在机理,探讨了合理的定名与翻译及未来术语定名与翻译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何红赵甲平  李宏利 《双语学习》2007,(12M):174-174,176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在军事领域的不断交流,军事英语的用途日益扩大。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军事术语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军事术语译名的规范化迫在眉睫。本文从已定名术语和未定名术语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情况下翻译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技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中医地位的日渐提高,人们对中医术语的关注度空前高涨,中医术语定名中存在的隐喻现象也开始作为研究对象进入人们视野。本文以中医术语中有代表性的名词为研究对象,对中医术语定名中出现的隐喻现象进行分类讨论,分析其产生原因以及功能作用,找出不同现象中的共通点,对隐喻型的中医术语定名有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科技名词定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技名词定名的4个原则,论述了这些原则的内涵、划分上述原则的理据以及这些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讨论了科技名词定名和使用中应当防止的两种倾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技术语构成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语言学、术语学、概念体系理论及翻译学等理论,探讨了英语科技术语的构成方法,即科技术语是通过派生法(也称加缀法)、复合法、缩略法以及词形转换、术语化、语义传递、跨学科转借和跨语种转借等方法构成.这将为科技术语的翻译、规范和统一以及汉语科技新术语的创立提供科学、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袁丹 《林区教学》2009,(1):70-71
通过俄罗斯几位从事术语学和术语词典学研究的著名学者С.В.Гринёв和А.С.Герд等人的研究成果,对俄罗斯的术语清点问题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主要从术语词典的收词方面对术语清点进行阐述。指出了术语清点的必要性以及对我国俄汉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亚男  辛娜 《林区教学》2010,(10):37-39
随着航天科技的高速发展,国际间科技和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现代科技越来越需要跨科、跨国界的协作。科技术语作为科技交流和合作的作用日显突出了。近些年来中俄两国在航天事业方面的接触和合作越来越紧密,致使航天术语的使用更加频繁,航天术语在学术上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且广泛起来。术语是科技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性最强的部分。研究新术语的标准化问题、构成方式及其特性,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术语学角度分析航天核心术语的俄译及解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新媒体学术语篇成了一种新兴的语篇类型。它作为学术内容的载体,依托网络媒介和网络语言,具有自身特殊的文体特点。本文选取微信公众号"语言学午餐Ling-Lunch"上的20篇微信推文进行语料分析,讨论网络语言对新媒体学术语篇的影响,并运用Halliday的语域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就语场而言,新媒体学术语篇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相比于传统学术语篇,话题的选择更加局限,但交际的场地更加丰富多元;语旨方面,新媒体学术语篇呈现出更加平等也更加亲密的交际者关系;语式方面,新媒体学术语篇处于书面语与口语之间,交际渠道得到有力拓展。分析其原因,新媒体学术语篇的文体特点与其写作目的和目标读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科技术语作为专名的一类,一直处于语言哲学研究的焦点。从科技术语的本质、概念意义的形成、命名以及语义泛化等方面回答了语言哲学与之相关的两个问题:科技术语具有意义,言语主体的语言能力或语言知识在概念意义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科技术语新概念的命名及语义的泛化多是利用隐喻而来的。隐喻作为概念的构成方式反映了人类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俞星月 《英语辅导》2014,(4):196-198
随着中外科学技术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术语的跨语际传播日趋活跃,术语翻译的积极实践,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学术繁荣,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具体的问题。人们在探究这些问题时,往往只关注翻译的语义等值问题,而忽略了术语翻译的文化特征。词语除其“概念意义”之外,还有“语用意义”,而后者体现了术语的文化属性,因此从社会符号学视角来探讨科技术语翻译的文化意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科技伦理”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伦理”的初衷本是为了使科技沿着健康的轨道良性发展,但最终容易导致科学技术的停滞甚至被取消;其价值取向本是为了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共同的未来”,但结果却容易因科技的停滞甚至被取消而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科技伦理”的价值诉求与其执行后果是正相反的。这就是“科技伦理”悖论。  相似文献   

12.
有关科技期刊出版的法律法规规范了科技期刊出版行为的准则和必要程序,明确了出版管理的职责,为依法进行出版活动和出版管理提供了依据,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标准,这是国家对科技书刊及其编者提出的明确要求.云南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在编排加工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通过调查分析以期实现科技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技档案工作应整合重点科技资源并促其转化再生,有效地为高校学科群建设服务。为此,高校科技档案工作必须做到三个自主创新:一是理念、意识、思想创新,二是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三是管理手段创新。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是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和民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是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两翼,两者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为此,应充分发挥大学的主导作用,巩固辽宁省在东北亚地区科技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SCI——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宇 《嘉应学院学报》2003,21(6):115-119
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SCI具有科技传播的现代形态,从SCI源期刊的参考文献、语言、稿源、出版周期等方面为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提供一些必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科技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客观分析了湖闸市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银行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湖州市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科技书刊编排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在认真学习、领会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指出科技论文中常见的标点、符号错误,并根据标准和规范提出正确的应用,供广大科研人员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views literature related to outdoor terminology as it is used within the languages of British English and Czech. It provides the background to the outdoors in the Czech Republic where terminology has adopted and adapted many English language outdoor term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erms and deals with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defining and explaining outdoor terms and translating the British English terms into Czech and vice versa. Semi 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British and Czech academic expert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s the outdoor field develops there is a need for mor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concepts and terminology used in both English and non-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for example, the specific indigenous nature of the Czech turistika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9.
Reading ability is comprised of several component processes. In particula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visual and verbal systems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ading process.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visual verbal connection as measured by two tasks, rapid serial naming and isolated (or discrete-trial) naming speed, as they relate to reading ability. For each identified study, a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provided correlations between serial naming, isolated naming, and reading. The same analysis was repeated for average population-level correlations among these constructs using meta-analytic weighting technique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solated naming acts as a suppressor variable in the relation of serial naming with reading, indicating that there exists at least one cognitive component of the serial naming task that is predictive of reading but is not shared with isolated naming speed. The effect has several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cognitive components reading ability, whi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纷争、建构与悬置--关于华文文学命名科学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命名的科学性一直以来存在着争论.首先表现为对研究地域的论争,继而表现为以人种/语种为划分依据的争论.而伴随着纷争,华文文学学科对象的不完整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不断地建构、弥补,也即命名的科学性与否在现实层面已经解决了.故而笔者认为,对“世界华文文学”这一命名的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的论争是不必要的,宜悬置起来,存而不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